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重慶市委黨刊全媒體推出系列時評 打造疫情輿論引導思想力“高地”

趙青 楊樹弘
2020年03月17日13:38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重慶市委黨刊(CQDK)全媒體推出系列時評打造疫情輿論引導思想力“高地”

時評是主流媒體的思想力“高地”。跟其他新聞體裁相比,它具有較強的指導性、針對性、理論性、戰斗性,是表達立場、觀點、思想的主要載體,是引領輿論和價值的一柄不可或缺的重要利器。

今年1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武漢暴發。隨后,疫情開始蔓延,成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自疫情發生以來,以“七一客戶端”為代表的重慶市委黨刊(CQDK)全媒體主動作為,推出了一系列時評,取得了不錯的反響,也成為“七一客戶端”一次有益的、成功的實踐。

因勢利導 立場鮮明

在面對突發事件時,主流媒體想通過時評實現先聲奪人,就要因勢利導,通過構建話語體系,促成政府和受眾溝通,形成強有力的社會共識。

社會共識其實是一種“人民立場”。主流媒體通過時評發聲,必須立場鮮明。

一方面,要突出重點,“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突發事件發生后,會出現各類觀點。面對這些觀點,主流媒體的時評,要緊扣黨中央的重要精神、重大決策部署和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舉措,及時搶佔“第一解釋權”,成為其他媒體開展報道、分析問題、提出建議的“向導”,成為受眾衡量事態、明辨是非、表達看法的“標尺”。

另一方面,要掌握尺度,“團結鼓勁、正面宣傳”。突發事件夾雜著矛盾,主流媒體的時評需針砭時弊,處置突發事件,需要正向情緒。發表時評,主流媒體應該堅持正面立場處理負面輿論,持續傳遞社會正能量。

“七一客戶端”推出系列戰“疫”時評前,重慶市委黨刊全媒體進行了充分討論,策劃、設置議題——主題要反映“黨中央堅強領導”“國家行動”“民族力量”的內核﹔事例要展現“意志堅毅”“眾志成城”“攻堅克難”的風貌。

化零為整 塑造品牌

如果說立場是時評的第一標識,那麼,作為主流輿論的品牌,則是時評可信度的一盞“綠燈”。

突發事件發生后,由於關乎切身利益,會迅速成為輿論焦點。在海量信息持續更新中,主流媒體的評論,如果缺乏“品牌效應”,立場表達便會打折扣。

短期看,高頻發表評論,可以給受眾帶來視覺和思想沖擊,強化受眾對同類信息的印象﹔長期看,持續發表評論,能夠讓受眾處於穩定的輿論場內,增強受眾對事件的准確認知。這次戰“疫”時評中,“七一客戶端”推出戰“疫”時評時,是3篇及3篇以上為一組,連續推送多組。

“量”是強化,“質”是保証。

全媒體環境加速受眾個性釋放。單純“說教型”“灌輸式”“我說你聽”“指手畫腳”的時評,已很難為受眾接受。

在突發事件中,主流媒體的時評應該發揮“挖掘現象本質,疏導受眾心理”的作用,為事件(問題)的解決鼓與呼。具體來說,就是要注重“質”,既有“思”,又見“情”。

“思”和“情”,不是對立的。不能說,有思想的評論,一定不感性﹔有情感的評論,一定不理性。相反,如果將“思”和“情”拆分開,是把時評架在“廟堂之高”,自然會消減其應有的作用。“七一客戶端”推出的戰“疫”時評,正是通過見解悟“道”,透過故事強“感”。

積基樹本 優化機制

時評的輿論引導有效果,機制是重要保障。機制的保障性在於科學、合理、充分地配置資源,促進良性運營。

面對突發事件,主流媒體借助時評發聲,首先要配置人力資源。

一方面,要合理調配內部人力資源,培養能思、能想、能寫的團隊。寫、編、設、審等團隊成員,應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開闊的新聞視野、豐富的採寫經歷。在應對突發事件時,必須具備“快、准、穩”的反應力。

另一方面,要激活外部人力資源,組建一支“拿來可用”的作者隊伍。這支“沒有編制”的隊伍,應擁有多元的思維模式、成熟的分析能力、筆頭表達的游刃有余和廣泛的業界認可。在面對突發事件時,他們能做到“正、全、精”地快速回應。

“七一客戶端”推出的戰“疫”系列時評,是由重慶市委黨刊全媒體一線採編團隊和特約作者共同完成的。此前,重慶市委黨刊全媒體一線採編人員開始全員參與時評撰寫,無一例外成為“七一時評員”﹔而特約作者加入時評創作以來,層次豐富且內容性強。

在科學、合理、有效資源配置的基礎上,促進資源有效利用,還要基於主流媒體的良性運營。在全媒體環境中,面對突發事件時,主流媒體搶佔輿論制高點,反應必須迅速。“項目化”制度,可以打破部門、條塊壁壘,“柔性”地將時評員有效聯動,圍繞評論主題,分組分工,創新打出“組合拳”。從某種意義上說,“七一客戶端”的戰“疫”時評,高頻次、持續性推出,並獲得好評,“項目化”制度立了一功。

引發共鳴 融合渠道

人,是有情感的。大眾的情感價值傾向,可以極大反映受眾的態度。

置於這一語境下,情感不僅僅只是個體的心理體會,還是基於媒體環境的社會建構,它被分為“聚集性”和“離散性”兩類。前者,能引發人們的共鳴,增強輿論引導﹔后者,會引起人們的排斥,消減輿論認同。

在面對突發事件時,主流媒體的時評要發揮作用,應多帶來“聚集性情感”,使受眾在潛移默化中認同其立場、態度、觀點。而“聚集性情感”的產生,不能僅靠情感內容的植入,還需要融合傳播渠道,分眾化滿足需求。

當下,移動終端平台已經成為傳播主力。因此,移動優先的分發模式,既符合受眾的接收習慣,又利於內容反復有效推送。

自行搭建的客戶端其實只是移動傳播的渠道之一,在全媒體環境中,媒介日趨多元化,其他媒體的移動平台,如媒體號、訂閱號、公眾號……都是有效傳播渠道。借助這些渠道傳播,可以影響潛在受眾。

重慶市委黨刊全媒體在人民日報客戶端、今日頭條、微信等開設了媒體號或公眾號。戰“疫”時評在“七一客戶端”分發后,被這些媒介抓取,進行二度傳播。

需要注意的是,重視移動媒介的同時,不能忽視傳統媒介。傳統媒介擁有一批忠實度高、研判能力強的受眾群體,他們可以成為輿論的表達者、引領者,能夠影響情感導向。戰“疫”時評在移動渠道分發后,重慶市委黨刊全媒體進行精品遴選、系統集納,通過“特別專題”形式,在《當代黨員》雜志戰“疫”特刊刊登,進一步“開疆拓土”,擴大了影響范圍。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