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版企業加快國際化步伐
“中外出版交流前景廣闊。中國出版界在進行國際交流時,應該充滿自信、充滿定力,與時俱進地把這項工作做好。”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鄔書林的一席話,引發了2019泰山國際新聞出版合作大會與會業界人士的共鳴。
鄔書林表示,出版是中外文明交流的推進器。中國出版在改革開放40年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外出版交流在10個方面做得風生水起:中國出版單位設立國際出版機構,成立國際編輯部,中外合作出版,建立國際出版聯盟,依托出版社設立“中國書架”,開展國際合作運營,共同建設國際在線平台,共同推進國際數據庫建設,全球組稿發行,版權貿易和實物貿易。
“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童書市場。”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常務副社長郝向宏分析認為,隻有精品內容才是支撐出版人履行使命的重要支柱。少兒圖書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出版單位應通過提升作品原創力增強國際出版競爭力,通過布局海外市場推進少兒出版國際化進程,搭建國際平台服務少兒出版全球戰略。
在走出去過程中,中國出版單位不斷開拓新的合作方式,力求全方位、多層次展開交流。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副總編輯常小玲介紹說,近年來,該社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歐美國家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從版權貿易到本地化運營、實物出口、合作出版,實現了從單一到多元、從單向到融合的國際化格局。該社挖掘國際最新優質出版成果,如《新概念英語》《書虫·牛津英漢雙語讀物》《劍橋國際英語教程》等﹔實現國際產品合作升級,如與國內機構合作制作《書虫》雙語音頻講播課,開發朗文系列詞典APP、在線詞典、翻譯器等數字產品,研發《新概念英語》數字產品﹔加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流合作,如與施普林格·自然集團、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團等合作出版面向國際市場的中國主題圖書,在海外設立公司或編輯部,始終緊跟時代發展步伐。
立足特色、共建平台、聯合走出去,是外研社國際化的新進展。常小玲介紹說,目前,外研社在全球有700多個合作伙伴和300多位海外作者,承接了中阿、中斯、中以、中葡政府互譯項目,在11個國家創立了13家海外機構,成立了中國—中東歐國家出版聯盟(17+1出版聯盟),希望以此進一步加強信息溝通、推動版權貿易、拓建營銷渠道、構建人才隊伍。
在新技術、新形勢背景下,出版業面臨著諸多機遇與挑戰。經歷了對外開放、學習借鑒和以進帶出、合作共贏,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已經迎來融合發展、創新多元的國際合作3.0時代。“在以紙質版圖書版權貿易為主的一元化發展方式的基礎上,立足自身資源優勢,嘗試融媒體、多元模式的國際合作,是百科社國際合作3.0時代的主要特征。”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社長劉國輝說。
劉國輝介紹說,百科社突破原有以紙質版圖書為主的合作模式,以紙質書和數據庫形式在融媒體國際合作方面不斷創新。在以國際IP運營方式講述中國故事方面,百科社以2700千米長的中國大運河為創作背景,在原創百科全書式手繪歷史長卷的基礎上開發制作了《穿越時空的大運河》數字影像產品,目前已衍生出圖書等多種產品形態。
隨著探索與實踐的深入,百科社的國際合作從重數量轉變為重質量,重視后期落地,線上線下雙管齊下。原創兒童文學《故宮裡的大怪獸》實現了海外10余個語種的版權輸出,衍生品音樂劇已經上演,動畫片和電影均已授權海外知名影視動漫公司。
正如劉國輝所說,國際出版界人士隻有加強交流、攜手合作,才能創造雙贏的未來,擁抱出版業的明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