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繁榮學術文化 見証時代變遷

——紀念《新華文摘》創刊40周年

《新華文摘》編輯部
2019年12月21日06:50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繁榮學術文化見証時代變遷

  1979年1月,沐浴著改革開放的駘蕩春風,《新華月報(文摘版)》(兩年后更名為《新華文摘》)應運而生。春華秋實,歲月崢嶸,伴隨著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征程,《新華文摘》走過了碩果累累的非凡歷程,迎來了創刊40周年的日子。截至目前,《新華文摘》共出版683期,洋洋3億余字,皇皇9000多萬冊,以一本雜志之力,見証了我國改革開放的輝煌歲月,推動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豐富了廣大讀者的精神文化生活。

  1978年12月勝利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上來,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新時期。1979年1月,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閉幕后不到1個月時間內,《新華月報(文摘版)》即告創辦發行。我們完全可以說,《新華文摘》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文化產物,與改革開放同命運,共發展。

  《新華文摘》最初兩年是以《新華月報(文摘版)》呈現在世人面前的,1981年1月正式更名為《新華文摘》。因此,也可以說《新華文摘》的前身是《新華月報》,脫胎於《新華月報》。《新華月報》創刊於1949年11月,由首任國家出版總署署長胡愈之挂帥指導創辦。毛澤東主席親自為其題寫刊名。胡愈之撰寫的《人民新歷史的開端》代發刊詞,強調了《新華月報》的任務是“記錄新中國人民的歷史”。1950年,《新華月報》由出版總署編審局第三處轉交人民出版社主辦。在數字化時代還未到來、信息獲取渠道不暢的長長歲月裡,《新華月報》可謂生逢其時,發揮了重要的文獻集成和宣傳資料作用,受到各界讀者廣泛歡迎。

  有感於《新華月報》資料性強而學術性、可讀性稍顯不足,我國老一輩出版家范用等人萌生了創辦一本反映人文社會科學學術研究和文藝創作最新成果、可讀性強的新文摘雜志的想法。范用1938年即參加革命出版工作,新中國成立后長期從事人民出版社的編輯出版發行領導工作,是《新華文摘》和《讀書》兩個雜志的重要創辦者之一,曾任人民出版社副社長、副總編輯,三聯書店總經理。他在1962年就大致沿著1937年胡愈之等人編輯出版《月報》的思路獨立編選過一本《新華文萃》,印了100本,還曾經田家英之手將其送給毛主席試讀。

  《新華文摘》是一本特色鮮明、風格穩定的刊物,40年間一貫保持了守正厚重、開放包容的風格特色。但在其發展過程中,順應時代發展和讀者閱讀需求的變化,從內容(欄目)到開本、刊期也幾經調整。比較重要的變化有:1999年1月增出大字本,與小字本內容完全一樣,但閱讀更舒適,更適合年齡偏大的讀者閱讀﹔2004年1月由月刊改為半月刊,內容更豐富,時效性更強。

  自創刊以來,《新華文摘》即以其鮮明的導向作用和思想性、學術性、資料性、綜合性和權威性、可讀性受到各界讀者的廣泛歡迎和肯定。在辦刊過程中,我們多次收到讀者的來信和征文,表達了他們對雜志的由衷喜愛,也有對改進雜志工作、使雜志辦得更好的殷殷期盼。

  迄今為止,《新華文摘》獲得了來自上級部門和業界評選的多種獎項。重要的有:1999年獲首屆中國期刊獎﹔2003年獲第二屆國家期刊獎﹔2005年獲第三屆國家期刊獎提名獎﹔2011年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2013、2015、2017年連續入選“中國百強報刊”﹔連續多年入選“中國郵政發行暢銷報刊”﹔在近年舉辦的刊博會上連續3年入選“最受海外讀者歡迎的50種期刊”。各欄目所選文章大量獲得多種類型、級別的獎項。

  《新華文摘》是一本時政性強、理論學術特色突出、思想文化內容豐富的刊物。

  鮮明的政治導向是《新華文摘》的顯著特色。維護和鞏固主流意識形態,宣傳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傳達主流聲音,傳播正能量,是《新華文摘》義不容辭的責任與使命。可以說,改革開放以來不同時期黨和國家頒布實施的重大政策措施,在我們這本雜志上都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反映和體現,因而也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新華文摘》以刊物形式見証了迄今為止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軌跡。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將宣傳、闡釋黨和國家重大決策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除常規選文外,雜志還以特稿、增刊等形式,把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黨和國家重大決議、決定,作為首要的工作來做。自黨的十八大召開后的近7年時間內,《新華文摘》雜志共轉載習近平總書記文章25篇,為廣大讀者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深入學習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供了更多的閱讀路徑選擇。雜志先后在2015年第24期、2016年第23期、2017年第23、24期和2018年第1期刊選了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六中全會和十九大精神特稿共15篇,對有關會議精神做了權威解讀。2014年,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后,我們及時編選出版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刊》,共選取了50位知名法學專家解讀會議精神的文章。2018年,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我們又及時編選出版了《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增刊,選擇了42篇文章,從不同角度反映、總結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2019年第18、19期,我們增加篇幅,連續兩期開設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專欄,選取優秀文章,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多個方面反映新中國成立70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以特稿、增刊形式集中宣傳黨和國家重大會議精神和重大紀念活動,是此前雜志社30多年歷史中未曾有過的做法,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雜志社的一個創新之舉。

  精選人文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文章,大力展示、傳播我國人文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成果,繁榮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助力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是我們刊物的又一重要職責。《新華文摘》是以選載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文章為主的文摘類刊物,精選反映、體現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各個歷史時期主要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熱點、前沿、趨勢問題的文章,是雜志的重要辦刊方向和工作內容。40年來,各人文社會科學學科關注的熱點問題、重要代表性成果,在我們雜志多有體現。可以說,《新華文摘》雜志以濃縮的形式,比較集中地展示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風貌和軌跡,從而以刊物媒介的形式為推動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的繁榮與發展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精心挑選文學藝術優秀成果,豐富讀者精神文化生活,是《新華文摘》始終堅守的又一職責擔當。鮮明的政治意識和學術情懷,是《新華文摘》的顯著特色,而滿足讀者日益增強的多方面、多層次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是雜志自創辦伊始便不離不棄的追求。除門類眾多的學術欄目外,《新華文摘》還開設有《文學作品》《美術作品》《人物與回憶》《讀書與傳媒》(原名“讀書與出版”)等欄目,致力於滿足讀者多方面的閱讀期待,提高讀者的文化藝術修養。雜志還專辟有《文化》欄目,優選反映我國文化藝術領域宏觀、熱點、前沿問題的文章,方便讀者用不多的時間領悟、把握當代中國和世界文化發展大趨勢。

  政治意識、學術情懷、文化旨趣,構成了《新華文摘》明確的職責與擔當,由此也形成了《新華文摘》鮮明的風格特色。

  政治性是《新華文摘》的突出特色。這首先體現在雜志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和辦刊方向上。雜志所選文章所表達的立場、觀點、傾向,必須與主流意識形態保持一致,符合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其次表現在重點選載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重要講話文章和深度闡釋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理論學術文章上。這種鮮明的政治立場和特色,可以說是雜志立刊之基,生存之本。

  學術性是《新華文摘》的顯著特征。與純粹的專業學術刊物相比,《新華文摘》表現出更強的政治性和綜合性。除學術欄目外,《新華文摘》還設有《文學作品》《美術作品》《人物與回憶》等“非學術”欄目。但《新華文摘》的學術特色十分突出。這主要表現在:首先,《新華文摘》的欄目設置,大部分為典型的學術欄目,而且基本上就是按主流的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劃分設置的,如哲學、歷史、經濟、法學、社會學、文藝評論等。其次,《新華文摘》所選文章,高度重視其學術品格和質量。即便是其所選的政治宣傳類文章,刊物也十分重視其學術含量,要求其言之有據,說之成理,而很少選用簡單表態、宣示性質的文章。由於篇幅等原因,我們在選編學術文章時,有時會刪去大量圖表、模型、公式、注釋等內容,但我們在甄選原文時,是非常看重這些內容的。材料是否准確、充分,論証是否嚴謹,文字表述是否規范等,這些學術性考量,都是雜志在選文時非常重視的方面。

  資料性為《新華文摘》的又一特色。關於《新華文摘》的資料性,有的讀者感受至深,十分看重,有的讀者則閱焉不察。其實,《新華文摘》是非常重視自己的資料價值的。《新華文摘》脫胎於《新華月報》,《新華月報》是一本典型的資料性雜志,以“記錄新中國人民的歷史”為己任。《新華文摘》自創刊之初,即有以“一本雜志記錄一個時代”的宏願。創刊不久的《新華文摘》,便以其豐富的內容、強大的資料價值,贏得了廣大讀者的衷心喜愛和廣泛稱贊,以至有“移動的資料室”“微型圖書館”“小百科全書”之稱。一些讀者幾十年訂閱、長期保存《新華文摘》,雖頗佔地方卻不舍丟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他們視《新華文摘》為一個難得的精品資料庫。在數字化、信息化時代已然到來的今天,或許許多人不那麼在意《新華文摘》的資料價值了,但事情總可以從不同方面辯証看待:在信息匱乏的時代,資料無疑是寶貴財富﹔在信息泛濫的時代,資料的遴選、珍藏仍然十分重要。《新華文摘》就是這樣一個經過精心編選、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精品資料庫。

  綜合性是《新華文摘》的特殊之處。前面講到,《新華文摘》具有很強的政治性、學術性、資料性,而其區別於其他林林總總的期刊的,則更在於它的綜合性。政治性、學術性、資料性,單獨而言,均為一些刊物所具備、所突出,但在顯著具有以上特性的同時,以一本刊物的容量實現如此大范圍的綜合性,這幾乎是《新華文摘》的獨有特色。綜合性期刊不少,但就其綜合領域的廣度而言,均難與《新華文摘》相比。兼具高度的政治性、學術性、資料性等,此為其綜合特質之一﹔所設欄目幾乎涵蓋了人文社會科學主要學科,還長期設置《科學技術》欄目,此為其綜合特質之二﹔除學術特色突出的欄目外,還一直設有《文學作品》《美術作品》等欄目,此為其綜合特質之三﹔選文偏重宏觀敘事,注重對受關注度高的熱點問題的探討,此為其綜合特質之四。正是這種綜合特質,使讀者通過閱讀一本《新華文摘》雜志,就可以對社會熱點問題、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甚至科技前沿問題,有一個較廣范圍、較有深度的了解,用不多的時間獲取大量優質信息。這也是一些讀者長期鐘愛《新華文摘》的重要原因。

  基於政治性、學術性、資料性和綜合性,通過編者的精心選擇和編輯加工,進一步打造出了《新華文摘》的思想性和創新特色。基於優中選優的“文摘”思路,《新華文摘》不喜空洞無物的文章,不喜繁復論証而無新意的文章,把思想性、創新性擺在衡量文章優劣的突出位置。

  明確政治導向和辦刊方向,融諸特性於一爐,高度重視質量,精選精編,《新華文摘》的權威性由此凸顯。選文內容豐富多樣,文字清新流暢,可讀性成為雜志的又一特色和追求。集諸特色於一身,博大精深新的形象赫然顯現。

  40年漫漫路,40年一瞬間。40年的辦刊歷程,我們有許多收獲,也有些許不足和遺憾。特別是在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今天,我們更有一種前所未有的緊迫感。面對數字化、信息化浪潮,我們也感受到了不斷增加的發展壓力,而我們媒體融合的步伐還邁得不夠快,不夠堅實﹔面對全球化浪潮,我們的國際視野還不夠寬,“走出去”的步伐邁得也不夠大。雖然我國眾多駐外機構,許多國外大學或研究機構的圖書館或資料室都訂閱了我們的雜志,但與我國在當今世界所具有的經濟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相比,我們的對外推廣工作做得還很不夠。我們將珍視成績,正視不足,以創刊40周年為新的起點,不斷提高辦刊質量,同時在媒體融合、對外推廣等方面,邁出更大的步伐。

  一路上有您!在40年的辦刊過程中,我們得到了上級主管、主辦部門領導的精心指導和悉心呵護,使我們能夠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和辦刊方向﹔得到了廣大讀者不離不棄的衷心喜愛,使我們有了不斷發展的物質基礎和精神動力﹔得到了廣大作者、原發刊物的慷慨支持,為我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文章來源。值此創刊40周年之際,我們向你們表示衷心感謝!還要感謝《新華文摘》幾代員工,特別是那些早期從事雜志工作、現已離開工作崗位的老員工,正因為有你們篳路藍縷的開創之功,才為我們打下了接續奮斗的堅實基礎,才有了《新華文摘》的今天,才會有《新華文摘》的明天!

  四十功名塵與土,而今邁步從頭越!我們將以創刊40周年為新的起點,始終堅持正確政治導向和辦刊方向,守正創新,恪盡職守,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亦將堅守長期秉持的學術和文化初心,堅持長期以來形成的刊物特色,不斷提高辦刊水平,推動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建設,不斷滿足廣大讀者日益豐富多樣的精神文化新期待!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