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封面新聞《戰疫史志》 歷史鏡鑒的"智性傳播"

劉笑偉
2020年04月01日06:54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封面新聞《戰疫史志》歷史鏡鑒的 “智性傳播”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是庚子之春傳媒關注和報道的重點之一。如果說,抗疫前線是第一戰場,那麼,新聞報道則可以稱為引導輿論場走向、傳播防疫知識、鼓舞戰“疫”斗志的第二戰場。從2月19日起,封面新聞推出《戰疫史志》新聞專題。在20多天時間裡,連續推出42期共10多萬字的歷史回顧,多角度呈現瘟疫對人類的影響,以及人類應對挑戰的經驗教訓,為人類戰勝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提供歷史鏡鑒。整個專題適應全媒體時代的深刻變化,從話題設置到傳播策略、方法,都有新的探索和突破,體現了“智性傳播”的特點,成為此次全國抗疫宣傳的亮點之一,也是學術話題進入大眾傳播的一次成功范例。

  智在精准化的主題

  全媒體時代,在紛繁復雜的輿論場中,依據受眾的需求精准確定主題,考驗的是一個媒體的素質、眼光和底蘊。在此次抗疫宣傳中,人類歷史上究竟經歷了多少次大瘟疫,這些瘟疫帶給人類怎樣的啟示,是受眾潛在關注的話題。封面新聞敏銳地捕捉到受眾的需求,確定了以史為鑒的報道思路,推出了“全球戰疫史”和“人類發展啟示錄”“醫學進步啟示錄”“文藝繁興啟示錄”“抗擊非典啟示錄”五大板塊,42篇文章涉及社會歷史、醫學科學、文化藝術和具體疫情案例,回顧歷史,尋找啟示,觀照未來。在“開欄語”中看到,“以史為鏡,眼前的經歷,何曾相似,以史為志,應反思的,已有答案。在槍炮、鋼鐵塑造的人類歷史上,抹不去病菌的側影。人類的發展史,也是與疾病的斗爭史﹔人類的戰疫史,同樣有著醫學進步、文藝繁興。”正如“醫學進步啟示錄”中《野味致命史:人類打破自然平衡的代價》一文中所給出的結論,“當人類大肆捕殺野生動物,破壞它們的棲息地,造成生態失衡,原有物種之間的制約關系消失,才是造成更多疾病爆發的源頭。”

  主題決定成效,《戰疫史志》專題在封面新聞客戶端閱讀量達2200萬+,全網傳播超1.5億,收到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智在即時化的策劃

  全媒體時代,搞好重大主題宣傳,不僅需要精准確定主題,還需要根據受眾信息需求及時調整策劃內容。這是傳媒的一種態度,更是一種智慧。眾所周知,互動已成為大眾化信息傳播的基本需求和標志,受眾不僅僅滿足於獲取信息,還需要表達自己的見解。筆者了解到,《戰疫史志》的策劃是開放式的,根據受眾的需求,及時增加、調整內容。“人類發展啟示錄”中的《被忽視的光緒十六年冬季的傳染病》《110年前東北鼠疫:伍連德首次使用現代醫學方法四個月扑滅》等文章,就是編者根據讀者提供的信息和線索,及時安排的。對於策劃的即時化,《戰疫史志》專題給出的策略就是,“通過傳播真實、權威的信息,用專業的方式做好輿論引導工作,但如果要表現專業,首先就是要深入一線,在集納各方信息過后,權衡利弊,然后站在媒體自身的角度,形成報道。”在新聞生產的源頭解決互動性問題,是《戰疫史志》專題在大眾傳播過程中的智慧之道。

  智在學術化的呈現

  全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其實更為注重專業化。因為在網絡新媒體、自媒體海量信息的沖擊下,信息已呈現碎片化,新聞已成為易碎品。如何突破這一窘境?學術化追求成為未來大眾傳播的可行性方向之一。有專業人士評價,《戰疫史志》有著一種媒體文本上少有的“學術氣質”。其知識密集,內容專業,旁征博引,來源權威。10多萬字的內容,引用了上百份學術專著、論文或專業性文章。比如,“文藝繁興啟示錄”中的文章《疾病如何被隱喻:瘟疫的審美化和污名化》,即研究和參閱了蘇珊·桑塔格的《疾病的隱喻》《反對闡釋》、米歇爾·福柯的《臨床醫學的誕生》、弗雷德裡克·F·卡特賴特和邁克爾·比迪斯的《疾病改變歷史》、凱蒂·洛芙的《暮色將至:偉大作家的最后時刻》等多部專著。此外,42個文本還參考了大量人類歷史上的名著,如雷蒙·戴蒙德的《槍炮、病菌與鋼鐵》、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等。當今學術界和專業期刊上的最新學術研究成果,也在文本所附的參考資料中有所涉及。這樣,既提高了文章的嚴肅性、權威性,又有效避免了碎片化信息的負面影響,成為學術話題通過報道進入尋常百姓家的有益嘗試。

  智在故事化的傳播

  “1341年,28歲的喬萬尼·薄伽丘回到了佛羅倫薩”“眼下有些陌生的家鄉讓人欣喜——剛修好的深紅色環形城牆高6米、全長8公裡。全新的市政大廳,紅磚白牆非常氣派”“但薄伽丘並不知道,自己有生之年竟看不到這座雄偉教堂的封頂之日”,這是《戰疫史志》“文藝繁興啟示錄”中的《黑死病肆虐下的“生之向往”〈十日談〉吹響文藝復興號》一文的開頭部分。封面新聞的這組報道,做到了“主題的新聞化”和“新聞的故事化”,每篇報道既有嚴肅的主題,又穿插著動人的故事。在全媒體時代,故事化表達是大眾化傳播的應有之義。大眾關心的主題、生動精彩的故事和令人難忘的細節,是提高傳播有效性的必由之路,也應成為主流新媒體的價值追求。在《戰疫史志》中,從大英博物館中的古代埃及木乃伊,到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2100年前的女尸﹔從歷史上的天花、鼠疫、黑死病、瘧疾,到現代的艾滋病、埃博拉病毒﹔從名家畫作上的瘟疫,到影視劇中的流行疾病……無一不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使新聞傳播更加生動、可感。“須知,我們的現在,正決定著未來”,這是《戰疫史志》“開欄語”中的一句話,也使我們看到了公共事件大眾傳播的未來發展方向。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