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文化出圈:B站跨年,紅色文化跨界
亞文化風格節目贏得青年認同往往是意料之中的,而這次B站跨年晚會以亞文化方式表達紅色文化所獲得的成功卻是出乎意料的,這也為紅色文化與亞文化的共通共生共存提供了可探索可創新的廣闊空間。
------------------------------
近期,各大衛視使出渾身解數角逐跨年之最,何曾想到“半路殺出”的bilibili視頻網站(簡稱B站)攜帶著“二零一九最美的夜”跨年晚會,以其精准的目標受眾(青年)、厚重的情懷鋪墊(追憶)、特有的次元語言(ACG)以及宏大的場面制作(線下)實現名利雙收,在播放量、回放量、彈幕量甚至美股股價等指標上都持續上漲。B站這場“亞文化出圈”的跨年晚會中,除了動漫、游戲、音樂、番劇等“傳統的”亞文化元素,還特意添加了兩檔似乎不合時宜又恰到好處的“主流節目”,分別是抗日影視劇《亮劍》中楚雲飛扮演者張光北攜手軍星愛樂團合唱《中國軍魂》和《鋼鐵洪流進行曲》,以及愛國主義動畫片《那年那兔那些事兒》第二季片尾曲演唱者南征北戰帶來的歌曲《不願回頭》和《驕傲的少年》。
這兩個“主流節目”的彈幕反饋表現出鮮明的特點:首先,整齊劃一地出現專有中國紅彈幕,這是青年對愛國的特殊禮贊﹔其次,彈幕內容霸屏般地充滿著對國家情感的真摯表達,既有“開炮!”“全體起立”“騎兵連,進攻!”這類直抒胸臆的吶喊,也有“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生種花家”式的真切無悔的致敬,更有五湖四海的青年以“地名+兔”的形式來傳遞集結號般的熱血燃情﹔再次,彈幕表達超越二次元壁壘,借由特定的媒介空間和節目載體,成功渲染了青年的情感並順利完成集體感召。
那麼,看似與B站主體風格差異不小的紅色經典,這次究竟何以征服二次元青年呢?
雜糅青春記憶,獲取亞文化准入門票
在2005年上映的《亮劍》中,楚雲飛雖為配角,卻作為主角李雲龍惺惺相惜的關鍵人物而存在,其剛正的人格魅力與強硬的抗日風格,吸引大批青年觀眾爭相追隨。而2015年上映的軍迷漫畫《那年那兔那些事》則以Q版動物造型為理念,展現出中國近現代歷史上一些軍事和外交的重大事件——晚會選唱的《不願回頭》《驕傲的少年》都是基於動漫題材,而且演唱者也具備明顯叛逆、小眾、多元的音樂風格。不難發現,節目輸出的內容是以主流文化為導向,但選用的輸出中介糅合了青春記憶和青年文化的亞文化特質。
具體而言,為當下青年所熱衷的影視形象被挪用至亞文化空間中,衍生出表情包、鬼畜、劇評、流行語等一系列具有亞特質呈現、本身就以二次元漫畫為載體的軍迷漫畫,而結合Rap、 Funk、Pop、R&B以及搖滾樂等的“非主流”音樂演唱風格,都具備鮮明的亞文化風格。正是這些因素的疊加,使得B站跨年晚會中主流節目得以沉澱相當牢固的青年基礎,同時也是青年群體不拒絕、不排斥主流文化的先決條件和准入鑰匙。它還合理解釋了在主流節目中所集中爆發的個人情感,是由零星的碎片記憶作為亞文化創作的情緒引線,結合青年亞文化的星火助燃,在媒介時空和事件征召的穿越過程中,引爆帶有青春共鳴的情緒宣泄,是青春的力量,亦是亞文化風格的意義所在。
構筑青年主導的可參與空間
B站得以生存並壯大的根本之道,除了充沛的亞文化資源,更關鍵的是提供了一條即便不是原創創造者也可輕易加入的靈活渠道:彈幕。這種獨特參與方式,讓散落各地的青年能夠超越時空限制,產生出身臨其境的介入性和共時性的關系,形成一種虛擬的部落式族群氛圍,在彈幕互動基礎上的二次創造中,構建出自我掌控的意象空間。如上所述,這兩檔主流節目已然嫁接亞文化進行風格再造,並且經由彈幕的“亞文化再定義”,呈現出具有多重意義的新的文化產物:強化青年文化的意義循環,為青年的文化輸出提供非常明確和可實現的方向。
而在另一維度上,《中國軍魂》是由軍星愛樂團協助完成,其舞美呈現的宏大敘事、庄嚴肅穆的紅色歌曲、慷慨激昂的情緒渲染,這一切都曾是主流文化的標配,但如今特意為青年群體來降維展演,主流文化和亞文化“看”與“被看”的關系得到轉變,這使得久居邊緣位置的二次元群體獲得了“受寵若驚”的情感體驗,在合法性的大前提下得以充分享受自我、主流、亞文化所給予的文化浸潤。
借集體召喚和符號互嵌,打破亞文化次元壁
這場跨年晚會中,隻有紅色經典是所有青年的共同記憶,也就從客觀上取消了由個人喜好所限定的次元壁壘,在由B站所創造出的臨時的大同空間中,青年處於無拘束的任游狀態。亞文化不僅可以形成表征自己流通的文化符號,同時也創造傳達自身價值觀的穩定的文化符號。B站這場跨年晚會的“主流節目”給青年受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像彈幕中的“湖南兔”“江蘇兔”等,堪稱集體感召下的青年宣言﹔彈幕中的“雲飛兄,別來無恙啊”“358團幫幫場子”等,則是一種“紅色補足”。在文化符號閃轉騰挪的交互間,文化所兼具的創造、交往、理解和解釋,都體現出非常的意蘊表現,即這種文化位置置換后的再確立,也從根本上破除所謂“流動”或“穩定”的框架局限,達到共生共存的理想狀態。
B站這場跨年晚會,無論從哪種角度看,都是一次令人振奮的黏合主、亞兩種文化的勇敢嘗試。亞文化風格節目贏得青年認同往往是意料之中的,而這次B站跨年晚會以亞文化方式表達紅色文化所獲得的成功卻是出乎意料的,這也為紅色文化與亞文化的共通共生共存提供了可探索可創新的廣闊空間。(蘇州大學傳媒學院2019級博士生胡良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