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廣電的“五度”空間
濟南廣播電視台推進“智慧廣電”建設,抓住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發展契機,提高“算力” ,精准傳播﹔突破電視大屏和手機小屏重圍,推廣“節目+產業”模式,推進“頻道+公司”一體化運營,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融合協同,有效提升了媒體傳播的速度、黏度、精度、廣度、深度。
“智慧廣電”的速度
移動優先拉升傳播速度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濟南廣播電視台融媒體報道組充分利用5G、現場雲等技術,一次採集、多種生成、多平台分發,實現了各種視頻素材安全、快速、跨平台回傳,及時、准確、細致地捕捉兩會熱點,生動、鮮活地傳遞兩會資訊,大幅提高了信息發布效率,新媒體發稿、直播等近2000條,累計轉發人次突破5000萬,在廣大受眾中引起強烈反響。新聞報道小屏帶大屏、多屏聯受眾,集中展示了“智慧廣電”建設成果。
去年以來,濟南廣播電視台全力打造全媒體融合傳播矩陣,構建了由7個頻率、7個頻道、PC端“濟南網”和移動端“天下泉城”“無線濟南”“叮咚FM”“1031車主服務”以及遍布城市的5000多台公交電視、20多塊城市大屏、1000台樓宇電視、8500塊出租車屏、835塊地鐵電視等組成的全媒體融合傳播矩陣,堅持新媒體先行,實現了小屏帶大屏、多屏聯受眾。濟南廣播電視台新獲11張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牌照,進一步提升了全媒體融合矩陣的傳播能力。
機器賦能提高制作速度
目前,濟南廣播電視台正在依托濟南媒體港建設濟南音像大數據中心,將25萬小時媒體存量數據以及不斷新增的數據管理起來,方便記者檢索調用,提高線索發現能力和內容制作速度。而隨著濟南音像大數據中心功能日益完善,記者還可以在機器賦能下,使用各種新技術,實現人機結合生產內容,進一步解放生產力。
“智慧廣電”的黏度
發布信息的快感是很有誘惑力的。隨著新技術的迅猛發展,用戶生成內容成為媒體海量信息的重要來源,隨之出現了“全員媒體”現象,這既順應了普通公眾參與社會事務的需要,也為傳統主流媒體增強平台黏度、實現深度融合提供了重要條件。
在媒體融合初級階段,濟南廣播電視台通過建立“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平台,以傳統方式進行內容生產和分發,但在實踐中發現,“新瓶裝舊酒”根本不能適應互聯網的發展。比如,更新量最大的客戶端每天最大發布量僅有一百余條,距離海量信息還有很大的距離。除了新聞之外,政務和服務方面,一直沒有黏住用戶,究其原因,就是政務和服務水平不能滿足用戶需求。
去年,我們緊緊圍繞媒體融合12345工作體系,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簡單地講,就是樹牢“以用戶為中心”的互聯網思維﹔用好體制、市場兩種力量﹔經歷內部融合、與其他媒體融合、跨界融合三個層次﹔搞好技術、機制、人才、資金四種保障﹔做好內容、渠道、平台、經營、管理五個方面工作。其中,牢固樹立“以用戶為中心” 的互聯網思維是重中之重,深刻認識和把握互聯網開放、共享的特點,替用戶著想,請用戶參與,為用戶服務,把用戶看作一起創造最終產品的“伙伴”,探索連接用戶的手段和途徑。
開設小專欄,打開大思路。我們在“天下泉城”等客戶端開設《爆料》專欄,隻要注冊為用戶,就可以隨時隨地上傳素材,用戶間形成互動,增加了平台黏性。以報道“三月花海”為例,按照傳統生產方式,首先是廣播電視報道,然后把相關內容拆條放在新媒體客戶端上,這種傳播方式互動性不強。現在的做法是,在新媒體平台設置話題——“山下的那片花海不是櫻花,那是啥?”吸引大量用戶參與討論孵化信息,達到全程傳播的效果。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濟南廣播電視台融媒體報道組精心設置“總理報告@濟南人”等話題,聚焦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醫療、就業、入學、治污、鄉村振興等熱點內容,吸引濟南市民參與其中,談感受、話願望,在與用戶的密切互動中,《刷新2019》《讀報告》《追夢人》等一大批鮮活的新媒體作品隨之產生。
去年以來,濟南廣播電視台還搶抓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機遇,加強與各部門、企事業單位的戰略合作,以“政務雲”服務為依托,打造“泉城黨建”“濟南發布”“濟南政協”“泉城藍”等智慧政務新媒體平台,創新推出大型公益節目《榜樣》《商量》《天下儒商·贏商會》《扶貧愛心聯盟》等,進行各類資源整合的有益探索,積極提升傳統主流媒體功能,由單純的信息傳播媒介變為兼具信息傳播和綜合服務功能的新型傳媒服務平台。
“智慧廣電”的精度
濟南廣播電視台推進“智慧廣電”建設的技術重心集中在智慧平台和電視高清化兩個方面,前一項工作的重要內容是充分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成果,建設內容數據庫和用戶數據庫,提高“算力”,進行精准傳播﹔后一項工作的意義是,超高清技術應用於電視端帶來的精美度,是突破電影大屏和手機小屏重圍的有效路徑。兩項工作都是前沿技術,擁抱他們既需要決心,也需要齊心,更需要恆心。
決心。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向技術。立足本台實際,緊緊圍繞媒體傳播規律,把發展方向搞清楚,把現有資金花在刀刃上。不能人雲亦雲,搞一些盆景式的擺設,這樣花了很多錢、投入了很多資源,但最后卻難以取得成效。在媒體融合發展的初級階段,尤其要正確處理自有技術和購買技術的關系。濟南廣播電視台所屬四大客戶端,既有自己的技術團隊和私有“雲”,也使用了外面的“雲”服務。當然,如果著眼於內容數據庫和用戶數據庫建設,就要做出戰略性安排,強化自身技術力量建設。
齊心。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要堅持一體化發展方向,通過流程優化、平台再造,實現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的有效整合,實現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台終端、管理手段的共通互融。隻有一體化發展,才能形成用戶規模,有了一定規模才能凸顯影響力,才能進行流量、用戶和技術等各種運營。在這個思路下,首先是打造統一的技術后台和互聯的業務平台,推動客戶端專業細化,類似於一個巴掌和五個手指。最底層是全台層面統一的用戶后台,負責所有APP用戶數據管理和大數據用戶行為跟蹤。這需要我們舉全台之力成立一個新媒體技術研發團隊。
恆心。要明確近期、中期、遠期目標。去年以來,我們明確走好“全媒體”“融媒體”“智媒體”三大步。目前,正依托濟南媒體港建設濟南現代音像大數據中心,以用戶為核心,以數據為支撐,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多項技術,提供線索發現、素材採集、編輯生產、用戶畫像、精准投放、反饋監測等功能,使信息生成、服務更加智能化。在電視高清化改造方面,濟南廣播電視台擁有全國技術領先的4K高清轉播車和13迅道高清轉播車,還有8個高清演播室、8個數字化廣播直播間及2個高清頻道。今年,還將持續推進電視高清化改造。
“智慧廣電”的廣度
行業無界,對傳媒行業來說更是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中提出“全效媒體”。隨著互聯網新媒體的興起,電視、電影、游戲、動漫、設計、教育等各個行業之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作為傳統媒體,應該積極擁抱變化,主動融合,開放合作,共同把“蛋糕”做大。這是事業與產業協同發展的需要。
去年以來,我們積極打造“一老、一少、一婚、一教”產業項目集群,成立了“天下儒商·贏商會”平台,依托廣電品牌優勢和良好政務關系,為他們提供信息、政務等方面的服務,首批就有300多家國內外企業參與其中。今年我們打算進一步增加會員數量,提升層次,提高影響力、黏合力,使其成為濟南廣電強化對外合作的有效平台。我們還將深化以“濟南青少年廣電文化體驗基地”“廣電少兒藝術團”為主要內容的少兒教育板塊﹔推進以“婚慶淘寶消費平台”“濟南市首屆相親聯誼會”“婚慶攝影基地”為主要內容的婚慶板塊﹔做好以“‘我們的芳華’中老年夢想秀”等為主要內容的老年板塊。同時,著力推進“京東商城濟南館”“蘇寧小店”等項目。依托山東文博天下國際會展有限公司及“中國一級廣告企業”資質,舉辦童博會等。
我們深刻認識到,傳媒行業跨界發展有著天然的融合優勢。首先,傳媒擁有公信力優勢、政務資源和公共關系優勢,還有主持人、設備、場地、用戶等資源潛力,更重要的是,傳媒行業還有媒體融合傳播平台的宣傳優勢。今年初,濟南廣播電視台主辦第二屆中國鵲華論壇,聚焦趙孟頫傳世名作《鵲華秋色圖》,搶抓濟南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機遇,打造城市亮麗名片,取得了廣泛而強烈的社會反響,為發展相關文化產業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智慧廣電”的深度
在跨界融合的互聯網時代,我們既要搶資源、搶機遇、搶市場,追求平台的寬度,也要追求平台的深度,以節目為龍頭,對相關產業進行垂直深耕。
推廣“節目+產業”模式
去年以來,我們積極垂直深耕品牌節目價值,以《女人花》等服務類節目為重點,深挖主播資源,打通“線上節目、線下活動、主播經濟、全媒互動、產業營銷”五位一體的品牌價值生態鏈條,打造硬廣、植入廣告、冠名權、優質內容輸出、品牌活動、電商等渠道構成的盈利模式,努力形成一個節目拉動一個社群、對接一個細分市場的節目生態。我們推出“扶貧愛心聯盟”,通過活動帶動產業,目前正在全市布點扶貧超市。
推進“頻道+公司”一體化運營
今年,濟南廣播電視台還將推進“頻道+公司”一體化運營,對節目、活動等項目進行優選優化,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不佳的堅決關停並轉,解放人力物力財力,聚力打造高效益項目。整合全台產業資源,實現專業化統一授權運營,統一策劃、收費、出口等,真正做到開拓市場“各顯神通”,實施項目“授權運營”,確保“頻道+公司”一體化運營在今年實現新突破。
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融合協同
今年3月,濟南廣播電視台聯合美國密蘇裡新聞學院成立未來媒體研究院,聯合聯通、華為、移動、中興等4家公司共建5G新媒體港,探索5G+4K/8K,5G+VR/AR技術創新,推進5G新媒體平台、5G創客雲平台、5G融媒體演播室、5G智慧廣電雲等項目﹔聯合中科院計算所高通量計算機研究中心共建山東中科廣電智能計算產業研究院,打造海量數據智能處理技術樣板工程,加快新型主流媒體建設,開展運營服務、企業孵化等工作。下一步,還將搶抓中國新媒體發展年會永久落戶濟南的難得機遇,聯合中國傳媒大學協同創新中心成立中國傳媒大學濟南協同創新基地﹔建立濟南媒體港新媒體產業孵化器,探索建立“商業空間+產業運營+金融服務”的一體化運作模式,打造新媒體產業聚集和種子企業快速成長的孵化空間。推進中國(濟南)新媒體產業園建設。
守好“命門”,改革體制機制
2018年,濟南廣播電視台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從社會效益來看,收聽(視)率穩居全國省會城市台首位,榮登中國電視滿意度博雅榜全國城市台10強,入圍全國稿源單位移動端綜合傳播力20強,中宣部《每日要情》《宣傳工作》介紹了濟南廣電媒體融合創新發展經驗做法﹔從經濟效益來看,經營創收超額完成預期目標,在全行業大幅下滑的形勢下逆勢上揚,同比增加8850萬元,增長18.06%。
先進生產力需要配套的先進生產關系,需要有一個能引領工作的新機制。熟悉傳統媒體的人多,熟悉新媒體的人少,懂技術研發和會經營管理的人才缺乏。與互聯網企業相比,缺乏有競爭力的薪酬體系和激勵政策。以上問題和現象,是傳統主流媒體尤其是省市廣電媒體的一大痛點。推動媒體深度融合,體制機制改革便是題中之義。
人事制度改革
認真做好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管理,全面落實“出彩廣電人”評選管理辦法,營造“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出台《關於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一號工程”的實施意見》,建立符合融媒發展的人才培養、選拔、使用機制和行之有效的考核機制﹔打破人員身份界限,放手使用勞動合同制人員負責關鍵業務部門,為廣電發展增添后勁。另外,還要進行深層次的人事制度改革。同時,要堅持“積極穩妥”的路子,要有底線思維,把工作做細做扎實。
電視廣告中心轉型為全媒體運營中心
統籌整合全台全媒體資源一致對外,使其真正成為打造實力廣電的突破口和試驗田。根據工作實際細分項目小組,人不在多,而在於精。把考核機制搞活,將激勵措施落實到位,真正激發項目小組的積極性,增強小團隊的獨立作戰能力。
實施全成本核算
通過縮小核算單位,下移利潤中心,促進公司二級單位自我控制、自我調節,充分調動公司全員增收節支積極性。同時,建立利益分享機制。
在全球信息領域,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整合能力日益成為決定成敗的關鍵。2019年是濟南廣播電視台的融合創新年,創新之路任重而道遠。我們將直面問題、正視挑戰,以理念創新、技術創新、機制創新推動媒體深度融合,做大事業、做強產業、做實家業。
(作者系濟南廣播電視台台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