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少年的你》:過分糾結融梗或許失之狹隘

Luc
2019年11月01日06:57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過分糾結融梗或許失之狹隘

  上映之前,沒人敢斷定《少年的你》會“大爆”,畢竟離六月份的臨時撤檔已遠,漫長的期待不足以吊起普通觀眾的胃口(可參見《小小的願望》),反倒讓影片的宣發陷入被動,就連影院裡的貼片預告,也謹慎地沒有出現新檔日期。周五上映,周二才宣布“定檔”,不僅影迷和粉絲們“猝不及防”,就連片方也是急匆匆協調排片和發送DCP,《少年的你》就這樣有些“幸運”地頂了《好萊塢往事》的缺,成了“后國慶檔”裡最亮的星。

  周末三天,票房5億,豆瓣評分8.5,如今青春片還能這樣“叫好又叫座”的並不多見,畢竟這個類型之前已經被各種狗血橋段給拍濫了,而像《過春天》那樣口碑不錯的新人新作,終究還是被埋沒了。

  相比之下,《少年的你》有顯而易見的“先天優勢”:第一波預熱離不開易烊千璽和周冬雨兩位主演的流量“號召力”,尤其是四字弟弟還有“姐姐粉”“媽媽粉”這種潛在觀眾,首映被炒到上千元的票價,讓各家院線經理都有信心提高排片率。周五工作日的影院裡,滿是尖叫和哭泣的粉絲,不少人情不自禁地掏出手機屏攝,這種行為雖然非常不值得提倡,但激動的心情似也可以理解。

  畢竟易烊千璽的銀幕處女秀,對得起這份激動。他本人沉默寡言的性格符合角色氣質,就連路人觀眾也找不到多少苛責之處。小北這個人物是有故事的,比周冬雨飾演的陳念更多了殘酷的社會經歷,最終版中並沒有對此清晰的陳述,甚至他到底靠什麼謀生都沒有觸及,只是警方在審案時提了一句他的母親,但這個攻心的技巧也被他守住了。“別再演戲了!”嫌犯向警察說出這句話,聽起來有些可笑,這種錯位的對白出現在孤獨的少年口中,倒也並非不可能,此類“中二”的金句,自以為是的扮酷,正是他們抵御成人世界的“武器”,除此之外,他們一無所有。

  在暑期大熱的《長安十二時辰》裡,易烊千璽已讓大家多少見識到他的“少年老成”,這次《少年的你》裡也是靠這種“安全感”,俘獲了周冬雨和粉絲們的心。“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說出這句話不難,難的是整部影片裡都是這麼做的,乃至於付出一生的代價也在所不惜,這確實隻可能發生在意氣用事的少年身上。角色自身的魅力(帥不帥另說)能吸引的傾心和同情,足以掩蓋他小混混和“殺人強奸犯”的身份,這也是為什麼銀幕上許多黑幫和古惑仔更具人氣的原因。暴力的浪漫化,對俠義的向往,往往讓觀眾跳出了現實世界的判斷標准。實際上,可以想見的,絕大部分混混可沒這麼純善、守信。

  相對單純的陳念,或許沒有意識到這個罪責的嚴重性(小北似有預料),因為他們已不相信警察、不相信學校、不相信所有的成年人。在她的世界裡,校園欺凌已經是“最大的惡”了,而高考則像是“最終極的解脫”。成年觀眾作為過來人,倒沒必要苛責角色的局限性,如有代入感的話,可以假設自己回到那個年齡,高考是不是頭等大事?而校園欺凌,並不是每個人在學生年代都會遇上的,即便是受害者,很多也是默默忍受、屈服、淡忘、埋在記憶深處,不會演化成影片中的極端情況。

  如今,校園欺凌需要學校、家長和警方介入,可實際操作起來又很復雜,正如黃覺飾演的老警察所說,建立長期、完善的防范體系和心理疏導,即便在歐美和日本都仍在摸索。而青少年如果喪失了對成人的信賴感,他們將更容易滑入極端,一如片中出現的兩場死亡,銀幕上越是震撼,越能帶來反思。

  在導演曾國祥手中,這種最極致的毀滅與最日常的高考生活相並列,強烈的情感沖擊和懸念,讓人在觀影過程中暫時忽略了合理性。而曾國祥又特別熱衷此類平行剪輯技巧,如教室裡的桌椅和麻將室裡的掀牌桌,高考的閱卷開封和案發地的挖掘勘察,以及陳念和小北的警車獨白等等,就像是排比句,一浪接一浪地鋪墊情緒,推動觀眾陪著人物做選擇題。

  其實,描摹這些高考前后的細節並不難,營造儀式感也有人用過,但把這些和校園欺凌、命案推理嫁接起立,不至於淪為狗血,則需要導演足夠濃烈的情感灌注,以及演員表演上的層次感。所幸,《少年的你》在這兩個層面的“互動”很有效,曾國祥對周冬雨和易烊千璽的淺景深、大特寫、頂光設計、兩兩相望都收到了堅定而勇敢的反饋,尤其是最后的玻璃重影鏡頭,即便是借鑒了《第三度嫌疑人》等前人作品,也需要兩位“少年”壓得住無對白的場面,撐得起哭笑背后的心理巨浪。

  最后來說說原著深陷的“融梗”質疑,如今也波及到了電影上,不少喜愛日影和推理的影迷從中嗅到東野圭吾的味道。《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與其說是抄襲、模仿或致敬,不如說東野那些經典的元素本就讓人過目難忘,而男女主角在極端環境下成為犯罪共同體,在日式作品中也的確多見。但在大的層面,校園欺凌和冷暴力作為全世界存在的問題,並非東野和日本人的獨創,改編影視劇的除了上述作品,還有韓國《我們的世界》,美國的《大象》《十三個理由》等等,至於“苦命鴛鴦”的橋段,古往今來就更多了。《少年的你》能聚焦這個校園欺凌題材,值得鼓勵,更何況后期警方內部的爭議介入,又重新梳理了人物關系,已經做到了原創升華,若再去糾結“融梗”的爭論,也未免失之狹隘了。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