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9年第8期

5G應用背景下媒體融合發展的前景

張明新 常明芝
2019年10月24日16:38 |
小字號

來源:《新聞愛好者》2019年第8期

【摘要】站在技術的角度看,移動通信技術從1G到5G的每一次迭代升級,都是一次革命性的突破。5G在當前和今后的許多應用,與未來媒體的業態和生態有著密切關聯。5G技術將改變人們對媒體、內容和用戶的理解,改變媒體和相關產業的關系。這些改變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媒體渠道的泛在化、內容生產的數據化和智能化、用戶產品體驗的極大優化、產品分發的場景化和精准化、媒體業加速跨界發展與傳播無界化。

【關鍵詞】5G﹔媒體融合﹔智能化﹔用戶

2019年“兩會”期間,5G網絡的全覆蓋及其在新聞傳媒領域的率先使用,讓公眾對5G技術有了更多的想象力,對5G的認識也從抽象到具象化。5G(5th-Generation)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簡稱,一般認為它具有1-20Gbps的峰值速率、10-100Mbps的用戶體驗、1-10毫秒的端到端延時、1-100倍的網絡能耗效率提升。目前,中國、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家正在投入巨大資源加緊研發5G網絡。在信息通信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今時代,5G技術的全面商用化近在咫尺、指日可待,與此同時,關於5G技術對社會生活領域的變革和影響的種種想象,更是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

從信息傳播的角度看,相對於此前的通信技術,5G具有革命性的迭代意義。因此,5G對新聞傳播業的影響,自然是引人注目的課題。在媒體融合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的當前,無疑需要深入探索5G對媒體融合趨勢的影響。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舉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媒體不斷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導致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新的挑戰”。習總書記所講的“四全”媒體,就是對5G應用背景下媒體融合發展所做的方向性判斷。

一、5G作為媒體融合發展的技術環境

在41年前,“媒體融合”的概念被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創始人尼葛洛龐帝提出之時,研究者們就已認識到,技術是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性推動力。尼氏認為,在技術進步中,計算機工業、出版印刷工業和廣播電影工業正在趨向融合。在新聞傳播領域,媒體融合是數字化時代媒體發展的一種新趨勢,呈現出媒體形態、媒體格局、傳播渠道、傳播內容、傳播范圍以及用戶體驗的變化。媒體融合這種“沿著傳播技術變化”的演進軌跡,近來尤其被傳播學者們所充分認識到。[1]

從2014年媒體融合被作為我國的國家戰略提出至今,已經走過了五年時間,媒體融合的發展則經歷了多個關鍵性階段。中國傳媒大學詹新惠教授將其總結為四個階段:最初是圍繞渠道加大投入建設,即傳統媒體“兩微一端”的建設時期﹔然后是內容形式創新,如央廣網的“王小藝的朋友圈”及人民日報的“軍裝照”等H5作品,都引發了刷屏效果﹔接下來是推動平台化發展,如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的“全國智慧縣級融媒體平台”,帶動了縣級媒體的融合發展﹔當前是跨行業跨界融合,如新聞媒體與房地產、游戲、電商等多領域的合作。[2]總結過去媒體融合發展所取得的成果,可以發現,技術是最重要的驅動因素。以“兩會”報道為例,2015年的HTML5技術,2016年的VR沉浸式報道,2017年的微視頻報道,2018年的人工智能和豎視頻,2019年的Vlog、人工智能合成主播、VR和AR報道[3],都帶給用戶完全不同的全新體驗。

當前,5G的演進和應用是媒體融合進一步發展面臨的技術環境。“2019年4月2日,美國無線通信和互聯網協會(CTIA)發布調查報告稱,在引進新一代通信標准5G的競爭方面,美國和中國並列第一。而在2018年度CTIA的調查中,中國居首,美國排名第三,這擴大了美國對其5G競爭力的擔憂”。[4]我國在5G領域的領先優勢,為媒體融合的加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站在技術的角度看,移動通信技術從1G到5G的每一次迭代升級,都是一次革命性的突破。在1G時代,人們隻能通過通信網絡打電話,這個時期稱之為“語音時代”﹔在2G時代,互聯網發展剛剛起步,人們隻能打開簡單的網頁查詢信息,可稱為“文字時代”﹔在3G環境下,用戶除了擁有PC電腦,還有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可實現圖文信息的傳輸,稱為“圖片時代”﹔在4G階段,微信、微博、新聞客戶端及其他APP迅速崛起,成為新的信息分發渠道,平台類及傳統媒體的短視頻產品極大發展,可謂“視頻時代”。相較於前四代通信網絡,5G具有高速度、大容量、泛在網、低功耗、低時延特點,能實現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廣泛連接,使得人類社會進入真正的“萬物互聯”時代,即物聯網時代。

即使保守估計,在未來三到五年裡,5G將會全面進入到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領域。在5G時代,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人工智能、物聯網、聯網無人機、無線家庭娛樂、車聯網等各項主要應用,將會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二、5G時代的媒體融合:媒體、內容與用戶

媒體融合主要是傳統媒體轉型升級為新興媒體的進程。在5G應用背景下,傳統媒體格局將加速解構與重構。這種格局的變遷,可以從媒體、產品、用戶、產業等多個不同的角度來透視。概言之,5G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將改變我們對媒體、內容產品和用戶的理解,改變媒體業和相關產業的關系。

第一,媒體渠道的泛在化。在5G時代,隨著物聯網的普及化和商用,將真正實現人們日常所言的“萬物皆媒”,媒體泛在化將成為現實。在這樣的時代,媒體產品的接收終端將會更加多元化、多場景化。目前,已經出現了5G折疊屏手機、AR眼鏡、智能投影儀,5G網絡的常用終端有“5G智能電腦”“5G智能手機”和“5G智能電視”等。5G技術在物聯網、智能家居等方面的應用,使得人們在各種各樣的生活和工作場景中,包括車裡、廚房、起居室、商店、醫院等場所,都能借助於各種電子終端實現信息的採集、存儲、處理、呈現、提取和傳輸,它們都具有媒體屬性。未來,人們可以在客廳看電視劇,也可以在廚房的冰箱上繼續收看﹔人們可以在手機上觀看綜藝節目,也可以在私家車上接著收看這個節目。

第二,內容生產的數據化和智能化。5G技術是人工智能的基礎。在5G時代,人類將產生大量的用戶數據,數據越多,機器通過深度學習就會越理解人類的需求和喜好。李開復據此推斷,中國會在未來的人工智能領域領先世界,因為中國有著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也就擁有最大量的用戶數據信息。5G技術促進了大量數據的生產和獲取,進一步促進了新聞內容生產的數據化和智能化。首先,新聞採集將實現高效化。目前,部分媒體的新聞採集已不再僅通過記者和編輯完成,而改以利用人工智能算法來抓取數據,通過對用戶搜索、瀏覽的分析,對熱門搜索詞排序,抓取熱門話題呈現給用戶,如新浪微博的熱搜榜,就是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完成。在5G時代,用戶將會生產更加豐富的數據和內容,大量的用戶行為數據可被獲取,為從業者獲取新聞線索和信息提供便利。同時,媒體監視環境的能力、輿情監測能力大大增強,這將進一步促進新聞採集的高效化。其次,新聞生產實現智能化。5G技術將推動人工智能發展,新聞業將實現“人機共生”。5G+AI不僅能提升媒體的技術能力,還會給整個媒體行業帶來變革。目前,已經出現了新聞採訪機器人、新聞寫作機器人、新聞聊天機器人、人工合成主播等,未來傳媒業將有更多人工智能應用。媒體更能根據用戶的心理需求和行為規律來生產內容,實現高度數據化(依靠大數據的証據和資料講新聞故事)和智能化(智能機器人輔助記者寫稿、制作視頻音頻等)。

第三,用戶產品體驗的極大優化。從技術角度看,一部媒體發展的歷史,可以說是信息傳播技術的進化史。自古至今,人類永遠在探索和追求更完善、更理想、更具人性化的傳播境界。在5G時代,技術的發展使得人們能不斷接近更高的傳播境界。5G技術的應用使得人們的媒體產品體驗極大優化。這種優化體現在如下三方面:首先,媒體內容生產形成以視頻為主的模式,並借助於泛在化的終端能實現隨處上傳、傳播和收看。孫瑋教授談及融媒體生產時,曾引用雷吉斯·德布雷的“媒介圈”(媒介圈包括話語圈、圖文圈和視頻圈)概念,認為“視頻圈,以及正在形成的數字圈,就是我們當前身處的整個世界”。[5]在5G時代,視頻將是媒體產品的最主要表現形態。其次,在媒體產品使用過程中,可以實現真正的“多媒體化”,人類的各種感官如視覺、嗅覺、聽覺、味覺、觸覺等,都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作用,甚至完全展開,相互配合,形成“沉浸式”的媒體應用。在此意義上,如同一些觀察人士所說,報紙、電視、廣播、雜志等傳統媒體的概念已不復存在,隻有放大了的“媒體”概念,上述稱謂僅有機構名稱的意義。再次,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界限被打破,傳播過程中“真實場景”的建構得以實現。從理論上講,最好的傳播狀態必然是基於真實場景。如看球賽,理想情形是在球場上親身觀看。在5G技術支持下,VR技術、AR技術、超高清4K以及超超高清8K技術及“3D”技術,建構無限逼近真實的傳播場景將不再是夢想,而成為現實,用戶能在立體化、多感官接收情境中成為新聞事件的“目擊者”和“實地觀察者”。

第四,媒體產品分發的場景化和精准化。上文述及,在5G時代,媒體將更加懂得用戶,更加全方位地了解用戶,懂得和了解用戶的方方面面,為媒體內容的准確營銷奠定了基礎。技術的發展使傳播渠道和載體越來越人性化,當用戶處於不同場景,媒體就會提供不同產品以滿足其需求。“場景”本是影視用語,指在特定時間、空間內發生的行動。移動互聯時代的場景傳播正是基於特定時空下,也即具體場景下的個性化傳播和服務。[6]在5G時代,隨著“萬物互聯”的實現以及移動設備、社交媒體、大數據、傳感器和定位系統的結合,媒體將能全方位地了解用戶需求和興趣,實時描繪其立體畫像,用戶場景感知及信息內容服務的適配度會非常高,媒體產品的分發就更具精准性和人性化。2014年10月,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新媒體研究所聯合騰訊“企鵝智酷”對移動媒體的用戶進行調查,顯示“衛生間”和“床上”(晚上睡前或早上醒來)已成為移動傳播非常重要的場景。這自然也是用戶通過移動設備閱讀新聞的重要場景,傳統媒體可進一步了解用戶在各種場景中的需求,有針對性地推出相關新聞和內容產品。當前,微信公眾號“人民日報評論”,每天晚上10點左右會推出一篇“睡前聊一會兒”的評論推文,就是貼合用戶睡前使用移動設備閱讀新聞的場景需求。在5G時代,基於工作和生活場景的媒體內容精准化分發將成為常態。

第五,媒體業加速跨界發展與傳播無界化。在5G和AI的“雙核”驅動下,各個行業正在不斷轉型升級,媒體業亦不例外,而媒體與相關行業更是持續實現跨界融合,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就目前可見的趨勢,伴隨著5G技術的應用,電商、財經、娛樂、體育、政務、交通等行業,將與媒體業的跨界融合越來越緊密。這些行業能為媒體業提供豐富的數據資源,媒體則基於大數據的分析和研判,不僅能生產優質的內容產品,向用戶分發以滿足其場景化的需求,也能服務於這些行業,實現跨界的合作共贏。另外,這些行業與媒體業往往都是基於相同或相近的平台而運營,因而具有密切的聯姻關系,這也是在行業之間跨界融合發展的重要原因。從內容傳播的范圍來看,媒體業的傳播范圍也將跨越文化和語言的界限。媒體產品將在5G和AI技術不斷進化的前提下,尤其是隨著語音識別、文字轉化、機器翻譯等技術的發展,內容傳播可以突破語言和文化的藩籬,人們不再由於語言的鴻溝而存在於各自的世界裡,能夠真正實現生活在一個“地球村”的生態體系中。當我們收看一個小語種的視頻節目,在人工智能機器人的輔助下,將能夠直接聽到純正的中文解說詞。2019年《人民日報》“兩會”報道中的海外“合作供版”與定制推送,就是傳播無國界的體現。

三、結語

5G技術的誕生、發展和應用,將深刻改變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面貌,推動全新的信息革命。在這場信息革命中,媒體無疑將受到更為深刻的影響。2014年,媒體融合被定位為國家戰略舉措,得到學界和業界的普遍關注。媒體融合的進程不斷向縱深方向發展。在2019年2月25日的媒體深度融合工作推進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明確指出,媒體融合是一場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要強化技術創新的引領驅動。2019年作為“5G元年”,也必然成為媒體融合發展進程中的一個轉折點,當5G與媒體融合相遇,讓我們對媒體融合的未來發展有了更多的想象力和期待。

由於媒體融合發展的技術依賴性,當今我們基於5G技術的演進和預期,需要對媒體融合的未來布局和設計擁有前瞻性、預見性和想象力。自然,我們無法基於當今的技術坐標體系去暢想未來的媒體、內容、用戶和產業格局,但懷有樂觀和積極的心態,憧憬美好的前景,無疑是有必要的。當然,技術也不應該被盲目崇拜,5G的全面應用也可能給媒體業帶來諸多負面影響,對此,管理者和從業者需要以堅定的勇氣和高度的智慧,加以不斷應對和克服。

(本研究受“華中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發展專項基金”資助)

參考文獻:

[1]呂尚彬.媒體融合的進化:從在線化到智能化[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8(24):50-59.

[2]詹新惠.媒體融合進入下半場[J].青年記者,2019(12):107.

[3]曾祥敏,劉思琦,唐雯.2019全國兩會媒體融合產品創新研究[J].新聞與寫作,2019(5):22-29.

[4]劉瑞生.5G時代的媒體融合新趨勢:由2019年“兩會”新聞傳播看中國媒體融合的創新發展[J].出版參考,2019(4):47-50.

[5]孫瑋.融媒體生產:感官重組與知覺再造[J].新聞記者,2019(3):27-31.

[6]梁旭艷.場景傳播: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傳播新變革[J].出版發行研究,2015(7):53-56.

(張明新為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教授、院長﹔常明芝為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博士生)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