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內容生產應把握好這四種關系——對一篇獲獎稿件的回顧與思考

朱建華 鄭良中 楊佳峰
2019年11月05日10:02 |
小字號

長江日報報業集團稿件《學分不達標 華中科大18名本科生變專科生》,先后獲評武漢新聞獎一等獎、湖北新聞獎一等獎,並獲評第二十九屆(2018年度)中國新聞獎文字消息三等獎。這篇稿件也是湖北省記協2018年唯一推薦參評中國新聞獎的文字類消息作品。回顧這篇稿件的生產過程,希望對媒體全面移動化如何把握好內容生產的關系提供一些借鑒。

“快”與“慢”的關系

長期以來,以報紙為代表的媒體,內容生產周期按天計算。記者上午採訪、下午寫稿,編輯晚上編稿,是報紙內容生產的常態。報紙經過印刷、投遞等環節,送到讀者手中,才算完成了一個完整的內容生產與傳播過程。相對而言,這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

智能手機普及之后,媒體內容生產與傳播出現重大變化。以報紙為例,記者採寫的稿件,不再是第二天在報紙版面上與讀者見面,而是第一時間通過媒體的“兩微一端”進行發布和傳播。這種變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隨著5G時代的到來,媒體內容生產和傳播開始從移動優先向全面移動化轉變。媒體全面移動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移動端逐步成為傳播載體的主流﹔二是視頻等非文字成為傳播的主要形式。媒體全面移動化之后,如何正確處理內容生產和傳播的關系,變得更加迫切。

如何處理“快”與“慢”的關系,是媒體全面移動化面臨的首要問題。傳播學上有個“首發效應”,首發容易定調,先聲往往奪人,這說明傳播要注重時機與節奏。①有的媒體在考評上特別注重稿件是不是做到了首發,如果不是,會有一定的處罰。

媒體生產的內容要做到快速發布,需要記者與編輯、前方與后方緊密配合。對媒體而言,不但要做到內容發布快,還要做到輿論引導准才行。但“快”與“慢”之間,往往存在矛盾。單純追求發布速度的快,稿件質量就難免粗糙,有時可能還會出現事實不准、導向不正等問題。

一段時間以來,商業客戶端出現的一些嚴重失實推送,缺乏嚴格審校流程、盲目搶發是重要原因。這為媒體單純追求快敲響了警鐘。數字時代是新聞傳播大繁榮的時代,也是新聞傳播大混亂的時代。②全球出現的高質量新聞缺失現狀,已引起了學界的關注。

《學分不達標 華中科大18名本科生變專科生》這篇稿件,首發於長江日報客戶端。發表前,編輯與記者一起對稿件進行了完善,經過修改后的稿件,內容更豐富,也更具傳播性。全面移動化,媒體在求快的同時,對於有價值的稿件,適當慢一些,未必就是壞事。

近年來,慢新聞的思潮不斷得到推進和實踐,以快新聞著稱的老牌媒體BBC也開始涉足慢新聞的生產,國內台灣地區的慢新聞雜志《眉角》、重慶慢新聞客戶端以及東南商報慢新聞的探索都取得了較好的成效。③對於一味求快的媒體,這種慢或許代表了內容生產的另一面。

“精”與“深”的關系

如果說快與慢還僅是指媒體內容產生與傳播的速度,那麼精與深側重的就是媒體內容生產的質量了。

媒體全面移動化可以從三個方面把握“精”。一是記者精心採寫。有的記者認為,稿件后面有編輯、主任等把關,即便有差錯也沒關系。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必須摒棄。誠然,編輯、主任對稿件有把關的責任,但並不意味著記者可以漫不經心地寫稿。記者是稿件的第一責任人,精心寫稿是記者的本分。二是編輯精心編稿。編輯精心編稿與記者精心寫稿同等重要,不少優秀作品同樣凝集著編輯的汗水和心血。編輯編稿,要能堵住各種差錯。第二十五屆(2014年度)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中,有168件作品因為各種差錯被撤銷參評資格,佔到當年參評作品總數的19.6%。④這對記者、編輯都是一種提醒。三是精心制作和發布。網絡時代,標題變得愈發重要,精心制作標題應該是編輯的基本功。內容的發布,既包括在移動端的發布,也包括在非移動端的發布。精心制作和發布,還包括切實把好稿件的真實性與導向觀。

媒體全面移動化可以從三個方面把握“深”。一是要深耕。這既是對記者的要求,也是對編輯的要求。記者和編輯在某一領域深耕,有利於積累人脈,有利於形成自己的觀察與判斷,不至於面對一個有價值的題材時茫然不知。現在,一些媒體內部人員流動過於頻繁,這並不利於記者或編輯在某一領域深耕。長江日報報業集團近年的改革,原則之一就是在垂直細分領域進行深耕。《學分不達標 華中科大18名本科生變專科生》一稿的作者與編輯,都在教育領域深耕多年,此稿能多次獲獎,有一定的必然性。二是要深入。2018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媒體人增強“四力”,需要不斷深入才行。這種深入包含兩層意思,一是要深入基層、深入採訪現場,二是要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分不達標 華中科大18名本科生變專科生》一稿能多次獲獎,與採編團隊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講話精神密不可分。三是要持續。全面移動化之后,碎片化傳播變得越來越廣泛,媒體持續地予以報道是深入的一種方式。《學分不達標 華中科大18名本科生變專科生》稿件刊發之后,團隊還持續做了追蹤報道,相繼採寫了《華中科大18人本科轉專科:“游戲高手”哭了》《華中科大18人本科轉專科:教育部司長:有些學生醉生夢死》等稿件。

媒體內容生產和傳播上“精”與“深”的關系是辯証統一的。記者的深入、深耕是精心寫作的基礎。深入、深耕不僅是對記者的要求,也是對編輯的要求。隻有記者與編輯、前方與后方都能准確理解與踐行精與深的要求,才能生產更多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

生產與推廣的關系

傳統的報業時代,報紙生產的內容主要借助紙這一介質進行傳播。技術是傳播的手段與工具,它讓優質內容走出報、刊、台,走進網、端、微,讓主流價值傳播得更廣、更遠、更精准。⑤全面移動化之后,傳統紙媒生產的內容,有了更廣闊的傳播空間,尤其是算法推薦在信息領域被廣泛應用之后,內容的精准傳播得以實現,“10萬+”“100萬+”也不再是什麼難事。

媒體全面移動化應重視對內容的推廣。媒體把生產的內容放到微博、微信、今日頭條等第三方平台上進行傳播,這本身就是一種推廣,但這在有些媒體內部至今還存在爭論。“用得好是真本事”,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1月25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精神,值得深思。有些媒體在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鑒。比如,人民日報社堅持“互聯網+”,把互聯網作為平台,以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規律來謀劃布局新聞輿論工作。“在開拓新興輿論陣地、以主流價值影響網絡輿論生態的過程中,我們深切體會到,對於新聞輿論陣地,必須搶先佔領、積極利用,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⑥人民日報社都能如此,其他媒體還有什麼可顧慮的呢?

媒體做好內容的推廣,除堅持“互聯網+”、善於用好第三方平台外,還需要在人力配備上予以保障。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的“俠客島”,專職團隊目前共12人,其中有兩人的崗位是“品推”。⑦“俠客島”都這麼重視推廣,其他媒體更不能忽視對內容的推廣了。

地方媒體做好內容推廣,還要善於借助中央媒體。《學分不達標 華中科大18名本科生變專科生》一稿能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與人民日報客戶端第一時間轉載有直接關系,這是此事從地方走向全國輿論場的重要一環。這篇稿件產生的影響體現這幾個方面:一是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等中央主要媒體的客戶端、微博、微信等轉發連創“10 萬+”﹔二是新浪網上網友跟評超過 10 萬條﹔三是“本轉專”話題一周三次登上熱搜榜,微博上的話題點擊量接近 1 億人次﹔四是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分別發表“人民時評”和“光明時評”﹔五是“本轉專”與“全國教育工作會”一起入選 2018 年度全國十大教育事件。

傳播、新聞、宣傳的關系

習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時就曾闡述:新聞學是一門學科,既要強調新聞工作的黨性,“又不可忽視新聞工作自身的規律性”。擔任總書記后,他多次強調,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要“尊重新聞傳播規律”。媒體全面移動化需要正確把握傳播、新聞、宣傳的關系。

傳播力是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基礎。沒有傳播,一切也就無從談起。媒體是專業的傳播機構,傳播應該是第一位的。媒體全面移動化,傳播變得更加突出。但傳播與新聞之間不能直接劃等號。好傳播並不等於就是好新聞。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宣傳陣地,必須姓黨。這決定了媒體不能僅僅追求傳播。媒體如果僅僅追求傳播,無視傳播可能產生的影響,那和自媒體單純追求流量也就沒有什麼區別了。媒體追求的傳播,一定應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傳播,是具有鮮明價值導向的傳播。

黨的新聞輿論媒體的所有工作,都要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這決定了媒體生產的內容,在追求傳播、突出新聞的同時,還必須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我國各級記協主辦的新聞獎,實際上是傳播、新聞、宣傳的統一,隻講傳播不符合宣傳要求不行,隻講新聞不講傳播也不行。優秀的新聞作品,應該是傳播、新聞、宣傳的統一。

《學分不達標 華中科大18名本科生變專科生》從武漢新聞獎一等獎到湖北新聞獎一等獎,並獲得中國新聞獎三等獎,在某種程度上是傳播、新聞、宣傳的統一。知名高校學生因為學分不達標,本科生變成了專科生,事情本身具有很強的新聞性﹔經長江日報報業集團旗下媒體的持續報道,“本轉專”取得了較好的傳播效果,成為2018年全國十大教育事件﹔報道也在社會上產生了積極的宣傳效果,“別在最好的年華裡混日子”“想混日子的大學生危險了”“大學就該搞‘嚴出培養’”成為社會共識。這篇報道,同時也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全國教育大會、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的講話精神。

總之,全面移動化之后,媒體內容生產和傳播的節奏是越來越快,這對媒體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要求在內容生產上要正確把握好快與慢、精與深、生產與推廣及傳播、新聞、宣傳的之間關系。這四種關系是一個整體,相輔相成,貫穿於媒體內容生產與傳播的全過程。

(作者單位為長江日報報業集團長江財經傳媒研究院,本文原載《城市黨報研究》2019年第10期)

(責編:燕帥、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