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濃縮思想歷程集萃出版精華 萬冊圖書講述知識界70年

陳雪
2019年10月23日07:22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萬兩千冊圖書講述知識界70年

  10月9日,“書影中的70年·新中國圖書版本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杜建坡攝/光明圖片

  每個觀眾都能在這1.2萬余冊展品圖書中,找到與自己的關聯。從人手一本的《新華字典》到推動時代進程的《共產黨宣言》,從影響一代人的科普讀物《十萬個為什麼》到放滿整個展示櫃的點校本“二十四史”,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的“書影中的70年·新中國圖書版本展”,首次從圖書版本的角度展示歷史成就,以一種極具“文化味兒”的方式呈現了新中國成立70年的歷史。

  此次展覽由中宣部主辦,中宣部出版局、中國版本圖書館、中國國家博物館承辦。共有新時代、領袖著作、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古籍整理、連環畫等七個展區。據悉,展覽將持續至11月2日。

  由於圖書版本中蘊藏著思想文化、社會歷史等多重價值,又僅呈現在單薄的紙質載體中,“書影中的70年·新中國圖書版本展”被稱為“一場高段位的展覽”。圖書是知識分子重要的精神產品,那麼,1.2萬余冊圖書如何講述知識界的70年?

  圖書版本濃縮時代記憶

  一位國博講解員在筆記本上寫著密密麻麻的筆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從1952年到1966年共印了25次,發行100多萬冊。在中國出版的所有外國文學作品中,《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印數最多、發行量最大。”“艾思奇被稱為‘人民的哲學家’,他的《大眾哲學》影響了幾代人,被認為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通俗化的開山之作”……

  為了講解“書影中的70年·新中國圖書版本展”,講解員們做足了功課,她們嘗試讓觀眾看到書影背后的時代故事。

  在展覽現場,還可以從布展呈現上、從觀眾停留的腳步中,看出“書影中的70年·新中國圖書版本展”中的重點圖書。

  社會科學圖書版本展區,可以輕鬆找到哲學、法律、政治、軍事、經濟、教育、歷史、地理、語言等眾多學科領域的經典著作。《談美書簡》《美學散步》《生活與美學》……無須過多注解,幾部哲學著作一一排列,無聲地回顧了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那場“美學熱”。

  站在197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簡本《孫臏兵法》前,兩位觀眾討論起來。原來,他們看出了版本背后的“門道”——1972年,考古工作者在山東省臨沂銀雀山發掘的西漢前期的兩座墓葬中,發現了著名的《孫子兵法》和已經失傳1000多年的《孫臏兵法》等竹簡,共編7500多號。這才有了文物出版社1975年出版的簡本《孫臏兵法》和1976年出版的《孫子兵法》。

  15個版本的《新華字典》,每個版本都有它專屬的讀者記憶。作為新中國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以白話釋義、舉例的字典,《新華字典》自1953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印行第1版起,經歷過十余次修訂,上百名專家學者參與,凝聚了幾代人的努力。據了解,中國版本圖書館館藏不同版次印次的版本至少有156種,加上每一版次印次的不同版本(包含精裝本、平裝本、大字本等),一本《新華字典》的版本已達200種以上。

  作為本次展覽的核心展區,新時代圖書版本展出了宣傳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各類圖書版本。包括《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梁家河》、“理論熱點面對面”書系,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各類主題圖書版本以及關於黨和國家重大戰略的各類圖書版本。為促進理論學習,在展覽現場,《新中國發展面對面》一書可供讀者隨時取閱。

  1.2萬余冊圖書怎樣選出

  選書是此次展覽的關鍵。中國版本圖書館館長劉成勇告訴記者,本次展覽的展品主要依托中國版本圖書館館藏的700余萬種出版物樣本資源,同時,根據實際需要,向部分出版單位或收藏單位征集借用部分展品。

  “在我館內部組織專家進行初選書目后,又邀請各專業出版社、中國社科院、文化和旅游部、科技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央黨校、中國文聯、中國作協等部門專家領導就展品目錄和相關文稿進行了3輪不同層次的審核。同時,外聘專業出版社對展品目錄和相關文稿進行了4輪審校。”劉成勇說。

  據了解,本次展覽著重展示各領域代表性圖書的優秀版本、精品版本。展品選擇上遵循版本的重要性、稀缺性和關聯性。

  劉成勇介紹,例如,“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是目前全球范圍內最大限度地還原中國古代繪畫神韻的高精度、大開本圖像文獻集成。為欣賞中國古代繪畫,厘清其真偽和流傳提供了最清晰、最權威的傳世圖像,是目前研究中國藝術史的“百科全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入編的許多海外收藏作品,都是長期未公開發表或未見高清圖版的國寶級文物。由於傳世文獻材料的片面與缺失,考古發現的圖像與繪畫材料,往往能激起不同學術背景研究者的熱烈討論。高清圖像的批量出版,其重要價值不言而喻。

  “書籍版本是文化與知識的載體,隨著時代的演進發展,書籍版本所承載和鐫刻的價值已從單一維度大大擴展。”劉成勇說,觀眾可考慮從社會價值、文化價值、知識價值和工藝價值四個維度,欣賞本次展覽陳列的書籍版本。

  知識界的薪火相傳

  “書影中的70年·新中國圖書版本展”開展后,吸引了一大批讀書人、愛書人觀展。10月16號,中國國家圖書館典藏閱覽部的28名黨員參觀了“書影中的70年·新中國圖書版本展”,連環畫展區令中國國家圖書館典藏閱覽部副主任陳慧娜印象深刻,“不同於現在流行的繪本,中國早期連環畫裡繼承了中國傳統繪畫技藝,這是我們現在做兒童圖書需要學習的。”

  陳慧娜提到的就是人們口中的“小人書”,雖然封面已經泛黃,色彩也有些褪去,它們仍是20世紀中國連環畫興盛的見証。著名畫家賀友直於1958年創作的《山鄉巨變》也在展品之中,該書被稱為“中國連環畫史上裡程碑式的杰作”,採用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白描技法、模擬傳統印刷中的凸版技術,生動形象、清新明快地反映了中國社會巨大的歷史變革。該書1963年榮獲第一屆全國連環畫創作評獎一等獎。

  “懷念湯一介先生,也為傳統文化后繼有人而感到欣慰。”看到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儒藏·精華編》,國家博物館館員吳比想起了已故著名哲學家湯一介。2002年11月,湯一介先生向北京大學正式提出編纂《儒藏》的計劃,將儒家典籍文獻集大成地編纂成為獨立文獻體系。2003年底,教育部正式批准這一重大學術文化工程立項,時年76歲的湯一介先生擔任《儒藏》工程首席專家、總編纂。媒體評價“編纂《儒藏》是知識分子對國家、民族應有的擔當與職責”。吳比說,湯一介先生去世后數年,這套卷帙浩繁的書仍能編纂下去,說明了文化發展擁有制度與環境的保障。

  “版本是高段位的文化載體,是文化傳承的金種子,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撐。”中宣部常務副部長王曉暉說,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版本事業,1950年即組建版本專藏國家機構中國版本圖書館,全國各級各類圖書館、博物館、文化出版機構在版本保藏、展示與研究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本次展覽集萃新中國70年圖書版本之精華,形制豐富、內容連續、內涵厚重,印刻著文明發展流變、勾勒著文化發展脈絡、沉澱著民族精神基因,彰顯中華文化立場與風范,折射新中國70年社會變革、發展進步與偉大成就。

  “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1.2萬余冊圖書,訴說著中國知識分子70年的堅守。而在這1.2萬余冊圖書之外,還有更多薪火相傳的故事。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