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吉林日報創新融媒傳播 如何打造H5作品《三代人·七十年》

張席貴
2019年12月19日09:24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本報記者 張席貴

吉林日報社在今年國慶節前推出了一個系列H5作品《三代人·七十年》,作品採用文字、圖片、視頻、油畫、素描、詩歌等多種表現形式,講述老百姓家三代人70年的故事。在報道團隊的精心策劃下,作品實現了直抵人心的傳播效果,全網推送后,在吉林人的朋友圈形成“刷屏”效應。

11月29日,在中國記協和湖南省委宣傳部共同主辦的2019中國新媒體大會上,《三代人·七十年》獲評“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融合報道十大創新案例(地方媒體)”。日前,吉林日報社在長春召開創作分享會,通過主創人員分享,探索融合中創新融媒的經驗。

融媒作品“內外兼修”

H5,其實是一種新的網頁形式,是在瀏覽器中打開的網頁應用,也是未來大多數軟件存在的形式。

為了做好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融合報道,從今年4月開始,吉林日報社主要領導牽頭策劃,成立了專門的報道組,多方尋找有價值的線索,最終確定7個行業21名被採訪人。在報道組的組成人員中,4名《吉林日報》記者從事新聞工作均在15年以上。

為重現三代人的奮斗故事,報道組沿著三代人70年的奮斗足跡,從吉林省內的白山、鬆原、吉林市等地,到省外的雲南、新疆,再走出國門到老撾,進車間、入廠礦,深入崇山峻嶺、戈壁荒原,採訪裡程超過1萬公裡。他們克服重重困難,最終採訪到了大量鮮活的素材。

在4個月的採訪中,報道組拍攝視頻時長達2000多分鐘,錄音時長達3000多分鐘,文字素材4萬多字,為系列融媒作品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百姓故事家國情懷

從印度尼西亞到中國東北,從北京地質大學高材生到採油工人,華僑丘華燊一家不遠萬裡回到祖國,為新中國石油開採事業奉獻了一生。《吉林日報》記者以細膩的筆觸,再現了新中國第一代石油人的艱苦奮斗精神,推出了系列H5作品之一《我為祖國獻石油》。

另外一個值得一提的H5作品是《水電人家》。該作品深情記錄了一家三代7口人投身中國水電事業,為新中國水電事業無悔奉獻的動人故事,作品涵蓋內容時間跨度大、地域范圍廣。

《三代人·七十年》系列H5作品的7個作品風格各異,採取了多樣的新媒體技術,既體現出大氣磅礡的史詩感,又表現出新媒體產品特有的互動特點。為再現70年前的情景,吉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在后期制作過程中,採用蒙太奇的表現手法,將跨越70年時空的一個個場景片段,串聯成一部部感人至深的新媒體作品。

作品還將新媒體技術與美術作品有機結合,打破了新聞體裁壁壘,通過打造“可讀、可聽、可看”的新聞產品,大大提高了系列融媒作品的表現力。在這一系列作品中,吉林日報社充分利用傳統媒體的優勢,整合利用現有資源,走出了一條媒體融合跨界合作的新路。

主動向全媒體轉型

一直以來,吉林日報社美術部在傳統媒體的方位上,屬於“后方部隊”。但新媒體時代,美術的功能逐漸凸顯,甚至在《三代人·七十年》系列H5作品創作過程中“唱主角”。主創人員張振洪認為,新媒體在“內容為王”的前提下,審美追求也尤為重要。《三代人·七十年》系列H5作品將藝術手段和技術手段相結合,用新媒體的創新思維,進行一次新的實踐。

主創人員欒哲認為,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大主題下,通過對內容品質化的探索和嘗試,將大行業的變遷和小人物的命運變化有機結合,直觀折射出時代精神的傳承,真正做到站位上有高度、立意上有深度、情感上有溫度。

吉林日報社總編輯王亮認為,在媒體融合的今天,要把媒體融合從認識的層面,深入落實到每個具體行動中。傳統報人要秉承奮斗精神、創新精神、工匠精神,主動擁抱新媒體,主動向全媒體轉型。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