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王寧揭秘"央視boys":"有趣的段子",打破刻板的印象

2019年12月24日08:12 | 來源:揚子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有趣的段子”,打破刻板的印象

21日晚,在“致敬經典寧聚青春新華之夜”2019-2020南京跨年詩會·“大地的模樣”莫言作品朗讀會上,央視名嘴王寧聲情並茂朗誦了《紅高粱家族》中文版。王寧是央視新聞中心主持人,主持欄目包括《面對面》《東方時空》《新聞1+1》等。但她此次受邀,還在於她與文學界交情匪淺,畢飛宇就調侃她搶了自己最愛的莫言作品。獨家專訪中,王寧與紫牛新聞記者從讀書聊到央視主持人大賽,也揭秘“有趣”的央視名嘴。

就是“愛讀書的人”, 不想被貼“知性”人設

王寧在主持圈是公認的實力派主持人。在進入央視前,就有不少名牌欄目的歷練。2005年初,25歲的王寧主持河北衛視文化訪談節目《讀書》,這也是當時全國上星頻道唯一一檔讀書節目。2009年,她加盟北京電視台科教頻道《養生堂》節目,開創北京地區收視黑馬,並斬獲《綜藝》年度節目大獎。

記者:從職業生涯來看,其實您跟讀書與作家關系匪淺?

王寧:2005年到2011年,做了一檔讀書節目,採訪了非常多文壇巨擘,莫言、畢飛宇。光採訪莫言就有三次,從《檀香刑》到《生死疲勞》到《蛙》。我覺得文學是我生命的底色。我現在還保持看長篇小說的習慣,尤其前兩年剛生了寶寶。懷孕的時候,終於有大塊時間來讀小說。我覺得有文學,人才幸福,時常看小說人生才美好,日子才過得有滋味。

記者:可能因為讀書,大家覺得你很知性。

王寧:千萬不要覺得我戴著眼鏡就知性。採訪作家王海鸰,她說,你要不把眼鏡摘了,好像大家覺得你摘了眼鏡就沒文化,你摘了吧,給他們看看。現在時興人設這詞兒,我不敢把這個人設背在自己身上,我覺得隻有像莫言畢飛宇老師這樣才叫知性。隻能算是愛讀書的一個人,沒那麼大壓力。

記者:大家會遺憾,現在不是讀書節目的黃金時代,你怎麼看?

王寧:現在就得靠明星演戲,來讓大家看一本書了。每次看到這個有點心酸,因為覺得不應該是這樣,總在閱讀日號召大家多讀書。我們曾有這樣的美好時光,深深印在每個人心裡,所以才有了莫言畢飛宇這樣的作家。大家都在看網劇《慶余年》,作者貓膩說像我們這樣的人多著呢。依然有很多人在寫,很多人在讀。我覺得中國人在讀書,讀書節目有或沒有,無關緊要。如果大家都不讀書,要靠大咖來吸引你去讀書,那才是悲哀。

AI時代,“主持”是技術,“人”才是內容

“2019央視主持人大賽”以全新面貌回到熒屏,成為熱議話題。曾經的央視主持人大賽冠軍王寧作為專業評審回歸,動情表白觀眾:“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不要忘記為什麼出發,因為我們始終秉持,新聞是時代的鏡子。”出題環節中,王寧也作為《東方時空》的出題嘉賓。

記者:在央視主持人大賽換位思考登場,感覺完全不同?

王寧:八年前我是選手,為了每場比賽而戰斗。現在當評審,我就是來給他們加油的。真正能夠走到后面,走得好的,一定是有過非常長時間的職業歷練的選手。畢飛宇老師說,人隻需要擁有一個特質,就是耐心。你隻要能耐心地活到你成熟,你就比別人聰明。

記者:當時覺得自己長處在哪裡?

王寧:我感恩自己做的那些節目。涉獵了讀書、財經、養生節目,其實都是在觀察人、了解人的故事。採訪作家,他會問你,你讀了我的書沒?和人溝通,然后去讀書。每天你的毛孔都張著,一點點吸收。十年時間,給你很多營養。我參加主持人比賽就做一個讀書節目,從幾米的漫畫《地下鐵》,講到一個平凡父親的故事,那段視頻被好多人轉發。如果那時候有微信,我覺得也能刷爆朋友圈(笑),被感動就是因為我做的是人。

記者:人工智能給主持人帶來危機感,你怎麼看?

王寧:AI會代替我們,很多演員,素人都可以當串講人,主持人的功能變得單一化,被很多人替代。也許喜歡看我節目的隻剩下10人,這就是我珍惜的同類。我認為,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功能永遠不會被取代,總得有人來充當人與人之間的橋梁,不管以何種形式出現。白岩鬆前段時間在大學演講,關於技術與人。主持人,“主持”可能是技術,“人”是內容。

朱廣權不認自己是段子手

我們原本就這麼有趣

最近,康輝、撒貝寧、朱廣權等主持人,以有趣的段子,生動的傳播打破大眾對於央視主持人的刻板印象,王寧笑說,其實“我們也可以主播賣貨,做直播不尬聊”。至於小撒吐槽過的扣錢,她透露“我也被扣過800塊。”

記者:最近因為央視主持人大賽,“央視boys”段子層出不窮。

王寧:我也剛被普及這個概念,老朱(朱廣權)一直不承認自己是段子手,他是我同班同學。他其實壓力也挺大的。其實就是一個偶然的時間,想變一個方式表達,可能大家覺得新鮮,反而成為他的標簽,搞得他到哪裡都得講段子,大家不要逼他了。

記者:大家會有點意外,原來央視主持人挺有趣的。

王寧:網紅能干的事兒我們都能干,我們也可以直播賣貨(笑)。網友說,我看到不一樣的康輝老師,他本來就這樣啊。剛出現視頻直播節目,我還在主持《文化正午》,馬東走了我接的,跟康震、路一鳴、張頤武一起。有次討論說直播特別火,我就說,你放一個攝像頭,我們能侃,比直播好看。天文地理,上下五千年,都能說,而且每個人都很有趣。我一直在想,人之所以能成為特別的人,幸而有一些人喜歡你,是因為你有趣。而有趣味,源於你有喜歡的東西,康輝喜歡京劇,老朱喜歡篆刻,小撒喜歡的可能比較雜。我跟他合作過,他很棒,還有主持人喜歡做菜。美食、音樂、哲學,這些趣味在支撐你的變化。(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 范俊彥 攝影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