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7檔王牌音頻欄目的探索與實踐
來源:《青年記者》2019年7月下
5G時代的到來對新聞傳播的形態產生了重要影響,對傳統媒體來說,這是一次轉型機遇。南方都市報從2019年1月開始試水音頻新聞,在南方都市報App增設音頻板塊。2019年3月,南方都市報入駐了喜馬拉雅、蜻蜓FM以及天貓精靈智能音箱。入駐頭部音頻平台不足4月,累計收聽量破億。目前,南方都市報已打造《灣區財富3分鐘》《南都音頻早餐》《南都財經早評》《三點表達式》《南都快訊》《娛樂響當當》《說出你的高考故事》7檔王牌音頻欄目。
音頻產品也要堅持“內容為王”
音頻的傳播優勢在於,它的使用場景更加靈活,無論用戶是在駕駛、做家務或者是在上下班的路上,都隻需要一雙耳朵就可以聽音頻,雖然沒有畫面,但是給用戶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間。為此,傳統媒體要做好音頻產品,首先要走出一個誤區:音頻產品絕對不是單純的報紙上發表的文章“讀出來”。對於傳統媒體而言,高質量的內容生產能力和全領域的內容資源是突出優勢,一個成功的音頻產品應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用音頻產品思維重新整合配置,輸出音頻產品。
在筆者看來,以下三類內容比較適合打造成音頻產品:
1.純新聞內容。硬新聞是媒體立身之本,但是在充斥著泛娛樂內容和知識付費內容的頭部聲音平台,硬新聞是否就不具備傳播優勢呢?以《南都快訊》為例,該檔音頻欄目既有突發即時新聞、政策法規發布類的硬新聞,也有科技類、服務類的軟新聞。數據表明,《南都快訊》以平均收聽量11.3萬的成績成為頭部聲音平台中短音頻新聞領域的流量擔當。
和評論解讀類新聞相比,用戶不會在純消息類新聞上投入太多時間,短資訊能滿足用戶快速獲取新聞信息的需求,所以在音頻時長方面,《南都快訊》在保証新聞要素齊全的前提下,將時長控制在1分鐘以內。
除了短資訊外,串燒新聞也備受音頻用戶喜愛。南方都市報打造的早間新聞串燒節目《南都音頻早餐》,每天7點更新,用戶可以在早間通過這一檔5分鐘左右的音頻節目獲取前一天關注度較高的熱門新聞。《南都音頻早餐》目前已經成為首批入駐天貓精靈的早間新聞節目,深耕廣東省本地區域,針對廣州和深圳用戶做了不同版本的適配。在天貓精靈發布的首期媒體數據周榜單中,《南都音頻早餐》的廣州版和深圳版分別位列用戶一周喜愛度榜單的第一名和第二名。
2.觀點表達類內容。要了解什麼樣的內容適合音頻傳播,就要站在用戶需求的角度來思考。新聞快訊類的音頻內容要求“短平快”,而觀點表達類內容則要在熱點新聞的基礎上,有更多的信息增量。以南方都市報的音頻節目《三點表達式》為例。“三點表達式,帶你立體看世界”,該檔節目的內容選取關注度高的熱點話題展開討論,同一個話題用三個角度展開分析,比如在電視劇《都挺好》熱播期間,《三點表達式》就推出了《我不是蘇大強,百萬房產給保姆你還真管不著》。通過這檔欄目,用戶不僅可以獲取最新的熱點,還能以此獲得社交談資。
3.實用型內容。付費節目和課程類節目在各大音頻平台上越來越火爆,這說明有很大一部分音頻用戶想要通過收聽音頻來獲取對其有用的服務性信息。南方都市報的所有節目在籌備過程中都堅持同一個原則,就是內容呈現方式年輕態、服務性和趣味性兼顧。
在實用型內容中,財經類的內容最考驗內容生產者的專業素養和經驗積累,也最容易積累高質量用戶和打造付費內容。南方都市報目前打造了兩檔財經類音頻節目,一檔是《灣區財富3分鐘》,另一檔是《南都財經早評》。其中,《灣區財富3分鐘》由南都首席編輯、人稱“灣姐”的黃海珊和南都首席記者魏凱共同擔任主播,同時兩位主播也是這檔音頻節目的撰稿人。《灣區財富3分鐘》以談話的形式,對大灣區的財富動態進行深入解讀,此外,依托兩位主播的採訪資源,更有很多大灣區獨家內容在節目中揭露。政商界人士、產學研領域專業人士或者想來大灣區發展的人才,在這檔節目中都能各取所需。
為了豐富節目形式,增強節目的權威性,各類大咖也是這檔節目的常客。比如在廣東省高考放榜的第一天,節目就邀請到了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校的校長湯濤,以高考過來人、數學家、“院士校長”的身份,為考生填報志願提供建議﹔針對南沙規劃建設金融島的話題,節目邀請到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課題組組長王福強擔任嘉賓,進行獨家的專業分析。
這些權威的實用性信息,正是《灣區財富3分鐘》區別於其他財經類節目吸引用戶的重要競爭力。
傳統媒體人要做好音頻產品,必備三個技能
1.過硬的新聞素養。做音頻產品不代表就摒棄新聞傳統,只是傳播方式發生了變革。現在,通過一部手機就可以收聽各種各樣的音頻內容,在突發新聞面前,音頻編輯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把音頻消息傳達給廣大用戶,是對新聞專業素養的考驗。看似隻有不到一分鐘的音頻,其中包含了採寫、音頻稿件編輯、錄制、審核、分發等多個環節。像巴黎聖母院大火、宜賓地震等突發消息,南都音頻部門都能在10分鐘內完成從採寫到分發的全流程,如果沒有對傳統新聞業務的積累,10分鐘內恐怕很難完成。
2.學習能力。南方都市報的所有音頻產品都是由音頻小組完成。音頻小組的全部初始成員,都不是做傳統音頻節目出身。從錄音設備的採購到音頻稿件編輯、音頻后期制作技術,全部都是音頻小組成員自學完成。就連大家熟悉的南都主播,都是由非播音科班出身的南都記者兼任。而如今僅僅經歷了不到半年時間,南方都市報的音頻出品已經遠遠超過了同類機構媒體,音頻技術標准也屢次獲得頭部聲音平台的認可。每一位南都主播,都可能是南都某個領域的資深記者,不僅會採寫、還能錄音制作“一條龍”。
3.產品思維和平台意識。傳統媒體一般都不乏優質內容,若是在打造音頻產品之前沒有良好的策劃和產品思維,優質內容就會很難傳播出去。以南方都市報在2019年高考期間的音頻專題節目《說出你的高考故事》為例,在欄目策劃初期,音頻小組就與喜馬拉雅團隊進行了溝通,在節目推出后,南方都市報App和喜馬拉雅都對這檔應景的專題音頻節目大力推薦,最終節目獲得了很好的推廣。
南方都市報的音頻節目為了滿足不同平台用戶的收聽體驗,同一音頻內容在不同平台採用了不同的適配技術標准,標題在不同平台也有所區別,這也是產品思維和平台意識的體現。
(尹佳林:南方都市報融媒體編輯部編輯﹔伍靜妍:南方都市報融媒體編輯部副主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