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上鋼琴師》內地票房過億談國產復映片的轉型與發展
來源:《視聽》2020年第1期
摘要:2018年11月,國家電影局出台《國產電影復映暫行規定》后,一時間對國產電影復映產生了巨大影響。然而政策調控的是國產電影市場亂象的“生意”,而非限制優秀經典電影的放映。本文圍繞復映電影本身所具備的商業價值和社會功能,以及新政下國產復映電影應當如何轉型發展展開探討。
關鍵詞:復映片﹔電影產業﹔轉型﹔發展﹔《海上鋼琴師》
復映片(Re-release movies)即重新發行電影,又稱復映電影或重映電影,在西方國家又常被稱為“二輪片”“三輪片”。根據“Re-release”一詞可知,判斷復映電影的根本依據即電影版權方或擁有該影片版權的電影發行公司是否存在重新發行該影片的行為。目前,國內普遍將復映電影分為兩類:一為進口復映片,主要以引進美國、日本等國的優秀電影為主,如2012年《泰坦尼克號3D版》、2018年《龍貓》、2019年《千與千尋》、2019年《海上鋼琴師》等進口影片在國內院線發行上映﹔二為國產復映片,國產片除純國產電影還包含內地和中國香港等地區和美國等國家的合拍片,如2015年的《一代宗師》(內地與香港聯合制片)、2017年的《大話西游之大聖娶親》(香港彩星電影公司出品,西安電影制片廠發行)和2018年的《紅高粱》等。
近年來,與《海上鋼琴師》類似的復映片在內地市場首映或重映取得了極高的票房收益,極大刺激著資本市場的神經。2019年6月,海秀娛樂購買下《海上鋼琴師》的VOD版權后又與電影版權方意大利美杜莎影業洽談,最終買下了該片在內地的放映權,並成功向中影申請發行,獲得龍標。《海上鋼琴師》在內地上映僅8天23分鐘即成功突破1億元票房,全網中性及正面評價更是高達95%。事實上,此類老片復映之所以能夠被廣大國人所接受,與中國電影產業的急劇增長密不可分,與觀影渠道快速增長同市場優質影片稀缺的不匹配現狀有關。在市場利益的驅動下,國內電影發行公司紛紛打出“情懷牌”重映老電影,以極低的成本和風險而博取一筆不錯的收益對於商家而言何樂而不為。然而市場復映熱的發展趨勢必然佔據著有限的排片資源,對於推動國產電影持續創新和長遠發展,無疑是不利的。面對這一狀況,2018年11月8日國家電影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印發了《國產電影復映暫行規定》,規定國產電影復映發行需要重審,且距取得電影公映許可和距首次公映結束后的2年內不得重新發行放映,此外還明確規定國產電影復映的規模全部范圍不得超過2500個影廳,每個影院放映單部復映片的影廳不得超過1個。政策的出台一時間對國產電影發行公司的“復映生意”產生巨大影響,然而政策調控的是國產電影市場亂象的“生意”,而非限制優秀經典電影的放映,復映電影本身所具備的商業價值和社會功能,以及面對新政國產復映電影應當如何轉型發展,仍值得探討研究。
一、轉型:找准坐標,提升品質
復映電影政策的出台激勵著國產新片的創作活力,加強著復映電影的把關,使老片復映不再是“炒冷飯”,而是向“精品餐”轉型,這在一定意義上更是對復映電影的一種保護。據廣電總局數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全國銀幕數已經達到60079塊。2018年12月,國家電影局印發的《關於加快電影院建設,促進電影市場繁榮發展的意見》也指出,至2020年,內地電影院銀幕總數計劃將達8萬塊以上。按這一數據,其中復映限定的2500家影院單銀幕約佔全國總銀幕數的3%﹔按一部電影100分鐘,每天有效放映時間10小時計算,一家影院日排片約5場,則全國2500家影院日排片理論也可達12500場﹔另外,2500家復映影院中多數為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影院,而這些加盟影院大多又分布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大多為觀影人次較高的優質影院,可見真正將小眾的國產復映片做好,市場仍十分可觀。因此,就國產老片而言,在全國2500家“小眾精品餐廳”內如何做出讓消費者真正滿意的“精品菜”,才是電影發行方更應該思考的問題。如果說新片吸引觀眾走向銀幕的動力是觀者對作品內容的期待與驚喜,那麼復映片則更注重的是觀眾對電影的強烈“精神共鳴”,而能夠實現“精神共鳴”一方面源於電影自身的“品牌精神”,另一方面則來自受眾群體的“情感遺憾”。
互聯網Web3.0時代是以用戶為中心的全新時期,受眾從物質需求轉向精神需求,從消費個體轉向精神個體,復映電影取得市場認可的核心便是“精神共鳴”。第一類復映電影依靠品牌輸出的價值觀和影響力與觀眾實現精神共鳴,取得市場成功,這類電影大多擁有極高的口碑評分,極為出色的導演或作品,如《復仇者聯盟》與《星球大戰》是美國復映票房上不可或缺的兩大品牌。據IMDB發布的數據,1977年至1997年同一部電影便在美國院線上映發行6次,《星球大戰》的復映體現著美國人對個人英雄主義價值觀的追捧與認同。而2019年4月熱映的《復仇者聯盟4》僅發行上映2個月后的6月20日,由總裁凱文·費奇宣布,將於6月28日在北美增加7分鐘的復映版,最終《復聯4》在7月21日以27.892億美元正式超過《阿凡達》的27.88億美元,成為影史票房冠軍。回看一年來的國內市場,票房破億的三部復映片均為進口電影,除《海上鋼琴師》外,2018年12月的《龍貓》取得了1.73億票房,2019年6月《千與千尋》取得4.86億票房。這兩部影片均是由宮崎駿執導的動畫電影,不僅具有強烈的東方色彩和濃厚的人文氣息,還能夠在動畫中寓教於樂、引人深思,這也充分體現出電影品牌的價值。品牌賦予電影的意義超越電影內容本身,受眾對電影品牌的認可即是自身價值觀或訴求通過影片得以實現的快樂。而另一類能夠取得復映成功的電影,大多選擇打出情感、情懷牌,影片大多承載了特定時代的集體記憶或集體情感,觀眾往往會因現實中某種情感的缺失而渴望在電影裡尋找實現。比如《戰狼2》復映試圖打出家國情懷,《大話西游之大聖娶親》表達愛恨生死的人生感悟,《泰坦尼克號》更是國人家喻戶曉的經典悲劇愛情故事,《大鬧天宮》更是凝聚了一代人的童年記憶。
因此,未來不論是引進老片還是國產電影復映,能否交一份滿意的市場答卷,也同樣離不開與觀眾實現“精神共鳴”這一核心,缺不了參考影片自身“品牌價值”與受眾“情感遺憾”這兩大坐標,而《國產電影復映暫行規定》的出台也推動著國產復映片從多數量向高質量轉變。
二、發展:發掘潛力,彌補不足
《海上鋼琴師》歷經20年后再次登上銀幕復映成功,再次証明了經典電影復映的巨大潛力,也反映出復映片同樣對中國電影產業繁榮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同時,《國產電影復映暫行規定》的出台在某種程度上也使復映電影具備了可行性和合法性,有利於影片復映的長久健康發展。當前國產電影復映一要下足“修舊煥新”的技術功夫,二要下足“檔期分析”的市場功夫,三要下足“切准脈搏”的選片功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