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20年第1期

顛覆與重塑:移動互聯時代內容分發與消費的變革【2】

王禹潔
2020年02月19日09:34 |
小字號

二、內容消費的顛覆與重塑

(一)內容消費的革新與挑戰

1.內容來源的不確定與“尖叫效應”的隱憂

傳統媒體時代,新聞內容由專業人員生產並在傳播上進行嚴格把關,信息內容的質量和傳播效果相對可控。然而,移動互聯時代大眾生產的非專業化卻對新聞內容的質量造成了一定威脅。普通用戶沒有受過專業訓練,很可能因為缺乏對事實進行核實的意識以及渠道和方法從而導致新聞內容失實,同時其對新聞價值判斷的缺失也容易造成不良的輿論引導,形成負面的網絡輿論環境。

“尖叫效應”是心理學概念,引申到資訊傳播中是指通過非法抓取、剪拼改編的驚悚、惡搞、色情等低俗內容,往往能迅速引發人們的大量關注。在一些移動端推送的新聞中不難發現,很多標題奪人眼球、內容卻言之無物的信息被推送,其中不乏情緒化的表達和片面化的解讀,有些甚至以低俗、獵奇的方式呈現給大眾。移動互聯時代,流量和點擊率成為重要的獲利渠道,而依托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智能分發技術,因以用戶為主導,為更多契合“尖叫效應”的信息傳播提供了技術支持。在用戶原創內容質量評價的數據指標中,話題的熱度、標題的吸引力、文章的點擊率都是重要指標,不乏有一些不具備專業能力的內容原創者以吸引眼球和追求流量為目的,生產出一些“標題黨”甚至品位低俗的新聞內容。

2.“過濾泡”與“回音室”

智能分發的應用,正在創造一種全新的信息接收生態環境,一種以用戶各自的社交圈層或興趣偏好為標准的信息篩選和接收方式,無論是基於社交關系還是基於機器算法的智能分發,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以用戶為主導”,卻也面臨著“過濾泡”與“回音室”的信息困境,從而使受眾陷入“信息繭房”的陷阱。

以利·巴裡瑟在其出版的《過濾泡:互聯網沒有告訴你的事》一書中曾提到:以算法推薦為代表的智能分發技術,用戶接收的信息內容往往會受到身份、點擊和檢索歷史等因素的影響,並受到算法的操控,從而限制用戶接觸相反的信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雖然解決了信息冗雜的煩惱,但從根本而言,卻限制了人們對無限信息的渴求和獲知,用戶看似成為了信息的主人,實際上卻因為“過濾泡”的操控變得視閾越來越狹窄,無法得到能挑戰或拓展世界觀的信息。而依托社交鏈傳播的關系型分發,因接收和分享的信息多來自於與之興趣、愛好相同的朋友,使得用戶容易沉浸於自己和朋友組成的“回音室”(echo chamber)中,從而加劇觀點相似的群體的緊密形成,而與自身價值觀相違背的信息則被排除在外。這種情況下,用戶越來越被閉塞於各自的信息圈內,使得人群因不同觀點或價值觀而產生分化,進而加劇社會價值觀的分化和對立。

無論是算法的推薦還是社交化的傳播,都會導致用戶接收到的內容過度受到個人價值觀念和興趣愛好傾向的指引,從而形成“信息繭房”,使得個人和群體更加分化,疏遠了用戶與其他思想接觸和碰撞的機會。

(二)顛覆的生態與有待重塑的秩序

“信息繭房”“尖叫效應”等不同程度的隱憂,“標題黨”內容泛濫、口水文章泛濫、用戶陷入信息孤島等問題叢生,在這些表象的背后,是新業態的邏輯與傳統新聞理念的沖突。內容的智能分發平台將信息內容視為私人式、個性化的需求,並逐漸演化為一種商業化的體現,因此,當信息內容的寬度從新聞資訊擴展到娛樂、商務、社交或更多的領域時,這些新的內容模塊逐漸遠離了公共利益,但作為個性化的內容推送卻是合理且必需的。

但是,新聞是否需要實現完全個性化的匹配卻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按照傳統新聞理論,新聞價值是衡量內容是否值得被傳播的准則,而新鮮性、重要性、接近性、顯著性和趣味性的評價標准是要在公共利益和商業價值中尋求一個平衡。智能分發平台的個性分發更強調“以用戶為主導”,傳統媒體傳播霸權的消解使得新聞的公共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損失,可能導致社會信息系統的功能失靈。因此,在新聞內容的推送上,專注於個性化需求的智能分發系統需要被修正,最有效的解決措施就是在智能分發的推薦系統中加入人工編輯,通過人工編輯的干預,實現與公共利益密切相關的政治、經濟、社會等領域的新聞內容對用戶的全覆蓋,保証用戶的信息寬度,實現價值的引導。編輯以價值觀為導向,智能分發以數據為導向,價值觀保証公平,數據保証效率,而“人機協作”之間的平衡點是秩序在重塑之下不斷演進的方向和目標。

參考文獻:

1.熊敏.內容智能分發平台對新聞傳播的價值創新分析——以“今日頭條”為例[J].編輯學刊,2017(02):94-99.

2.騰訊傳媒研究院.眾媒時代[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251-255.

3.乙智.“尖叫效應”與“信息繭房”[N].人民日報,2018-05-02(18).

4.Eli Pariser,The Filter Bubble: What the Internet Is Hiding from You[M].Penguin,2011.

5.鄭彥.大數據技術的陷阱[J].編輯學刊,2015(06):36-40.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河北省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移動端UGC短視頻的媒介文化闡釋與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編號:HB18XW028)。

(作者單位:保定學院)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