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培育法學新聞學融通高素質人才

孫江
2019年12月19日09:21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培育法學新聞學融通高素質人才

  “如何辨別、如何驗証、如何表達、如何傳播、如何取信於人?”多元融合新媒介形態下新聞工作者如何開展工作的一系列追問,揭示出在數字化、數據化、智能化、融合性媒介不斷發展的今天,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所面臨的前所未有的復雜困境。

  如果將這些追問倒推到新聞傳播人才培養階段,那麼,“如何建立學生的專業認同和職業認同,如何彌合學生畢業之后的本領恐慌問題”就成為辦好新聞傳播專業教育必須要面對的兩大難題。

  隨著智媒時代的到來,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理念也在不斷演進,綜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新文科建設”和更具體的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來看,它們共同指向了“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有氣魄、敢擔當、能干事的新聞傳播人才。

  人才培養模式清晰

  從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1.0到2.0,目標更具體、能力規格更高、實踐導向更鮮明,“家國情懷、國際視野、高素質、全媒化、復合型、專家型”為卓越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設定了更為清晰的目標與方向。

  依據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目標的表述,基於融媒時代發展對傳媒人才的要求和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的特色,我們確定了“政治堅定為前提、人文素養為驅動、創新意識為引領、專業能力為基礎、法新結合為特色”的目標,以學科融合、文理藝交叉、實踐貫通為思路,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引領,從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培養手段、實踐平台等多方面進行改革,構建了全媒體知識與信息技術應用融通、法學與新聞學融通、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通的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模式,並進行了探索與實踐。

  該模式確立了以“立場信念堅定,作風素質過硬”為基石,以“全媒化復合型專家型知識儲備”為支柱,以“適應媒體深度融合和行業創新發展”為旨歸的“基石牢固+支柱堅實+旨歸明確”的人才培養思路,將“三融通”貫穿新聞傳播人才培養過程,為學生提供綜合性、個性化學習體驗。

  夯實專業基礎

  固本培元,我們在價值塑造、素養培育的基礎上求變創新,改革課程體系與實踐體系,夯實學生專業基礎。

  首先,弘揚紅色基因,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引領,綜合開展多維度實踐活動,注重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西北政法大學的前身是陝北公學,我們將校史融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通過參觀考察、實地調研、拍攝校史紀錄片等一系列活動提升學生的理解水平。其次,以文理藝交叉的理念為指導持續改進課程,對核心課程與案例庫等進行重構,新增《數字媒體技術》《數字多媒體作品創作》《新媒體數據分析與應用》等全媒體技術應用課程,並進行畢業設計替代畢業論文寫作的改革。再次,注重知識連接與課堂實訓、專業實習、社會實踐的貫通,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構建貫通課堂實訓—校園媒體—專業大賽—社會調研—合辦節目—社會服務—專業實習—創新創業的完整實踐教學鏈條。

  開創創新實驗班

  以學科建設引領教學,我校擁有西北地區唯一的法治新聞與傳媒法碩士點,我們通過科學設計法新復合型人才培養計劃、制定相關管理制度,凸顯法新結合特色。

  2015年起,我們開創了卓越法新復合型人才培養創新實驗班,優選新聞傳播學院和法學院29名同學共同組成。首屆實驗班學員已畢業,11名推免或考取研究生,1名在海外媒體就業,17名到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五洲傳播中心等一線主流媒體就業。

  創新實驗班授課教師由校內新聞學、法學專業教師及業界專家、記者、策劃人等組成。法學與新聞學融合教學採用案例教學、專題討論等開放式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創意思維,如“解析‘趙宇案’的信息傳播”“如何讓畫面更出彩——演播廳導播控制技巧及系統應用”“如何用鏡頭講故事”等課程,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提升創新實驗班學生實踐能力,我們組織學生參與工作坊、社會服務項目、創新創業實踐等活動,學生專業自信心極大提升。在“重走聖地路,追尋紅色足跡”暑期實踐活動中,學生通過在延安的尋根調研和參與現場情景教學活動等,加深了對國情社情和我國新聞事業發展情況的了解,拓展所思、檢驗所學。

  主動對接行業需求

  我們以課內課外、校內校外、政府企業、國內國外等多種資源融合為支撐,與多個部門單位進行合作,構建了跨領域、跨地域的協同育人機制,彌補了校園教育開放性、多元性不足的短板。

  與首頁大數據、清博數據、華棲雲、中廣上洋、中國統計信息服務中心等簽訂戰略協議,共建實驗室,協同開展課題項目、虛擬仿真教學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

  通過合辦節目提升學生實踐能力,與人民日報海外網、四川廣播電視台、西安廣播電視台以及陝西省外辦等單位合辦合作平台4個,節目生產與推廣完全由學生負責。

  開展社會服務項目,服務社會需求,連續3年與陝西省法學會、陝西省政法綜合信息網絡管理中心等單位聯合發布公檢法司新媒體影響力榜單和城市平安指數榜單,承擔省政法委與省法學會輿情相關課題的研究﹔組織學生參與省級重點哲社基地“社會輿情與社會政策評價協同創新研究中心”的項目調研活動﹔組織學生參與地方政府委托的課題研究項目,幫助地方政府提升基層黨建與社會公共服務平台建設。

  拓展國際視野

  依托“一帶一路”倡議,建設海外實習基地,打造特色海外實習項目,拓展學生國際視野。

  2015年5月,與德國DCKD協會建立德國傳媒交流中心(海外實習基地),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先后組織5批師生赴海外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調研採訪,拓展學生的國際傳播視野與實踐能力,提升學生向世界傳播中國形象的實踐創新能力。同時,引進國外知名專家開設《危機傳播》《中西方比較新聞學》《科學傳播與報道》等國際化課程,培養學生的中國立場、國際視野,鼓勵學生訪學交流等。

  十九大報告提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卓越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任重而道遠,希望通過我們的探索與實踐,能夠為新時代卓越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提供可推廣和可復制的經驗。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