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9年·第10期

淺談泛娛樂化背景下電視主持人講好中國故事

甘雪丹 蔣麗芬
2019年11月25日13:41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廳高校科學研究項目:“電視泛娛樂化時代主持人的社會責任和價值引領”(13B012)的階段性成果。

(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00)

摘要:泛娛樂化的電視節目,讓觀眾陷入盲目娛樂、遺忘思考的誤區中,也給文化環境帶來了極大負面影響。在這種背景下,作為電視媒體人排頭兵的節目主持人,可以通過錘煉語言,打造中國風格表達﹔加深修養,吸取中國文化精髓﹔創新思維,適應中國融媒體發展﹔注重方法,構建中國敘事之“道”這四個方面的努力,“講好中國故事”,作為承擔社會責任、贏得收視大戰的突破方向。

關鍵詞:泛娛樂化﹔電視主持人﹔講好中國故事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9)10-0000-03

一、 泛娛樂化背景下的電視節目

近年來隨著媒體行業的不斷發展,電視節目泛娛樂化現象也是愈演愈烈,為了提高收視率點擊率,一些媒體大量制作包含庸俗、媚俗甚至低俗的內容,通過炒作、煽情、惡搞等手段,讓受眾在感官的低級刺激中獲得短暫快感,這種過度娛樂以吸引受眾的現象,被稱為泛娛樂化。電視節目的泛娛樂化表現是多方面的,一是在同質化跟風型節目層出不窮。選秀、相親、親子等同類型綜藝節目跟風出現,戲說、宮斗型電視劇霸佔熒屏即是例証。二是選題媚俗,逃避嚴肅議題卻挖明星隱私,爆離奇個例、販賣群體焦慮,缺乏文化產品應有的價值和深度。三是追求音畫感官刺激,剪輯失真,人為制造沖突、刻意煽情炒作,違反媒體職業道德等等。

早在上世紀80年代,著名學者尼爾•波茲曼就曾在《娛樂至死》中寫道:“我們的問題不在於電視為我們展示具有娛樂性的內容,而在於所有的內容都以娛樂的方式表現出來,這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① 事實上,提供娛樂本就是電視節目的基本功能之一,適當的娛樂有助於受眾在快節奏生活中釋放壓力,放鬆心情。但過於突出“娛樂性”特質,將一切內容娛樂化,弱化了電視這一主流傳統媒體應承擔的傳播訊息、傳承文化、監督引導等其他功能。在泛娛樂化的文化環境中,極易造成年輕一代價值觀念的扭曲,培養出樂於窺探圍觀、懶於專注思考的受眾群體,助長社會急功近利的浮躁風氣,導致文化品位的降低和審美能力的異化,最終使國家的文化競爭力大大削弱。

二、 抵制泛娛樂化,講好中國故事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闡述的“講好中國故事”,在泛娛樂化背景下,給了媒體人一個明確的突破方向。事實上近幾年來,引發熱議且好評不斷的一些電視節目,正是圍繞“講好中國故事”,拓寬了選材范圍,創新了呈現形式,提升了節目內涵。比如綜藝節目《中國漢字大會》、《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航拍中國》、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父母愛情》等等。

電視主持人,作為主導節目進程的“喉舌”,和選題內容、節目形式和后期制作一樣,都是決定電視節目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時,主持人作為以傳播中國聲音為天職的媒體人,在講好中國故事、打造有價值的文化產品上,具有更大的優勢和主觀能動性。主持人比一般的媒體從業者更具專業和平台優勢。在經過一系列專業篩選和訓練之后,大部分主持人都具備優秀的聲音形象條件,這讓主持人能夠聲情並茂地講述中國故事,以富有感染力的表達感染受眾。同時,主持人作為電視節目制作團隊的代表,具備穩定的媒體播放平台,有廣大的受眾群體,可以說天生具備“明星效應”,由電視節目主持人來講述中國故事,傳播范圍和傳播效果都得到了保証。

三、 電視節目主持人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制作出有水准的電視節目,這是時代賦予電視節目主持人的責任和使命。那麼電視節目主持人要如何利用先天優勢,身體力行講述好中國故事呢?本文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探索。

(一)、錘煉語言,打造中國風格表達。主持人的語言表達,引導節目發展,組織節目內容,傳播節目主旨,主持語言表達的好壞,直接決定了節目整體傳播效果。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風格也不斷發生變化,要講好中國故事,主持人需結合個人特色和節目內容定位風格,錘煉自己的語言。中國風格的語言表達,可以是朴實接地氣的,也可以是詼諧幽默的,可以是優美詩意凝練的,也可以是睿智凝練的。如央視的《新聞聯播》近期關於中美關系的國際銳評,因主持人康輝鏗鏘有力的金句頻上熱搜,其中“荒唐得令人噴飯”、“滿嘴跑火車”、“怨婦心態”等等,接地氣的平民化語言,對美國丑惡行徑進行痛斥,直抒胸臆入木三分,這種“澄清謬誤、明辨是非”的中國聲音贏得了全國觀眾的一致喝彩。而同為央視主持人董卿,則在《朗讀者》中用詩意而富有韻味的語言,給觀眾展現了一場詩書文化盛宴,寥寥數語便將觀眾帶入一個優美的語境,伴隨節目感受到精神享受。

(二)、加深修養,吸取中國文化精髓。電視節目主持人要想在話筒和鏡頭前表現出良好狀態,需要業務能力和文化修養的支撐,其中文化修養是主持人最深層的根基。近幾年《中國漢字大會》、《中國詩詞大會》等文化類節目的成功,除了主創人員根植於中國文化進行創新,也離不開主持人所展現的深厚傳統文化內涵。如被觀眾贊為”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董卿在《中國詩詞大會》中根據現場情境,各類詩詞信手拈來,帶領大家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引領了一波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潮,在泛娛樂化節目遍地的當下,可謂是陶冶大眾情操、富含文化底蘊的一股清流。同時,電視直播節目的增多,使主持人的應變能力和個人素養得到了極大的考驗,而培養這種應變能力和個人素養需要通過主持人不斷學習和累積。如湖南電視台主持人汪涵,曾在大型決賽直播現場中遇到選手退賽的突發狀況,也曾在節目現場遇到選手不滿評委評價當眾大放厥詞的混亂場面,但汪涵都臨危不亂,被譽為教科書般的救場王。汪涵曾吐露,自己在台上之所以能反應迅速,離不開他多年來台下的刻苦學習,他用別人玩樂的時間用來看書,還把書中自己認為最好的句子和最感動到他的思想不斷咀嚼內化,深厚文化修養最終外化為他在話筒前的精彩表現。

(三)、創新思維,適應中國融媒體發展。電視節目主持人要講好中國故事,要結合當下中國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因勢而為,發揮傳統媒體信息權威、內容優質的優勢,利用好新媒體傳播空間和時間的延展性,把節目的影響力最大化。

首先,電視節目主持人要注重學習新媒體技術和介質。融媒體首先是媒體介質的交融,各種新興媒介如微博、微信公眾號、B 站、抖音等能夠和電視媒體之間能夠衍生出一種兼容互通的關系,實現融媒體所倡導的資源、信息和利益互融的局面。如現在很多電視新聞節目,由之前虛擬摳像背景,到採用新式的觸式背景屏幕,除了可以展示新媒體上的圖片、音頻、視頻,還可以實時和網友互動。除了採用新媒體設備,主持人同樣可以通過官網微博、微信公眾號甚至個人注冊的新媒體渠道和受眾進行互動。比如《新聞聯播》國際銳評上了熱搜之后,央視新聞緊接著在新媒體上發布了《主播說聯播》的豎屏短視頻,主持人康輝對此進行了幽默回應,起到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其次,電視節目主持人要有 “融合型主持人”的轉型思路。如果說以往的“採編播一體化”要求主持人要集合主持人、記者、專家以及編輯為一體的職能,那麼融媒體時代對主持人的要求無疑又有了升級版,除了採編播的要求,電視節目主持人與受眾互動方式更多更頻繁,對話的姿態更加平等,從單純傳播信息變成善於篩選有價值信息。值得注意的是,融合型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具有一個明顯的優勢,即在新媒體上體現傳統媒體從業者嚴謹的政治素養和新聞追求,這將極大地抵消低素質低門檻的網絡主播帶來的負面影響。

(四)、注重方法,構建中國敘事之“道”。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講故事就是講事實、講形象、講情感、講道理,講事實才能說服人,講形象才能打動人,講情感才能感染人,講道理才能影響人”。這四講也是電視節目主持人講述中國故事,構建靈活有效敘事之“道”的具體方法。

講事實才能說服人。講事實要求電視節目主持人,傳播客觀的事實、全面的事實,不夸大不歪曲,更不能以偏概全。那些為了吸引收視率而不惜胡編亂造、扭曲呈現的節目內容,不僅不能說服人,還將會嚴重損害受眾的信任度,因此電視節目主持人要嚴守信息真實性原則。

講形象才能打動人。電視節目主持人要講的形象一類是主持人在受眾心中的形象。主持人個人形象的樹立,屬於節目品牌的一部分,有助於受眾對其所傳播內容的認同和擴散。如《感動中國》的兩位主持人,白岩鬆和敬一丹,一直以來的形象就是理性公正、充滿社會責任感的專業媒體人,由他們來主持一檔被譽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的欄目,可謂相得益彰。另一類是主持人對節目內容的形象化呈現。電視節目主持人,要有能力將抽象的描述具象化,通過語言或者音畫等手段迅速建立起生動的形象,讓受眾清楚明白,建立起如曾親歷的形象才能引起共鳴和感動。

講情感才能感染人。從思想上講,主持人隻有深入群眾了解其所思所想,才能擺脫演播室的局限,真正做到和群眾血脈相連情感相通,在了解並尊重受眾情感的基礎上,才能調動起受眾的情感。從技巧上講,講情感也就是藝術的感染力,主持人的表達呈現可以親和朴素、娓娓道來,也可以跌宕起伏、懸念迭出。對受眾的感情影響,可以震蕩沖擊,也可以潤物無聲。節目和受眾隻有情感上達到同頻共振,才能產生共鳴和價值認同。

講道理才能影響人。習近平總書記曾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思想和價值觀念是靈魂,一切表現形式都是表達一定思想和價值觀念的載體。”因此,電視節目主持人必須認識到,作為文化產品如果失去承載的思想和靈魂,再豐富的形式和技巧也無法產生好的效果。即使是電視娛樂節目,也絕不能成為消解社會責任的無謂嬉戲,而應體現出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讓人看有所思,看有所得。

結 語

在泛娛樂化背景下,電視節目主持人要努力避免陷入過度娛樂、消費大眾的誤區。電視節目主持人要講好中國故事,承擔起傳承優秀中華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重任,成為中國故事的優秀傳播者﹔更要講好中國故事,制作出高水平的優秀節目,在激烈的新老媒體市場競爭中贏得收視率生存戰,成為中國故事優秀的創造者。

參考文獻:

[1] (美)尼爾·波茲曼著.章艷譯.娛樂至死[M].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15:106.

[2] 錢瑩.淺談“泛娛樂化”背景下電視節目主持人的文化傳播創新形式[J].新聞潮,2019(1):58-60.

[3] 李金燁.融媒體背景下傳統媒體主持人的轉型與發展策略[J].科技傳播,2019(12):25-26.

[4] 大林,鎖靜.主持人如何講好中國故事[J].國際人才交流,2018(12):8-9.

[5] 劉亞瓊.習近平關於“講好中國故事”的五個論斷[J].黨的文獻,2019(2):17-22.

[6] 張子榮.習近平關於講好中國故事的方法論維度[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6):26-28.

(作者簡介:甘雪丹,女,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大眾傳播研究﹔蔣麗芬,女,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主持與播音研究。)

(責編:段佩伶(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