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戰線》>>2019年·第5期

新媒體時代創新紅色文化傳播的路徑選擇

丁 倩
2019年11月27日09:34 | 來源:人民網-新聞戰線
小字號
原標題:新媒體時代創新紅色文化傳播的路徑選擇

  摘要: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文化“公共空間”發生巨大變化。以紅色資源的深度融合為抓手做好“紅色+”文章,潛力巨大。“紅色文化資源融媒體聚合平台”依托新華報業傳媒集團,為紅色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新載體、新平台和新方式。合理利用新媒體,不僅有利於深入萃取紅色文化的基因密碼,而且有利於紅色文化在現代性境遇下的傳承與創新。

  關鍵詞:聚合 紅色文化 新媒體

  紅色基因、紅色傳統、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人創造的寶貴財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多重溫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添很多正能量。”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南京軍區機關時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黨的十九大報告也強調,要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些重要論述都是我們開展紅色教育的重要遵循。

  新媒體為紅色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新載體、新平台和新方式。合理利用新媒體,不僅有利於深入萃取紅色文化的基因密碼,而且有利於紅色文化在現代性境遇下的傳承與創新。

  公共空間視角下的紅色文化資源

  以“紅色文化資源”為關鍵詞在CNKI數據庫中進行檢索,2014∼2019年發表的相關中文文獻多達1600多篇,相關學術研究主要集中在: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及保護、紅色文化資源相關產業開發、紅色文化資源在思政領域的教育應用等,但鮮有對紅色文化資源傳播策略的路徑研究。

  隨著5G應用的到來,“泛終端”的傳播模式讓人類世界的“公共空間”不再僅僅停留在哲學家的俱樂部、咖啡館、博物館和大眾傳媒,而是迅速從線下向線上空間轉移,以數字技術為驅動力的互聯網讓場景的疊加更多元、更豐富,AR、VR等技術的成熟更使得場景可以在虛擬和現實之間自由轉換。技術賦權使得大眾傳播進入“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新階段,更讓受眾追求“共享”與“分享”。

  建設紅色文化聚合平台的必要性

  我國的紅色文化遺存分布廣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目前全國登記有近5萬個革命遺址。江蘇亦擁有數量眾多、獨具特色、極為珍貴的以革命遺址(跡)為主的紅色文化標志。據統計,江蘇有革命遺址1700余處,其中重要歷史事件、重要機構舊址、重要人物活動紀念地、重要領導人故居和烈士墓共1183處。紅色資源矗立江蘇大地,紅色印記遍布大江南北,紅色故事長留人民心間。這是新時代江蘇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江蘇最為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之一。

  然而,這些紅色資源較為分散,陳列方式也較為單一,從而影響了傳播和利用的廣泛性、有效性,紅色文化資源傳播的聚合效應和示范效應不強。紅色資源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在用心呵護、科學保護的基礎上,迫切需要通過創新傳播,最大限度地在公共空間發揮正能量效應。

  2016年,中國江蘇網啟動“紅色文化資源融媒體聚合平台”項目建設,以江蘇范圍內的革命展館、紀念館、博物館、烈士陵園等為主線,建立紅色資源基地網絡平台和數據庫,發揮聚合效應, 創新傳播策略,全面提升紅色文化資源的傳播能級。項目以對紅色文化、紅色陣地、紅色文物、紅色故事、紅色精神的認識和挖掘為主線,打破了以往現場展館的單一呈現模式,利用文字、聲音、圖片、視頻、模型等方式,借助音頻講解、3D展現等先進手段,使廣大網民可以足不出戶、隨時隨地“走進”沒有圍牆的紅色紀念館,還可進行圖片縮放、視角調整,配合有聲解說身臨其境地領略那一段段光輝歲月所留下的紅色記憶。

  這一融媒體聚合平台通過多種方式放大了紅色文化資源的功效,體現了紅色文化在現代化境遇下的傳承與創新:加強紅色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建立紅色資源基地網絡平台和數據庫﹔發揮聚合效應, 通過提升針對性和便捷性,吸引大眾主動領略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紅色文化﹔深入萃取紅色文化的基因密碼,除了虛擬實景游覽,還增加了專題H5、互動留言、遠程教育、線上活動等創新方式,通過互動有效提升紅色文化在不同人群中的吸引力和認同感。

  建設紅色文化聚合平台的可行性

  紅色資源不僅具有重大政治價值、教育價值,而且具有重大經濟價值、品牌價值。

  從社會效益上看,啟動紅色文化資源融媒體聚合平台,有利於全社會更好地傳承紅色無形資產、弘揚紅色傳統文化和精神、有效普及紅色文化知識﹔有利於改善部分紅色展館冷清的現狀、擴大受眾群,特別是提升紅色文化在年輕人群中的傳播率﹔有利於充分發掘紅色文化資源,在更高層面上滿足社會大眾精神層面的正能量需求。在此融媒體平台實施之前,江蘇各紅色資源場館由於分屬不同的轄區管理,在網絡傳播方面呈現各自為政、較為零散的形態。平台建設推廣后,不但顛覆了人們傳統的參觀體驗,讓紅色文化通過互聯網得到更好的傳播,而且將通過日積月累形成具有歷史保存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的紅色資料庫,對紅色資源的傳承與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從經濟效益上看,“紅色文化資源融媒體聚合平台”結合線上與線下,打造江蘇紅色文化資源品牌,提升品牌價值,推動紅色文化產業經濟發展,有力促進紅色旅游發展、紅色資源及衍生品開發。隨著聚合平台的深入,江蘇紅色場館的品牌將面向全國招商,通過資源共享,實現持續良性發展。

  建設紅色文化聚合平台的示范性

  近年來,“紅色文化資源融媒體聚合平台”通過聚合各展館資源,源源不斷地生產出全新的、極具傳播時效的專題內容。2016年,中國江蘇網制作了“追尋·銘記·傳承——中國共產黨在江蘇”3D虛擬展館﹔2017年,制作了“華中抗戰的長城——新四軍在江蘇”網上展館、“砥礪奮進的江蘇”大型主題圖片展網上展館、“全景祭憶 追思同胞”——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死難者VR紀念館等﹔2018年1月,新華日報網上報史館建成。中共江蘇省委新聞網開設的《紅色基地》欄目,涵蓋了近百家紅色場館的展陳內容,已成為“紅色文化資源融媒體聚合平台”具有很強觀賞性的子項目內容。

  “紅色文化資源融媒體聚合平台”除開設網上參觀、虛擬體驗等內容外,還聯合大中小學以及省市相關單位,依托江蘇獨特的紅色文化資源,邀請聘任專家、教授擔任培訓授課老師,開設具有針對性的培訓課程,進行專題教學、體驗教學、拓展教學等各類型教育,以滿足受眾不同需求,實現資源共享。

  2017年,中國江蘇網推出“馬克思主義·青年說”系列活動,以創新、參與、互動的形式為切入口,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馬克思主義。系列活動包括:“我讀馬列經典”校園沙龍、創作暨演講大賽和“現代青年人思想狀況”問卷調查三大主題板塊。系列活動歷時7個多月,影響近20萬青年學生,在全省高校中掀起一場旋風。2018年2月,“馬克思主義·青年說”微信公眾號正式上線。5月,第二屆“馬克思主義·青年說”系列活動再次揚帆起航,增設了“信仰的味道”高校思辨PK賽和“青馬”公開課。形式多樣的互動參與,使理論教育生機勃勃。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劇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文化“公共空間”發生了巨大變化。以紅色資源的深度融合為抓手做好“紅色+”文章,潛力巨大。“紅色文化資源融媒體聚合平台”依托新華報業傳媒集團,擁有強大的信息資源,具有極強的原創性、創新性、兼容性,吸納了一批高新技術人才,包括創意策劃人才、項目運營人才、大數據人才,將對紅色文化的傳承和傳播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應。

  (作者單位:中國江蘇網)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