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終結者》的“續作現象”:每一次改寫的努力都是徒勞

張偉
2019年11月08日08:55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終結者》的“續作現象”: 每一次改寫的努力都是徒勞

  2019年,第六部《終結者》電影《黑暗命運》出現了,它聲稱要拋棄那些狗尾續貂,直接與系列前兩部看齊,而此時距離《終結者》的開篇已經過去整整35年。

  毫無疑問,《終結者》系列電影已成為影史奇觀。它壽命極長,卻自“卡神”退出后就飽受質疑。它曾無比經典,角色形象三十年不曾褪色。它以冷血機器做主角,施瓦辛格堪稱鐵打的標配。更特別的是,它一次次繼續,又一次次被推翻,繼而一次次重啟,卻始終無法達到前兩部的高度。於是,對我而言,既怕看到《終結者》系列的續作,又怕看到它再也沒有續作,左右為難。

  屢拍屢敗卻又屢敗屢拍的原因,說來非常簡單,因為這一超級IP曾經打下了驚人的粉絲基礎,其衍生產品與衍生文化遍及全球。

  助力卡神上位的奇思妙想

  當年的《終結者》是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童年陰影的一次投射。古巴導彈危機、美蘇冷戰、核戰爭威脅、未來科技的恐怖應用,種種現實生活和藝術作品中的絕望景象,導引出電影中黯淡無光、機器當道的末日圖景。導演夢境裡的機器人,最終奔跑在全世界的大銀幕上,讓無數人心有余悸。於是,我們都知道審判日會於1997年到來,智能系統天網與人類為敵,發射核武,引爆核戰,世界陷入萬劫不復。幸存者們被機器追殺,卻也終於在領袖約翰·康納周圍團結起來,與天網斗爭並逐漸佔據上風。不料天網還有一招,利用時空穿越的方式派機器殺手——“終結者”回到過去,企圖在領袖成長之前終結他,從而贏得勝利。

  卡梅隆七八歲時,正值古巴導彈危機,咖啡桌上一個布滿灰塵的小冊子引發了他的想象。他幻想其中的內容,繼而開始懷疑自己所擁有的舒適生活也許只是假象,后面掩藏了一些黑暗恐怖的事實。

  這也成就了日后《終結者》電影最為經典的展現方式,與常規科幻片不同,《終結者》將恐怖的未來世界揭開蓋子,卻並不完全展示。管中窺豹的展現方式能帶給觀眾更強烈的沖擊力。隻需從終結者身上,便可看出現實世界的虛無與脆弱,洞口冷風使未來的寒冷更加驚悚可怖與真實可信。你開始意識到,紅色眼睛后面,未來世界正凝視著你。

  於是,人與機器全面開戰的故事被簡化成一個獵物目標、一個(或多個)保護者、一個終結者的“追殺-保護”劇情模式。看似簡練卻不簡單,人類的命運濃縮在追殺與保護的電光火石之間,而未來世界的波譎雲詭全部隱藏在機器殺手冷酷無情的殺心之后。

  經典的鑄造還需要點石成金的一筆,終結者披上人皮。人皮並沒使機器產生人性,反而使其更加驚悚。一方面,由於無法預知人面背后是血肉還是金屬,終結者的威脅性大大增加﹔另一方面,一旦受傷露出金屬骨骼,終結者的造型會更加獰厲可怖。人皮與金屬之間的強烈對比,形成難以抹去的視覺沖擊,同時也暗合人機對立、今明迥異的影片主題。施瓦辛格板硬的五官與冷峻的造型給予這一創意充分的可信度,戴上墨鏡遮住眼神的他,簡直就是終結者的完美人型。

  上世紀80年代,這部低成本B級片在推出之前並不被人看好。可誰能想到,影片最終大獲成功,卡梅隆也因此邁出名導之路的第一步,一戰成名,最終封神。

  爭奪正統權的續作之戰

  卡梅隆既是《終結者》之父,也是影片質量的保証,他一手打造的續集《終結者:審判日》更是成為資深影迷逐幀分析鑒賞的教科書級作品。

  或許由於卡神執導的兩部《終結者》太過特別,導致他離開后,續作的開發長期不順。第三部《機器的崛起》(2003)意指審判日並非被阻止只是被推遲,機器終究崛起,推翻了第二部的劇情﹔第四部《救世軍》(2009)繼續延展,展示了人類與天網全面開戰的未來故事﹔第五部《創世紀》(2015)表露出主創想要重啟的決心,創世紀的意圖昭然若揭﹔而最新這部《黑暗命運》(2019)再一次推翻前作,號稱自己才是正統的第三部《終結者》。

  如何証明自己是一部合格且正統的《終結者》續集?請卡梅隆出山抑或請施瓦辛格出演就可以嗎?那些失敗的前例早就說明了問題。

  《終結者3》講述約翰·康納在喪母之后,如何阻止已被推遲的審判日卻終於徒勞。影片無卡梅隆參與,但以天價片酬拉來施瓦辛格加入,口碑尚可,卻並不被粉絲所接受。《終結者4》全面展示未來戰場,各種戰斗機器讓人嘆為觀止,口碑卻不盡如人意,導致推出新三部曲的計劃付諸東流,這也是《終結者》作品中唯一沒有“州長”出演的一部,片中隻出現了CGI制作的施瓦辛格(T-800)。卡梅隆有份參與,提出“原創性建議”,並推薦了一位演員,即出演《阿凡達》的薩姆·沃辛頓。

  從《終結者4》算起,每次續作誕生都同時宣告了一個新三部曲的開始,但目前還沒有成功的先例。重起爐灶的《終結者5》不再執著於未來戰場,而是向經典模式靠攏,拉來施瓦辛格加盟,復刻經典場景,卡梅隆甚至還拍視頻力挺,似乎意指這是接續前兩部的真正續集。這手情懷牌挽救了國際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的票房,卻沒有挽救影片的北美成績以及糟糕口碑。

  《終結者》電影續作成為了自証與証偽的游戲,每一部都在極力証明自己,卻終究徒勞。此次《終結者:黑暗命運》盡管讓施瓦辛格、琳達·漢密爾頓(原版莎拉·康納的扮演者)全部回歸,卡梅隆破天荒地當起了制片,導演提姆·米勒挾《死侍》成功的余勇,但影片的質量仍舊平平。

  恐懼是《終結者》成功的試金石

  《黑暗命運》的劇情採用了最為保險的方式,即復制前三部“追殺-保護”的經典套路,兩處重要設定則沿襲第四部與第五部:一是半人半機器的強化人出現﹔二是終結者T-800能夠變老,因為人的組織細胞會老化。

  這部新作在連接《終結者2》的故事線索方面,確實走得更遠。影片開頭即談當年事,年輕的莎拉·康納眼看兒子被又一個終結者所殺害。這顯然推翻了所有續作的設定,以大膽的情節轉折宣告其他續作都是偽作。

  更大膽的是,影片明確表示,天網已成歷史,承認了《終結者2》的既成事實。但改寫未來並不能改寫宿命,該來的一定會來,只是以新的方式。軍團(legion)取代天網(skynet)成為新的敵人,幾十億人不是死於核戰,而是死於食物短缺。軍團派來的終結者REV-9,很像T-1000,但可以一分為二,以人形和骨架形態同時發起攻擊。

  這次的保護者力量進一步壯大,半人半機器的格蕾絲、莎拉·康納以及改邪歸正的T-800合力保護未來女領袖丹妮。這本是一個絕對穩妥的劇情,但卻並不能讓人全情投入。

  影片節奏時鬆時緊、特效不俗卻缺少殺機,這與卡梅隆打造的那些藝術性與冷酷性兼具的動作場面相差甚遠。演員選角也是一大敗筆,未來女領袖丹妮明顯缺乏領袖氣質,更像是鄰家女孩。REV-9的扮演者同樣欠缺說服力,塑造終結者不靠技能招式與動作場面,而靠演員形象和演技,《終結者2》的T-1000嘴唇平薄、眼光犀利如鷹,演員形象與角色完美貼合,更不用說人機合一的施瓦辛格了。

  自創立之時起,《終結者》電影的成功之處在於恐懼,恐懼於未來世界和金屬寒光,更恐懼於人機難辨和百折不死。恐懼成為影片的張力之源,也帶動著觀眾徹底投入、完全共情,在分秒必爭的緊迫之間帶出對科技入侵生活的憂慮。可曾經濃郁的恐懼在續作中都變淡了,終於使電影變了味道,如果不能產生時不我待的刺激,再猛烈的爆炸場面也是徒勞。

  由此可見,難以擺脫黑暗命運的正是《終結者》續作本身,如果拋棄“追殺-保護”的經典模式,粉絲很難買賬﹔如果不斷復制固有套路,劇情又早已一清二楚,何談懸念與創新。卡梅隆前作的高標擺在那裡,照搬經典的結果不言自明。不知道《終結者》續作們何時能踏出堅實有力的關鍵一步,徹底擺脫黑暗的命運……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