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河南日報》“探訪中原‘紅色地圖’”系列報道:策劃為先講好“紅色故事”

朱麗娜
2019年12月03日13:39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河南日報》“探訪中原‘紅色地圖’”系列報道策劃為先講好“紅色故事”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8周年,各家媒體進行了多種形式的策劃報道,以呈現我黨在98年波瀾壯闊的歷史中,留下的腳步印記。河南,是我國紅色文化的重要聚集地,留下了很多彌足珍貴的革命史料和紅色印記,為此,《河南日報》聯合河南省委黨史研究室,自今年7月1日起,策劃推出了“探訪中原‘紅色地圖’”系列報道,以紙媒和全媒體報道聯動配合的形式,立體生動地報道了烙印在河南省內的紅色印記。

“探訪中原‘紅色地圖’”系列報道在版面上通過文字和圖片報道對紅色遺址進行深度講述,版面之外,讀者還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觀看記者實地走訪紅色遺址的視頻,直觀生動。此次《河南日報》的報道策劃,充分發揮了地方主流媒體在展現地方文化特色方面的重要作用,帶領讀者觀以往崢嶸歲月,也更展當下新時代變遷風貌。

版式設計精心統一

縱觀《河南日報》“探訪中原‘紅色地圖’”系列報道,記者的腳步每一期都會走到河南省的一處紅色遺址,有李大釗鄭州講學舊址、河南軍區機關舊址、豫西抗日先遣支隊司令部舊址、八路軍豫北辦事處舊址等,截至11月21日已更新至第28期。

對於這樣的整體報道,策劃如何在報紙中更好地、有連貫性地呈現,離不開版面的巧妙安排和串聯。《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在梳理中看到,“探訪中原‘紅色地圖’”系列報道盡管每次報道的地方都不一樣,但是卻不顯雜亂,每期報道都有統一的版面模板,版面最上方以紅色為底,襯出黨徽和“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簡潔大氣。同時,每期報紙版面上都放上了河南省的地圖板塊,清晰的標注出了每次報道的城市在河南省地圖上的區域和遺址在城市中具體的位置,為看了報道之后想要實地一探究竟的讀者提供了便利。

如此精心統一的版面設計,在報道中緊扣著“紅色地圖”主題,每期與每期之間又能夠相互呼應,為內容的呈現做了良好的鋪墊。

深度報道展能動性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紅色文化展現了我們國家力量的精神動力,是不可或缺的“紅色基因”,《河南日報》充分發揮媒體的能動作用,策劃上以多地的實地探訪拉近了與讀者之間的距離。

貼近讀者、貼近歷史:“探訪中原‘紅色地圖’”系列報道推出的首期報道,以河南省會鄭州作為開篇,帶領讀者走進了耳熟能詳的革命先烈李大釗鄭州講學舊址。頭條報道以醒目的《先驅風范在 精神光焰長》為標題,點出了報道的主旨,版面中,鄭州鐵路職工學校舊址的圖片,讓讀者穿越時間,直觀地看到當年李大釗講學的地方。報道的開篇導語:“1921年3月的一天晚上,李大釗頭戴黑禮帽、身穿大夾袍出現在鄭州鐵路職工學校……”生動再現了當時情景,拉近了讀者和當時那個年代的距離。

經歷過那段歷史的人,是對過去最有權威的發言人。在報道中,該報記者將“話筒”更多地對准了曾經經歷過革命崢嶸歲月的老人,將他們的故事以文字呈現給讀者,《新四溝畔 魚水情濃》中新四溝96歲的村民宋啟勝說:“共產黨好啊,讓我們翻了身,過上了好日子。”《兩位“石頭”老人與黑石關戰斗的故事》中兩位耄耋老人,至今對於皮定均和黑石關戰斗仍記憶猶新。《從“羊腸小道”到“康庄大道”》88歲的村民谷丙丁說,他家的院子曾是八路軍開辦的德興商貿貨棧舊址。

在尋覓紅色印記的報道中,策劃選擇從歷史當事人的角度切入報道,使文章更具有可讀性,也更加貼近歷史原貌。

展現變化:通過對報道的梳理可以發現,變化是在報道中體現的,記者也以文字之力再現著今昔的對比。《在這裡,讀懂這座“蝶變”的城》一文講述了鄭州這座城市的變化過程,已經從李大釗在這裡講課時的“鄭縣”蝶變為建設中的國家中心城市,此后的報道,也都既有曾經的印記,也寫出了當今的變化對比,例如《“紅色故裡”綻新顏》等文,在內容的呈現方式上,形成了較好呼應。

用新技術講好故事

當下,全媒體的發展為講好紅色文化故事提供了有利條件,“探訪中原‘紅色地圖’”系列報道依托全媒體形態,為講述紅色文化提供了新渠道。在每期的報道中都在版面上加入了二維碼,讀者隻要用手機“掃一掃”就能看到策劃者精心制作的視頻報道,這也是與報紙形成合力的重頭戲,相較於報紙的呈現,視頻更加直觀和生動,能夠將更多的信息以更快速的方式傳遞給受眾。

《長征先鋒隊從此踏征程》這期報道探訪了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地羅山縣何家沖紀念園。一打開視頻,紅色氣息扑面而來,片頭統一的金色黨徽和紅綢相得益彰,結合講解員在地圖前和紀念館詳細的講解,以及何家沖老村支書在古銀杏誓師廣場,作為親歷者為觀者講述當年的情形,讓視頻策劃與報紙版面策劃形成了呼應。

好故事離不開對人物、情節、場景等進行氛圍的營造,特別是在視頻中娓娓道來讓受眾聽得進、記得住。《河南日報》在此次報道方式上敢於嘗試新手段,每走到一個地方都配發相應的視頻,也體現了地方主流媒體的“四力”,整體策劃更因呈現方式的多元化而更加真實、立體、全面。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