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構筑全媒矩陣 佔領傳播高地

2019年10月30日05:2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建設全媒體助力社會治理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宋建武

我們未來的全媒體平台、全媒體體系,不僅是一個傳播的體系,在本質上應該成為基於互聯網的、與社會治理體系高度一體化的傳播體系。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將能夠建設一個可以通過規范運營實現自身造血功能,實現自身價值變現和增值的互聯網平台。

主流輿論陣地、綜合服務平台和社區信息樞紐,這樣的“三大功能”不僅僅是縣級融媒體中心要具有的,現代傳播體系也必然和應該有。

通過本地化的生活服務,還可以讓互聯網相關的新技術,為各地特別是相對落后和相對基層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帶來更大的動能。通過社區信息樞紐的建設,會使基層治理更加具有活力,在信息的傳播、信息的溝通方面更具有可控性。通過建設一個功能強大的、超級的、面向本地化的客戶端,把一個區域裡面各種各樣的服務功能、各種各樣的資源都在客戶端上加以聚合,使群眾得到聚集。

用戶是互聯網思維的核心

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主任  丁  偉

當前,新媒體內容生產和傳播呈現出新的趨勢。結合人民日報新媒體的實踐和探索,至少有6個方面值得關注,即:可視化加速到來,移動直播有可能進入快速增長通道,高品質視頻或將獲得增長空間,沉浸式傳播正在成為新潮流,萬物皆媒將為融合傳播提供更豐富的場景,算法改變信息傳播的邏輯和規則。

無論技術如何變,產品和傳播都要圍著用戶轉。用戶是互聯網思維的核心。你和你的用戶之間,是信息傳播共同體、情感交流共同體,也是價值判斷共同體。用戶的數量、停留時長、參與程度,代表媒體對受眾的聚攏吸附能力、社會動員能力和行為塑造能力。從用戶的多維需求出發,讓用戶直接參與到內容生產和傳播中來,真正做到“以人民為中心”。

目前,我們已經和多家企業、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未來,我們期待更多伙伴加入進來,一起奮力開拓,一起收獲成果。

增強內容建設的戰略自信

深圳報業集團黨組書記、社長  陳  寅

傳統媒體推動融合發展,是一場系統性的深層次變革,牽涉諸多利益關系調整,是一場持久戰,迫切需要增強內容建設的戰略自信。

要堅信改變的力量。我們如果沒有改變傳播格局、贏得全局勝利的信念,就不可能牢牢掌握網絡輿論的主導權,更不可能牢牢佔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要堅信規律的力量。隻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以內容贏得人的理性認同、情感認同和方法認同,就永遠不會錯過大機遇。

要堅信正能量的力量。作為主流新聞媒體,我們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走的是正道、大道,必將贏得未來。

要堅信專注的力量。我們要始終對准內容建設這個“城牆口”沖鋒,最大限度為之聚集最優秀人才,投入最充裕資金,久久為功,走向以內容贏得用戶、以用戶贏得發展的道路。

思維再造促專業黨媒發展

農民日報社副總編輯  江  娜

專業黨媒既要實現圈層內的有效傳播,又要具備破圈傳播的能力。面對兩者定位、用戶、方式的大不相同,需要強調“差異思維”。我們在“三農”領域,依托農民日報、中國農網以及最近升級改版的“三農號”客戶端,著力打造最具專業性的“三農”信息生態體系﹔在“三農”領域之外,尋找專業內容與社會公眾興趣的有效連接點,根據不同第三方平台特點差異化運營,例如微信公眾號強調權威性、頭條號側重服務性、抖音號主打趣味性等,實現公共輿論空間裡的廣泛傳播。

全媒體時代,最重要的思維方式就是“合作思維”。專業黨媒在堅持內容生產核心競爭力的同時,也要提高開放度,包括機構發聲與名記者個性化發聲互為補充,自有內容生產與網絡大V、圈內KOL參與共同發力等。我們把“思維再造”應用於實際,效果也有了初步顯現。

用好組織資源是制勝法寶

中國青年報社總編輯  毛  浩

中青報的中央廚房——融媒小廚自2017年創建以來,得到上級、同行和用戶的認可,總結近三年來的實踐,主要有三點體會:

從實際出發,為實戰服務。指揮中心是平時的值班室,遇到重大戰役報道,還會再集中關鍵崗位,扁平化指揮調度。剛結束的70周年國慶報道,就是在這一室之內,即時完成視頻直播、微博快訊等多種樣態產品的生產傳播全流程,效率很高。

內容永遠為王。中青報一直是以深度立報以思想立報的,在全媒體時代,這仍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根本。近兩年,我們制作的MV“強國一代有我在”“青春的回答”,微電影“青春與祖國同在”等,都注入了“強國一代”這個中青報新時代報道的核心理念。

組織力是最有效的推力。對黨報黨媒來說,強大的組織資源是一個巨大優勢。用好用活組織資源,是我們的制勝法寶。

為媒體融合縱深發展賦能

長城新媒體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馬來順

全媒體時代融合發展,是一次以技術創新為引領的媒體變革。作為河北省重點打造的第一家以互聯網為主體的新型媒體集團,長城新媒體集團在這次變革中,既是積極探索者、踐行者,也是受益者。

兩年來,長城新媒體不斷用先進技術“賦能”融合發展,堅持一體化發展方向,主動與人民日報媒體技術公司、華為等業內領軍企業合作,努力建設可管可控的移動傳播平台,實現技術應用、平台終端等共融互通。集團中央廚房於2018年上半年投入使用,重構了策採編發流程,真正實現網報微端“統一採集、多種生成、多元發布、個性推薦、融合傳播”。人工智能為新聞的生產、分發提供了技術手段﹔大數據的應用使我們對於受眾的分化越來越細致,能夠獲得越來越清晰的用戶畫像。今年以來,長城網在人民號影響力排行榜中,總榜曾達到第二,媒體榜最高排第一。

堅持內容技術雙輪驅動

新華日報社總編輯、黨委副書記  顧雷鳴

有著81年光榮歷史的新華報業,加快運用新的傳播技術,努力打造融合傳播的新高地。

首先,堅持移動優先,建好傳播矩陣。在辦好報紙同時,我們推動集團各媒體採編力量全面向移動新媒體進軍。目前,集團全媒體平均每天閱讀量達1.1億次。

其次,創新傳播手段,優化內容供給。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重大主題宣傳中,全面使用移動直播、無人機採集、全景拍攝等新技術,先后推出“重走渡江路”“我們的五星紅旗”等大型融媒體報道。

同時,緊跟技術步伐,做強平台支撐。新華報業2018年投入9000多萬元建設全媒體指揮中心,構建融媒生產、智能拓展、指揮管理三大平台,形成“策、採、編、發、傳、控、饋”完整閉環,實現全媒體、全流程、全要素統一管理。最近,我們又與江蘇移動共建5G融媒體實驗室,探索更好推進媒體融合發展。

探索融媒體“經濟適用”方案

甘肅日報社總編輯  鞏  煒

在人民日報媒體技術公司等技術企業的支持下,僅用3個月時間,我們就完成了甘肅省縣級融媒體中心省級技術平台“新甘肅雲”一期工程建設。

由甘肅新媒體集團統一搭建省級技術平台,縱向實現全省一張網,是甘肅省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經濟適用”方案。省級平台建設費用的降低,直接帶動了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費用的大幅度降低。

通過“新甘肅雲”,可以做到重要信息一鍵發布,有關要求一鍵傳達,從而實現全平台發布內容的可管可控。各縣級融媒體中心入駐“新甘肅雲”后,“新甘肅雲”要做好全平台新聞信息內容的融合聯動和把關分發,同時統一負責各縣級融媒體技術維護和開發、功能接入、迭代更新、系統安全,而且從技術上實現縣級融媒體中心策、採、編、發、評全流程監控及留痕。

媒體融合需體制機制創新

陝西廣電網絡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王立強

近年來,陝西省委省政府深入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確定了“一朵雲、1+N終端、多廚房”的建設思路,明確提出構建覆蓋省市縣三級“新聞+政務+服務”融合媒體平台,形成全省“一體統籌、上下聯動、協同互通、資源共享”的全新媒體生態。

陝西省首先從體制機制破局,統一組建融媒體中心。第二步則是要建設統一標准、統一規范的媒體信息技術平台,實現技術融合。陝西省由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入手,利用統一的技術平台完成縣級媒體的充分整合,並逐步吸引省、市媒體入駐,最終形成省市縣三級聯動、內容共享的新形態媒體格局。

在平台建設上,設計“愛系列”移動APP,除立足做好新聞宣傳工作外,還積極整合省內黨政資源。下一步,陝西省將繼續圍繞傳播黨的聲音、講好陝西故事,為全國媒體融合領域貢獻陝西經驗和陝西實踐。

堅持線上線下一盤棋

廣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江永忠

近年來,廣州圍繞構建“全市一盤棋”大宣傳格局,積極推動全市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為一體、合而為一”,全力以赴打造可復制、可推廣、“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的融媒體中心建設“廣州樣本”。目前,全市11個區融媒體中心均完成挂牌並入駐市級技術平台,10月22日“新花城”客戶端正式上線運行,融媒體中心建設邁出了堅實步伐。

“新花城”客戶端是廣州融媒體中心建設的一個標志性成果。按照中央的要求,其目標是打造一個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主流輿論陣地、綜合服務平台、社區信息樞紐,打通新聞宣傳和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為此,我們一體化建設主流輿論陣地,全面賦能各區融媒體中心建設﹔重點打造線上線下“一公裡生活圈”,探索實踐融媒體中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融合建設新思路﹔同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互聯網思維開發特色產品。

集約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

河北灤平縣委書記  趙振清

我們充分借鑒人民日報社中央廚房等成功經驗,立足灤平實際,將“融媒體中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有機融合、集約建設。

新時代文明中心發揮組織和人員優勢,為融媒體中心提供鮮活素材,融媒體中心為新時代文明中心提供策劃、報道、技術、渠道等全方位支撐。借助人民日報媒體技術公司領先的技術實力和人才優勢,我們全面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加強人才培訓和實戰練兵,在一個物理中心完成“兩個中心”建設,實現了“物理空間共建、技術平台共享、專業設備共用、移動客戶端共運營”的集約化建設。

目前,融媒體中心已形成了“總編室—採訪中心—編發中心—技術中心”四大運營中心的全新格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構建了“中心—所—站”三級組織架構。各文明實踐所、站可充分利用“兩個中心”資源,線上與線下平台聯動,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

內容科技是下半場核心議題

騰訊網總編輯  李  方

主流媒體大力發展融媒體,從“兩微一端”等平台建設、短視頻、H5等形態擴展,到中央廚房等機制創新,媒體融合的“上半場”已然結束,以技術推動的內容產業價值鏈亟待重構,內容科技就是“下半場”的核心議題。

如何讓內容品質更高,讓內容與用戶產生更強的精神共鳴,這是內容科技從供給端到消費端的關鍵節點。騰訊希望成為媒體生態的共建者。

去年以來,我們基於用戶對熱點話題的內容剛需,構建了一個智能運營平台,服務於CP生產和供給熱點內容。這個平台能夠提供三種服務:熱點發現和提醒服務、熱點內容生產輔助服務、熱點內容分發服務。同時,騰訊新聞和企鵝號正在十數個領域共建數字內容新生態,以滿足用戶更為廣闊的垂直和長尾的需求。騰訊連接內容和用戶,一直在努力為優質內容創造寬廣“出口”。

用新生態提升主流價值影響力

阿裡巴巴集團副總裁  劉  鬆

媒體融合需要更加開放的機制,去接納更多新媒體、自媒體進駐到媒體平台當中來,允許讓社會上更多的內容創作者基於我們的優質內容去進行二次創作,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內容生態的問題。

傳統媒體和互聯網公司的合作,能夠將互聯網技術和正能量的優質內容融合,碰撞出最佳的商業模式。阿裡巴巴集團願意將積累的媒體相關技術通過阿裡雲智能開放出來,和媒體一起打造更加有競爭力的媒體融合產品。

每一輪的科技革命都會帶來傳媒格局的深刻變化,媒體融合也是一場由技術革命帶來的變革,必須在融合媒體發展過程中,積極鼓勵技術和產品的創新,才能適應新的傳播需要。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拼的就是創新速度,隻有通過滾雪球式的迭代創新和改進,才能讓媒體融合的產品更有生命力、更貼近用戶、更好服務用戶,進而擴大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

技術是融媒體建設支撐點

新浪集團首席信息官  王  巍

技術驅動媒體融合發展,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驅動媒體生產流程創新重構,最重要的作用是提效,如各級媒體單位探索的中央廚房﹔驅動媒體傳播渠道的擴展與融合,如語音AI技術在新聞領域的應用,新聞在物聯網、車聯網設備上的分發﹔驅動媒體產業格局轉型升級,如5G時代將引領視頻產業爆發式增長,帶動基於VR、AR、MR的視頻直播產業發展。

媒體應是新技術的實踐者。以新浪新聞的實踐舉例,新浪從門戶網站轉型為智能媒體平台,主要靠的就是人工智能技術和大數據。可以預見,隨著5G商用步伐的推進,媒體與人工智能、大數據、VR等技術的融合將向更深層次推進,而這將推動全媒體生態價值鏈的不斷延展。作為媒體融合的共建者,我們希望與各家媒體積極開展內容、終端、技術資源的整合跨界合作,為媒體融合落地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共同幫助融媒體發展迎來下半場全新的升級。(本版攝影:史家民 採訪整理:陳亞楠 申 茜)

(責編:白宇、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