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開啟新媒介現實主義 切近網絡文學發展實際

2020年02月05日07:25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開啟新媒介現實主義 切近網絡文學發展實際

編者按

現實主義越來越成為網絡文學發展的重要轉向。近年來,網絡文學也出現了現實題材的創作熱潮,這值得充分肯定。但也需要注意到,在新媒介語境下,現實主義創作及理論也面臨新的審視和重鑄。黎楊全認為,新媒介帶來了新的現實與新的想象力,有別於傳統現實主義的新媒介現實主義崛起。它對“現實”的理解由現實生活擴大到網絡現實、虛擬現實。所以,網絡作家既可以表現傳統意義上的現實生活,也應該深入挖掘虛擬生存體驗,還可以表現這兩重現實之間的矛盾與沖突。當然,新媒介現實主義不是假大空的偽現實主義,需要關注現實,表現時代變遷,傳達真善美。工業題材一直是小說創作的重要題材,網絡文學也找到了適合表現和傳播這一類題材的方式,並逐步建構起新的藝術范式。馬季通過對近來一系列工業題材網絡小說作品的梳理發現,雖然工業題材網絡小說習慣採用“金手指”化解矛盾與危機,化專業知識為梗,在藝術形態上與傳統工業題材小說有所不同,但它們的精神內涵是一脈相承的。以“科技興國、重生創業”展現當今時代的精神訴求,恰恰體現了網絡作家的文學表現力和責任擔當。

實踐証明,隻有堅持現實主義創作立場,作品才會具有永久生命力。我們期待更多的現實主義網絡文學作品及理論觀點。

●在新媒介語境中,現實主義傳統應該得到重新重視與強調,賦予其新的生命力。

●新媒介帶來了新的現實與新的想象力,必須將這種新現實與新的想象力融匯於現實主義中,我們可稱之為新媒介現實主義。

●新媒介現實主義應充分利用數字媒介的特點,實現文藝的大眾化、生活化。

新時代需要振奮人心的偉大作品。網絡文學經過20多年的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客觀來說,網絡文學還沒有出現振奮人心的偉大作品,網絡文學的發展還沒有充分利用媒介變革帶來巨大文化契機。除了與網絡文學過於商業化有關外,這種情況與理論界、批評界的“失語”也有密切關系。在我看來,理論界需要根據新媒介語境重建現實主義傳統,以此推動網絡文學的發展,推動網絡文藝精品的建設。

在新媒介語境中重建現實主義傳統

時至今日,現實主義文論經過現代主義、后現代文化理論的沖擊,它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些經典命題,如強調社會現實與文學之間的鏡像關系、典型理論、思想性傾向性、文學的教育作用與社會功能等,在很大程度上遭到了解構。但在新媒介語境中,現實主義傳統應該得到重新重視與強調,賦予其新的生命力,這可以從可能性與必要性兩個層面來理解。

從可能性來講,數字媒介深刻地改寫了現實與自我的定義,改變了人與現實的關系,客觀上要求重新審視文藝、現實、真實等理論命題。數字媒介帶來了虛擬現實、增強現實與混合現實,世界由物理意義上的固定、硬性存在而具有可塑性與變形性,自我呈現為多重化、非中心化,自我與現實之間成為復雜的嵌套關系。文藝的基本問題是藝術家如何處理自我與世界的關系,在此情況下,文藝與現實的關系必然面臨著重新審視與思考,傳統現實主義的一些理論命題會得到新生與重建。

網絡文學開始出現現實題材的創作熱潮,有關部門積極提倡現實題材創作,一些代表性的文學網站也開始設置專門的“現實頻道”,在中國作協發布的“2018中國網絡小說排行榜”上,現實類題材作品佔據了一半的席位,而有的文學網站“現實頻道”上線不到一年,就有4萬多部現實題材作品。與此同時,傳統的幻想類題材也開始生活化,被稱為“生活流”。這種現實題材的創作傾向既是網絡文學發展20年之后自我轉型、突破瓶頸、擴大創作空間的需要,也與網絡社會由早期的虛擬空間日漸轉向虛擬與現實的互滲相關,這在客觀上為現實主義傳統的回歸與重建奠定了基礎。

從必要性來講,重建現實主義傳統,不僅有助於網絡文學創作表現二次元等虛擬世界,也表現被淡忘的線下生活,加強網絡文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從而具備更廣闊的現實視野,開拓更豐富的題材領域,實現網絡文學發展過程中的轉型。網絡文學突出的社會性,要求重建現實主義傳統。數字媒介前所未有地加強了文學的社會性。網絡文學成為一種社會形式,它的生產、運營與閱讀模式具有突出的社會性特征。寫作與閱讀不再是傳統文學的個人行為,而是社會性、群體性事件。與此同時,網絡文學與日常生活具有密切的相關性,並通過影視、游戲、動漫等衍生品進行了廣泛的傳播,改造著參與者的日常生活,發揮著重要的社會與文化功能。

所以說,不能僅僅從文學意義上來看待網絡文學,更要從社會、日常生活、文化建構層面來理解其重要性。因此,在新媒介語境中,必須堅持用現實主義傳統理解文學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強調兩者的同構性與相關性。由於網絡文學的過度商業化,部分網絡文學作品呈現出利己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思想傾向。面對這種情況,顯然需要重新強調現實主義傳統的思想性、傾向性,強調文學的教育作用與社會責任意識,要求網絡文學傳遞社會正能量,提升整個社會的人文精神。這樣既有利於中國年輕一代價值觀的塑造,也有利於網絡文學的海外傳播。

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還對當下網絡文學創作具有針對性的糾偏作用,能提升其寫作質量、創造文藝精品。現實主義傳統強調關注現實,從現實生活中提煉素材,這有助於改變一些網絡文學作品胡編亂造的創作傾向﹔現實主義傳統強調典型化,注重人物描寫的個性化,這有助於改變網絡文學在人物塑造上的類型化、臉譜化傾向﹔現實主義強調藝術概括,這有助於改變網絡文學在情節上的拖沓、注水現象﹔現實主義傳統強調作品的教育作用,這有助於寫手們在網絡文學的娛樂性中融入正確價值觀。其他理論與創作原則對網絡文學的寫作也有促進作用,但不如現實主義創作原則這樣具有針對性。

借鑒帶有網絡印記的想象力,突破傳統現實主義

網絡文學的創作需要提倡現實主義原則,但在新媒介語境中,我們也必須與時俱進,發展現實主義。

作為一個家族相似概念,現實主義在發展過程中有多種形態,如心理現實主義、理想現實主義、新現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等等。新媒介語境中的現實主義既不能簡單地等同於“寫實文學”的傳統,也不是巴爾扎克式的經典現實主義傳統,也不是20世紀經過現代主義改造的歐美現實主義傳統,而是受到新媒介影響的現實主義。新媒介帶來了新的現實與新的想象力,必須將這種新現實與新的想象力融會於現實主義中,我們可稱之為新媒介現實主義。

網絡社會帶來了不同於傳統社會的新現實,即數碼化現實。人們常常認為數字媒介只是一種載體、一種工具,但實際上,不能僅從工具意義上理解數字媒介,它更是本體意義上的生存。麥克盧漢曾有一句箴言式的口號“媒介即信息”,其主要意思就是強調媒介不僅僅只是媒介,而是會強烈影響信息內容與媒介參與者的精神結構。對可生存、可出入其中的數字媒介來說,情況更是如此。數字媒介帶來了生存的新定義,這種生存,就是網絡生存。

人們對現實的理解受制於“無馬之車綜合症”(即把汽車理解成沒有馬的車,比喻用舊眼光看待新事物)的影響,把現實總是理解為傳統意義上的現實。隨著數字媒介對日常生活的滲透,網絡生存正是人類當下及未來的現實。這種新現實從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西方的數碼革命就開始了。隨著各類計算機的功能日益強大,個人計算機以越來越快的速度進入日常生活。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數碼現實本身成了現實,而不再是現實的模仿、復制或表征,網絡本身成為新生活。

與此同時,這種數碼技術呈現的新現實,並不是遠離現實的存在,而是體現為數字技術從內部對現實的重構與編碼。從數字技術對現實生活的虛擬化來看,虛擬不是拋開日常現實起作用,而是在現實的內部起作用,體現為對現實的重構與編碼。也就是說,不存在一個賽博空間(即計算機及計算機網絡裡的虛擬現實)等著我們去進入與退出,而是我們的日常生活本身被賽博化了。這種虛擬維度,既超越又交織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世界。

網絡生存也帶來了新的意識結構、情緒體驗、感知與想象。有學者提出了“賽博知覺”的說法,以說明賽博空間帶來的新的感知、思考與想象方式。舉例來說,網絡生存讓我們摒棄了傳統的線性思維模式,更習慣於整體、系統與非線性的思維﹔從關心我們由什麼而創造到關心我們能創造什麼(日漸走向人工世界)﹔由個體感知走向“界面知覺”﹔我們開始具有“連接體”意識﹔習慣用計算機增強自我等等,以及在心理空間和網絡空間、物質世界和虛擬世界之間穿梭的雙重意識等等。

數碼化現實對網絡文學的作用是多重的,既給網絡文學帶來了深層內容,如世界想象、虛擬時空關系、主體的多重性與非中心化、網絡社群與虛擬人際交往等等,也帶來了“架空”、“隨身”、穿越、重生等想象力與寫法上的潛在啟發,它們成為網絡文學表層語義之下的深層結構。在此意義上,網絡文學呈現了這些新現實與新的想象力。

因此,新媒介現實主義對“現實”的理解應由現實生活擴大到網絡現實、虛擬現實,不僅包括線下的現實生活,也包括線上的虛擬生存,還包括現實與虛擬之間的轉換及其悖論,這是對傳統現實主義的突破。

現實主義是藝術家看待他們生活世界最基本的認知方式。在新媒介語境下,“世界”本身已經發生了變化,不僅呈現為實體性,也體現為虛擬性。網絡作家既可以表現傳統意義上的現實生活,也應該深入挖掘虛擬生存體驗,還可以表現這兩重現實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在創作技巧上,如果說古典現實主義強調的是典型人物的個性化、性格的豐富性、典型環境的塑造、傾向性與藝術性的結合等要求,20世紀現實主義開始有意識地吸收現代主義的荒誕、變形、魔幻、意識流等手法,新媒介現實主義則可以借鑒穿越、重生等帶有網絡印記的想象力,在創作手法上突破傳統現實主義。

以馬克思主義文藝觀來理解現實、觀照現實

結合新媒介的特點,新媒介現實主義應堅持這樣一些基本原則:

在新媒介語境中堅持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的指導地位。在網絡時代,媒介技術在社會生活中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社會政治經濟日趨全球化、一體化,媒介的擬像、中介與數據庫功能日漸突出,廣泛興起的自媒體帶來了眾聲喧嘩的時代,文藝與現實、文藝與資本、文藝與大眾等之間形成了錯綜復雜的關系。在讓人眼花繚亂的“超空間”中,網絡作家應堅持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的指導地位,以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與方法去分析社會現實、指導創作,將復雜的社會語境、政治經濟條件與文化狀況聯系起來,深刻理解現實、觀照現實,才能創作出真正具有歷史深度與時代感的文藝精品。

新媒介現實主義應堅持現實主義品格。新媒介現實主義不是假大空的偽現實主義,需要關注現實中國人的處境、夢想與靈魂,表現時代的偉大變遷,關注網絡社會人的生存狀況,做最高意義上的現實主義者,傳達真善美。中國網絡文學已經形成了海外傳播熱潮,但要想真正走向世界,成為世界公認的經典,需要在其中貫注現實主義精神,既書寫中國經驗、中國故事,展示中國風貌,也對網絡時代的人類共同命運有深入思考。

新媒介現實主義應充分利用數字媒介的特點,實現文藝的大眾化、生活化。文藝本是世俗、大眾化的活動,但在人類歷史中,文藝逐漸被精英化、案頭化。新媒介充分釋放大眾的主動性,大眾可以寫作、閱讀、點評與傳播,這在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但是網絡文學過度的商業化,傷害了這種大眾性,或者在內容描寫上迎合與綁架大眾,或者發展粉絲經濟、強力培植粉絲意識。為此,新媒介現實主義應走出藝術中心論與精英立場,創作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作品,在服務大眾中找回自我定位與價值追求,同時也需要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寓嚴肅性於娛樂性之中,實現文學的人文價值與社會功能,從而真正重建大眾的文學生活。

新媒介現實主義在藝術上堅持開放性原則,充分利用新媒介技術及想象力,實現現實主義藝術手法的創新。現實主義在發展過程經歷了從藝術再現現實到現實的藝術再現這一過程,前者更強調現實,后者更突出藝術,相比古典現實主義來說,當代現實主義更為注重藝術呈現的技巧與形式。新媒介現實主義應充分利用新媒介帶來的技術條件及想象力,實現藝術上的創新與突破。

(作者:黎楊全,系西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