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解放路》:融媒廣播帶火“解放路”
“《我家住在解放路》自7月23日在全國廣播電台上線以來,全國累計觸達4228.25萬人,其中累計觸達城市優質廣播聽眾1120.56萬人,佔廣電受眾的54.58%﹔全網(網絡)觸達用戶規模達到2175.08萬,佔全國觸達人數的51.44%,結合明星代言打卡解放路等活動,累計覆蓋6.04億用戶。”這是來自12月23日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系列融媒廣播節目《我家住在解放路》創作研評會上的數據。
《我家住在解放路》由湖南廣播電視台牽頭統籌策劃,全國70家廣播電台聯合制作,人民日報全國黨媒平台和騰訊視頻共同出品。一檔廣播節目,播出以后緣何關注度這麼高、覆蓋人群這麼廣、影響力這麼大?
精心選材 引發情感共鳴
“這條路可以說是個人的成長之路,也可以說是一個家的生活之路,它對個人、對家庭、對一個城市都各具意義,講述這條路上的故事,很容易引發大眾共鳴。”在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陸地看來,節目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便是選題的精巧。
解放路具有特殊的時代印記,很多城市都有一條屬於自己的解放路。在內容上如何選擇,才能一下擊中聽眾?
“70年來,無數的‘第一’記錄著新中國的奮起和人民的拼搏。”湖南廣播電視台廣播傳媒中心創新研發部主任、《我家住在解放路》項目主創鐘啟華介紹道,該節目也立足精選“第一”,聚焦時代大事件。
於是,節目選取了反映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第一”精彩時刻。比如以溫州解放北路上中國第一位個體工商戶章華妹的創業之路為開篇制作,充分展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區域經濟蓬勃發展的生機活力﹔《廣州解放路上流淌的歌聲》通過講述中國第一家音樂茶座的誕生,見証中國改革開放后流行音樂的發展演變進程﹔《大連解放路:海軍軍官的搖籃》講述了海軍大連艦艇學院,這座誕生在大連解放路上並與之一起成長的“中國海軍第一校”……
這樣,70天的系列報道一播出,解放路這一符號背后的家國情懷、個人情愫在網絡空間被充分喚醒,引起了網友的強烈共鳴,隨即催生了全國解放路上的打卡行動,大家紛紛晒出自己的家鄉記憶,使個人經歷與國家歷史在朴素回憶中高度融合在一起。
打破壁壘 實現跨地域融合
在人民日報社《新聞戰線》主編楊芳秀看來,《我家住在解放路》突破了媒體與媒體之間的窠臼框架與信息壁壘,實現了信息的互通共享。
據鐘啟華介紹,自今年4月,湖南台項目組牽頭統籌選題和素材,選取全國70個城市的70條解放路,與福建交通廣播、廣西綜合廣播、陝西都市廣播、天津經濟廣播等全國70家廣播電台共同參與採制,各家媒體分工採訪,由湖南台統一制作。
發令槍響起,70家電台集體發聲,報道各個城市解放路上的故事,合縱連橫,氣勢恢宏。廣西綜合廣播選送了南寧市和百色市兩座城市解放路的故事。除了廣播播出70集《我家住在解放路》節目,微信、微博進行推送之外,廣西綜合廣播還在9月30日當天進行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家住在解放路》的現場直播。“許多聽眾朋友和網友,特別是身在異鄉的人們收聽收看了系列報道和現場直播之后,紛紛給我們留言,講述他們跟解放路的故事,表達對解放路、對家鄉的真摯情感。”廣西綜合廣播副總編蒙劍媚深有心得。
蘇州廣播電視總台也是參與者之一,對70集節目通過8套廣播頻率以及新媒體進行了全媒體宣傳。蘇州廣播電視總台傳媒中心主任祁麟認為,這種跨地域融合大大提高了地方台內容的觸達率和傳播力,比過去點對點跨地域的合作融合有了更多的創新和提升。
矩陣傳播 網友互動打卡忙
《我家住在解放路》系列報道節目每集時長8分鐘,除了聯動全國70家主流廣播媒體多頻共振,節目還搭建了“音頻+視頻+圖文+線上互動傳播”等多種呈現形式的融媒體傳播矩陣,將節目打造成為廣播、電視、網絡、新媒體平台、出版物五大資源和渠道的融媒體產品。
除了70集大型廣播報道,湖南電台與湖南廣播電視台新聞中心聯合制作了7集新聞專題視頻報道,並在湖南衛視午間新聞欄目進行播出,擴大傳播效果,單日觸達觀眾規模最高達222.77萬人。
在新媒體傳播上,報道於8月登陸“學習強國”平台進行播出。在芒果動聽APP開設聲音、活動專題,單條音頻最高訂閱播放量達10萬+。線上互動傳播方面,湖南電台聯合人民日報全國黨媒平台、騰訊新聞、手機QQ等新媒體平台共同發起全民打卡解放路線上互動,邀請何炅、黃曉明等近40位明星參與話題討論。截至報道播出結束,融媒體報道《我家住在解放路》在新浪微博上的兩個話題#我家住在解放路#和#十一打卡解放路#的閱讀量突破3.8億。
同時,報道還創作了聲音海報、線上互動H5、專屬節目推廣曲、微信圖文故事以及利用線下活動推廣等形式,以期觸達更多年輕觀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