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媒體融合的鄲城探索
來源:《新聞愛好者》2019年第8期
【摘要】一個經濟欠發達的國家級貧困縣,投入大量資金,高標准打造融媒體中心,並提供政策、人才和技術支持,形成了新型傳播體系,鞏固並擴大了基層主流輿論陣地,打通了媒體融合的“最后一公裡”、連接群眾的“最后一公裡”、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裡”。更為可貴的是通過拓展新媒體的服務功能,與廣大干部群眾建立了千絲萬縷的密切聯系,通過管理創新和薪酬制度改革,激發了內部活力,大大提升了輿論引導能力和服務水平,更好地擔負起了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
【關鍵詞】河南鄲城﹔媒體融合﹔流程再造﹔輿論陣地﹔新型服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戰略部署。在2018年8月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1﹞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指明了目標任務和根本遵循。2018年以來,鄲城縣全力推動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推進台網融合、跨界融合、區域融合,全力把鄲城縣融媒體中心打造成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的新型區域信息樞紐和公共服務平台,鞏固擴大了基層主流輿論陣地,提升了綜合服務能力。河南省委宣傳部把鄲城縣確定為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試點縣,在鄲城召開了全省融媒體中心建設現場會,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新華社等有關領導也多次蒞臨鄲城調研指導融媒體中心建設,並先后有廣東、湖北宣傳系統,廣西日報傳媒集團、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南陽、鶴壁、衛輝等省內外200多家單位前來學習交流融媒體建設經驗。
一、打造新型媒體 鞏固擴大基層主流輿論陣地
鄲城縣是國家級貧困縣,交通閉塞,經濟欠發達,媒體發展也很薄弱,主流媒體隻有廣播電視台一家。近年來,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面對新媒體新業態的巨大沖擊,作為基層輿論宣傳主陣地的廣播電視台,在經歷了初創時期的短暫輝煌之后,很快走向了衰落。與此同時,新媒體的迅速發展也出現了魚龍混雜的現象,移動化、社交化、智能化的新型傳播以不同的方式改變著人民群眾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傳播內容與形式的多樣化也造成大量低俗信息、虛假信息甚至是違法信息的快速傳播擴散,基層社會治理面臨新的挑戰。嚴峻的社會現實讓鄲城縣委領導深刻地認識到: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我們黨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事關旗幟和道路,事關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事關順利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事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2﹞因此必須下大力氣,把融媒體中心建設當成新時代治國理政的新舉措強力推進。
(一)搭建平台
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全黨特別是宣傳思想戰線必須擔負起的一個戰略任務。﹝3﹞鄲城縣始終堅持黨管宣傳、黨管媒體、黨管意識形態工作不動搖,把握機遇,順勢而為,把融媒體中心建設列為2018年全縣重點工程項目,按照中宣部、國家廣電總局出台的《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規范》,提供政策資金和人才支持,高標准打造融媒體中心。建設過程中,縣委和縣政府主要領導多次現場辦公,督導工程進展,協調多方力量,推動融媒體中心建設穩步進行。先后投入大量專項資金,建成3000平方米的縣融媒體中心和中央廚房,搭建起了支撐優質內容生產的全媒體平台,實現了全媒體平台新聞策劃、採集、編輯、發布流程一體化,形成了新型傳播體系,打通了媒體融合的“最后一公裡”、連接群眾的“最后一公裡”、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裡”。
(二)整合資源
融媒體是一場技術與力量的變革與創新。融媒體特別注重各個介質之間的“融”,完全打通從新聞生產、傳播到消費的諸多信息平台,使整個流程的每個環節都熟稔各類採編技能。﹝4﹞鄲城縣整合了廣播電台、電視台、鄲城時訊報、縣政府網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眾號、APP客戶端、雲上鄲城八個媒體平台,103廣播、“村村響”等也相繼開通,讓各級黨委政府的政策部署通過有效手段傳播到了每個家庭、每個群眾。融通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河南中心、人民日報社河南分社、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河南廣電等上級主流媒體,對接中宣部“學習強國”學習平台、省委宣傳部“百姓文化雲”等平台,形成了集廣播電視、報紙、網站、新聞客戶端、微信、微博等載體多樣、渠道豐富、覆蓋廣泛的移動傳播矩陣。在整合媒體機構的基礎上,建立了總編協調、線索通報、採前策劃、效果反饋等一系列規章制度,“中央廚房”與採編發結合緊密、銜接無縫,共享資源、上下貫通。全縣各單位通訊員實現向縣融媒體中心上傳新聞資訊,融媒體中心實現向國家、省、市新聞平台上傳新聞信息。今年前5個月,通過融媒體平台僅向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報送的新聞就被採用368篇,閱讀量800多萬。
(三)流程再造
在生產流程規范、信息分發渠道等方面,依托全省統一的大象融媒技術支撐平台提供技術和后台支持,對新聞策劃、採訪、編輯、發布進行了流程重設再造,新聞生產流程可管可控,全程保留操作痕跡,可以對數據進行分析,並能對各種信息需求進行導入,確立用戶所有權,通過對用戶進行管理和流量反哺,實現媒體自身價值。
所有採編力量,統一辦公、統一運營、統一管理、統一調度,通過新聞指揮PC端或APP客戶端進行任務下派、認領、簽到、素材回傳、中心后台編輯制作,經編輯、責編、總編三審三校后,系統自動生成適合不同媒體平台播發的產品。實現一次採集、多元傳播,追求第一時間、有效發布,使新聞傳播更加快捷,服務更加廣泛。﹝5﹞
二、開發新型服務 增強融媒體中心的用戶黏性
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另一個使命,就是更好地服務群眾。融媒體中心建起來之后,以服務本地群眾為重要目標,密切關注本地經濟實際,把握群眾生活需求,開發豐富服務功能,改革創新,全力做好基層媒體新型服務這篇大文章。
(一)“新聞+政務”
鄲城縣融媒體中心堅持“黏著受眾走,跟著民生跑”,從群眾關注的民生入手,立足教育群眾、服務群眾、調動群眾積極性為目標,圍繞全縣“三大攻堅戰”等重點工作,搭建輿論宣傳平台,營造良好輿論環境,推動改革攻堅的各項任務順利完成。首先是對接縣行政服務大廳服務窗口,開通線上平台,向群眾提供以政務為核心的各種便民服務,群眾獲取政務信息、辦理業務、參與監督等更加方便快捷。其次是把政務資源變為媒體運營資源,為縣各局委的工作搭建宣傳推進平台,傾力打造“指尖上的政務雲”,把黨和政府的政策通過有效的傳播手段和話語傳播到千家萬戶。另外,讓“藍天衛士”“數字城管”“政府熱線”等監控平台入駐融媒體中心,打造“融媒+藍天衛士”“融媒+數字城管”“融媒+政府熱線”等政務創新平台,形成“政府購買服務,職能部門使用,融媒中心監督管理”的發展模式,不僅降低了管理成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例如在鄲城縣民生項目——洺河水系生態治理中,需拆遷沿河居民的房屋2.7萬平方米,牽涉數百個家庭。拆遷工作中,鄲城縣融媒體中心記者深入辦事處、拆遷戶中採訪,了解其所想所盼,縣委縣政府根據採訪情況,及時把拆遷的相關政策在融媒體中心發布,解疑釋惑,縣委縣政府的決策得到了群眾的理解和擁護,他們自覺地參與生態治理,積極地配合支持政府拆遷。輿論引導的力量使整個項目拆遷過程一帆風順,未出現一例上訪。
(二)“新聞+服務”
縣融媒體中心圍繞群眾生活搭建信息服務平台,筑牢理論宣講、文化、教育、科技、衛生等線上線下平台,提供信息交互空間,聽取民聲,收集民意,督促相關部門回復辦理,成為政府與群眾溝通交流的橋梁和紐帶。在做好政務和公益服務的同時,也積極開展市場服務,引入地方商務、基礎教育、網絡醫院、文藝文化、區域門戶集群等多種綜合服務能力。在離基層群眾最近的輿論第一線,與基層干部群眾建立起了千絲萬縷的聯系,讓群眾生活中想得到,用得上,離不了。
用戶體驗已經成為品牌價值的重要塑造力量。獲得用戶情感上的歸屬與認同,才能為群眾的學習成長、生活生產提供本地化的服務。生活在縣城社區和鄉村的基層群眾,對新媒體的服務需求充滿強烈期待。鄲城縣融媒體中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實現互聯互通,舉辦了多期“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大講堂,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廣大群眾由淺入深地講解脫貧攻堅的相關政策和實施鄉村振興的戰略舉措,結合示范案例,對鄉村產業扶貧、人才培養、文化振興等進行深入解讀,為縣域經濟發展、美麗鄉村建設提供全天候的服務和信息交互的空間,促進社會各階層達成廣泛共識,融媒體中心成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助推器”。
三、激發內生動力,促進融媒體中心可持續發展
建設融媒體中心不僅是打造一個新型的適應受眾和用戶需求的信息傳播平台的過程,也是追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並實現新的經濟增長的過程,更是創造內容與載體相互助益的媒體新生態的過程。要促進融媒體中心可持續發展,除了必要的資金支持和人員保証外,運營隊伍建設與體制機制改革是關鍵。
(一)人員管理
鄲城縣融媒體中心是從縣廣播電視台獨立出來的新型機構,由縣委宣傳部直接領導。為打造出適應融媒體工作的新型團隊,首先從縣廣播電視台採編隊伍中考核選拔,挑選業務熟練、素質過硬、具有創新意識的40名人員組建融媒團隊。其次將政府網站、鄲城時訊、兩微一端等媒體平台的管理人員納入團隊,組成一支具有信息採集、節目制作、后台管理等復合能力的運行團隊。人員管理實行自主招聘、自定薪酬的靈活政策。採取全員聘任制,打破編內人員和編外人員的身份界限,轉變了以往機制不活、人浮於事、效率低下的老大難問題。
(二)機制保障
堅持以人為本,建立適應媒體融合發展的人員錄用、績效考核、薪酬激勵和運營管理體系,提供公平公正的競爭平台,形成靈活、包容、更具競爭力的用人機制和激勵機制。評人才,定業績,一把尺子量到底。打破了事業單位傳統的薪資分配模式,崗責一體,勞酬挂鉤,多勞多得,優勞優酬,實行“基礎工資+績效工資+績效獎勵”的薪酬制度,充分激發員工工作熱情,極大提升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為了讓貢獻大的獲得更高的績效報酬,設立運營創新獎、技術優質獎、外宣爭優獎等激勵機制,開展“明星團隊”“明星員工”評選活動,積極營造創先爭優環境,激發全員創新活力。
(三)人才培養和引進
隨著媒體融合和媒體新業態的形成,傳統媒體採編播分離的人員結構已經不能適應媒體融合發展的需求。培養既懂採編等業務技能,又掌握新媒體應用和數字技術的復合型服務人才變得尤為重要。﹝6﹞多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成為融媒體中心發展的當務之急。鄲城縣首先是邀請專業人士對縣融媒體建設發展出謀劃策,制定了人才發展規劃,建立融媒體人才庫。其次是立足自己培養,通過“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加強政治素養和業務能力培訓,培養提筆能寫、對鏡能講、舉機會拍的媒體多面手,加快推動現有人員向全媒記者、全媒編輯、全媒管理人才轉型。同時面向全縣建立融媒體閱評員和通訊員隊伍,重點培養一批網絡寫手和全能媒體經營人才。另外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積極與重點高校聯系,重點引進具備數據處理、互聯網思維、新媒體運營以及媒體品牌意識的高素質媒體人才,逐步建設一支能夠適應媒體融合發展的多專業能力的基層人才隊伍,使之更好地擔負起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N].人民日報,2018-08-23.
﹝2﹞董雲虎.全面提升新形勢下新聞輿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學習時報,2016-03-31.
﹝3﹞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N],人民日報,2018-08-23.
﹝4﹞常凌翀.融媒視野下重大主題報道的創新傳播路徑[J].新聞愛好者,2019(3).
﹝5﹞郭全中.“中央廚房”的揚棄與完善[J].新聞愛好者,2018(2).
﹝6﹞崔穎.媒體深度融合的產業模式與路徑探索[J].新聞愛好者,2019(2).
(作者為周口廣播電視台主任編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