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工作者如何增強“四力”
提要
腳力,就是邁開雙腿,到群眾中去,扎根基層,深入實際。
眼力,就是觀察能力、發現能力、辨別能力、判斷能力。
腦力是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創新能力的體現。
筆力,體現的是出版工作者的理想情懷、知識水平、文化修養和專業功底。
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工作者的重要要求,也是每一個出版人需要深刻領會、躬身篤行的行動坐標。對出版工作者來說,增強“四力”,不僅是提高編輯能力、增強業務素質的基本要求,更是推出精品力作、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前提。
腳力:好書是跑出來的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腳力,就是邁開雙腿,到群眾中去,扎根基層,深入實際。對出版工作者來說,與作者溝通,策劃組織選題,與讀者交流,了解圖書市場,都是體現腳力的工作環節。正如出版人常說的,“好的作者,好的稿子,基本上是編輯跑出來的”。
出版工作者錘煉腳力,先要站穩立場,把好導向。腳是用來走路的,有路就有方向。出版是政治性很強的工作,出版工作者站位要准、導向要正,這樣才能生產出唱響主旋律、壯大正能量的精品力作。在新時代,民族復興的千秋偉業,傳統文化的巨大寶庫,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英雄模范的光輝事跡,理應成為出版的主題與對象。
出版工作者錘煉腳力,還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出版工作者要到人民中去,到生活中去,才能發現“沾泥土”“帶露珠”的好選題。“腳板底下沒有泥,是不可能為農民寫出好書來的。”這是首屆“中國十大優秀出版編輯”獲得者黃一九的肺腑之言。他在編輯“五個一工程”獎圖書《九億農民健康教育讀本》時,就經常把書稿帶到田間地頭,讓農民決定內容的添減取舍。在打磨反映大涼山脫貧攻堅的圖書《懸崖村》的過程中,為了體驗“懸崖村”脫貧攻堅的艱辛,天地出版社的編輯兩次到“懸崖村”實地調研。
眼力:編輯要有出版敏感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眼力,就是觀察能力、發現能力、辨別能力、判斷能力。編輯在策劃選題時,不論是做主題出版,還是做市場暢銷書,出版敏感都不可或缺,對事件的預判和辨別必不可少。這一環節尤其考驗編輯的眼力。
出版工作者增強眼力,先要把握全局、服務大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宣傳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基本職責。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出版人要了解社會發展趨勢、判斷社會發展方向,這樣才能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更好地履行出版人的使命任務。近年來,我國推出了“時代楷模”“改革先鋒”“最美奮斗者”等重大先進典型,這成為出版業挖掘選題的“富礦”。圍繞這些題材,出版界推出了《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中國天眼——南仁東傳》《綠色奇跡塞罕壩》等精品力作。發掘這些重大先進典型,考驗的正是出版人把握全局的眼力,服務大局的能力。
出版工作者增強眼力,還要善於發現、准確辨別。一個選題有沒有價值、價值有多大,需要出版工作者進行辨別和判斷。出版工作者隻有多學習、多思考,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才能從多重線索中發現有價值的選題。當下,脫貧攻堅成為文學創作中體量最大的一種題材。這類選題的策劃,同樣考驗編輯的眼力。今年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心無百姓莫為官——精准脫貧的下姜模式》,就是浙江人民出版社編輯余慧琴看到《人民日報》頭版刊發的長篇通訊《心無百姓莫為官——習近平同志幫扶下姜村紀實》后策劃的。
腦力:多思多想方成專家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腦力是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創新能力的體現。當今時代,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飛速發展,微信、社群、聽書、直播、短視頻等新營銷平台紛至沓來。面對飛速發展的時代潮流,出版工作者隻有加強學習,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
出版工作者要提升腦力,先要加強學習,提高素養。學習途徑有多種:向書本學習,向老編輯學習,向作者學習,向同行學習。學習內容也有多樣:學習政治理論,把握正確導向﹔學習專業知識,成就“專家型編輯”﹔學習新興技術,練就全媒體編輯。如十月文藝出版社總編輯韓敬群所說,編輯過程便是以我們有限的知識儲備應對無窮變化的書稿內容的過程,這就需要以“一事不知,儒者之恥”的精神,永遠不要放棄求取新知。
出版工作者要提升腦力,還要善於思考,積極創新。延安時期,毛澤東為《新中華報》題詞,隻有兩個字:多想。策劃什麼選題,怎麼尋找作者,版式如何設計,怎麼宣傳推廣……編輯過程非常考驗編輯的思考和創新能力,出版工作者要多思多想,才能守正出新。商務印書館的張元濟以扶助教育為己任,大舉編撰出版現代教科書。中華書局創始人陸費逵預料大清帝國必被推翻,教科書應予革新,組織編寫《新中華教科書》。兩位出版先賢對出版大勢的判斷,值得后人學習。
筆力:既要能編也要能寫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筆力,體現的是出版工作者的理想情懷、知識水平、文化修養和專業功底。出版工作者從事的是文字工作,必須有一定的文字工作水平和專業造詣,才能對選題進行闡釋、對書稿進行編輯。
出版工作者要磨煉筆力,先要提升編輯能力。出版工作者要提升編輯能力,一定要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積澱。當然,這需要天長日久的積累。被譽為“古漢語的活字典”的中華書局編輯周振甫,幾十年來都是晚上很晚才休息,早上四五點鐘就起床讀書寫作。被稱為“校對王”的人民出版社校對吳海平,光《現代漢語詞典》就翻爛了好幾本。
出版工作者要磨煉筆力,還要提升寫作力。對圖書編輯來說,撰寫選題報告、審讀報告、書評、序跋,都是看家功夫。現當代出版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教育家、出版家葉聖陶在從事編輯工作的過程中,寫下了大量序跋。周振甫在編校錢鐘書的《管錐編》時,寫了長達數萬字的審讀報告。還有一些著名的出版家,都是既寫又編,是文字高手和多面手。對今天的編輯來說,除了做好圖書的策劃和編輯之外,還要做好圖書營銷、撰寫書訊、寫微信公眾號文章等,十八般武藝樣樣都要精。
總之,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是緊密聯系的整體。出版工作者要不斷錘煉“四力”,才能出版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好作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