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廣電媒體戰"疫"報道:多維創新 助力輿論引導

包圓圓
2020年03月26日07:08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多維創新 助力輿論引導

3月23日,央視《新聞1+1》中,主持人連線專家。

央視頻APP推出雷神山、火神山兩家醫院建設的慢直播。

直播具有即時性、真實性、現場感和連續感等特征,長期以來成為主流媒體報道重大突發事件的重要方式。從2003年的非典,到2008年的汶川地震,乃至2012年的北京特大暴雨,直播報道在傳播實時信息、引導公眾輿論和穩定社會情緒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新技術的快速迭代,加之媒體融合戰略的深入推進,在此次傳播速度更快、感染范圍更廣、防控難度更大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廣電媒體直播報道在內容、平台、形態、技術等方面進行了諸多創新嘗試。

內容:全面覆蓋,及時回應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直播報道中,廣電媒體反應迅速,及時回應公眾關心的話題,確保疫情相關信息的公開性和透明性,充分彰顯了主流媒體的權威、理性與客觀。

疫情初期,人們對新冠肺炎是否人傳人存在諸多疑慮和擔憂時,1月20日晚的央視《新聞1+1》節目直播連線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鐘南山院士,首次發布新冠肺炎確定“人傳人”的特性,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全面提高整個社會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視程度。

1月26日起,在國家廣電總局統一領導和部署下,全國各級廣電媒體陸續開啟新冠肺炎疫情直播報道。央視綜合頻道、新聞頻道對各類新聞發布會進行直播,央廣中國之聲同步轉播﹔同一天,浙江衛視開啟直播模式,每日分5個時段推出《眾志成城 防控疫情》新聞直播節目﹔1月27日,江蘇衛視在中午時段增設《抗疫特別報道》新聞直播節目﹔東方衛視開始在晚間黃金時段播出《全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特別報道》直播節目……這些廣電媒體的直播報道都及時有效地傳播了疫情相關信息,充分發揮媒體輿論引導能力,有效疏解公眾情緒,消除社會恐慌。

從廣電媒體直播內容呈現特征來看,一方面覆蓋范圍廣且細節豐富,從國家疫情防控決策部署到具體防控措施和科學防護知識,從各地區患者檢測、確診、收治到醫護人員工作、生活情況,乃至防護捐贈物品的具體分配以及疫區百姓生活,直播報道全方位、立體化地呈現了疫情防控阻擊戰﹔另一方面,直播內容以公眾需求為導向,針對性地回應公眾訴求,以央視《新聞1+1》直播連線為例,主持人白岩鬆每天連線相關領域權威專家解讀當天公眾關注熱點,尤其對微博熱搜中備受關注的話題作出及時回應,充分滿足人們對疫情信息的需求。

平台:“1+N”模式創新紀錄

隨著媒體深度融合,信息的跨平台、多樣化傳播成為常態。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直播報道中,廣電媒體直播採取“1+N”模式,形成廣播電視+客戶端+社交媒體+短視頻/直播平台等的多渠道傳播模式,擴大信息傳播范圍,提升信息傳播效率,與公眾形成良好的互動。

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為例,央視綜合頻道、新聞頻道除了進行常規直播報道之外,一方面在“央視新聞”客戶端推出24小時不間斷《共同戰“疫”》的直播,另一方面聯合微博、抖音、快手、斗魚等社交媒體和短視頻直播平台,同步進行直播報道。各大省級廣電媒體也紛紛與快手、抖音、斗魚等短視頻直播平台聯合推出直播報道,提高信息覆蓋面,提升信息傳播效果。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直播報道呈現出媒體發展的兩個重要特征:一是傳統廣電媒體推出的新媒體平台影響力和權威性得到了空前提高。CSM調研數據顯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62.4%的用戶表示更加信任傳統廣電媒體網站和客戶端所傳播的信息,其次是傳統電視媒體,其用戶佔比為53.7%。可以看出,在重大突發事件直播報道中,傳統廣電媒體網站和客戶端在信息傳播方面更具靈活性,其所傳播的信息更加豐富、多元,互動性和參與感更強。二是網絡直播與電視直播融合態勢凸顯。隨著網絡直播的快速發展,網絡直播正在逐步從“邊緣”進入“主流”,電視直播也由“中心化”向“去中心化”的形態結構讓渡,這一趨勢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直播報道中尤其顯著。傳統廣電媒體紛紛聯合社交媒體和網絡直播平台進行多渠道多鏈路傳播,擴大信息覆蓋范圍,與用戶形成多元互動,從而全面助力社會輿論引導。

形態:慢直播實現全民參與

當前,直播作為一種全新話語形態滲透到人們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直播平台成為人類社會活動空間的延伸。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直播報道中,廣電媒體一方面提供專業化的直播報道,包括記者現場報道和專家連線﹔另一方面,借助新媒體客戶端和網絡直播平台開啟慢直播,為公眾提供全程性的、公開的、透明的疫情信息。

最具代表性的是,1月27日,總台新媒體平台央視頻APP推出“疫情二十四小時”專題,開啟武漢雷神山、火神山兩家醫院建設的現場直播,24小時不間斷播出醫院建設施工畫面,讓全體網民作為“雲監工”參與到醫院建設全過程,直播開通不到3天時間,累計訪問量超過2億。央視新聞推出的慢直播《雲守護武漢監護室裡出生14天石榴寶寶》吸引了萬千網友的參與,“雲爸雲媽”們一同在直播間裡實時關注小石榴的病情,仿佛置身於小石榴旁邊,實現了“雲守護”。

不同於傳統專業的新聞直播,慢直播無剪輯、無解說、無任何加工,毫無修飾地提供全過程、全時段、全場景的內容,具有極強的真實性、公開性和現場感,可以有效調動公眾參與的積極性。尤其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公眾無法出門,隻能待在家通過各種媒介獲取信息的情況下,慢直播營造貼近於現實的在場感,給予人們更自主的選擇,實現了全民性的“雲監工”“雲相伴”“雲守護”,人們通過互動和分享實現情感共鳴,形成了“想象的共同體”。這一直播形態不僅滿足了公眾對信息的知情權和監督權,而且起到了緩解因突發事件的不確定性而產生焦慮情緒的重要作用。

技術:多元化帶來全新體驗

近年來,5G、VR、AR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不斷提升信息傳播的互動性和體驗感。不同於以往的重大突發事件直播,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直播報道,採取了5G連線、VR全景直播等多種方式,提升用戶互動體驗,增強信息傳播效果。

浙江衛視推出《5G直播連線》《“雲對話”隔離區》欄目,通過5G技術視頻連線前方記者,提升信息傳播速度,為用戶提供第一手信息。總台新媒體平台“央視頻”聯合中國電信推出慢直播,24小時不間斷直播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過程,一方面依托其高速穩定的5G網絡,保証直播畫面的清晰流暢﹔另一方面借助天翼雲VR技術,為用戶提供360度VR體驗,有效消除空間距離,帶來自主性、沉浸式的觀看效果。人們可以自由地選擇觀看直播的角度,直播信息的呈現也更加直觀和立體化。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重大突發事件中,廣電媒體直播報道借助內容、平台、形態和技術方面的多重創新取得了顯著的傳播效果和良好的用戶體驗,從而進一步提升了廣電媒體的社會影響力。而這強大的社會影響力離不開媒介的快速迭代、技術的創新變革與媒體的深度融合。未來,在5G、VR、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創新推動下,廣電媒體重大突發事件直播報道的速度、廣度、深度和精度將會得到更好的提升。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