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濟南報業全媒體記者:"我在一線"是最好的誓言

劉芳
2020年04月07日11:41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我在一線” 是最好的誓言

  過年期間,濟南報業全媒體記者張帥(右)前往機場,跟蹤採訪濟南市馳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及家屬情況。

  聞令而動,聞鼓出征!

  他們放棄團聚、收起牽挂,毅然挺身而出、堅守新聞一線,濟南城鄉的每個角落都有他們忙碌的身影﹔他們主動請纓,到最辛苦、最勞累、最危險的前線,濟南疫情防控的重點區域在哪裡就沖到哪裡﹔他們用腳步丈量,與時間賽跑,不論白天黑夜,一天24小時堅守,將時代的聲音傳遞,將歷史的瞬間定格。

  “我在一線!”這句話成了他們最值得驕傲的宣誓與表達。雖平凡,卻溫暖如光。他們有一個名字,那就是濟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沖鋒號響 勇往直前

  “爸媽,對不起,我這邊有緊急情況,可能不能趕回去過年了。”1月24日除夕,濟南報業全媒體記者李雪梅萬般糾結地撥通了遠在棗庄的公婆電話。挂掉電話,她從早上9點至次日凌晨2點,17個小時無間斷跟蹤新冠肺炎疫情信息。與此同時,濟南市確診了兩例新冠肺炎感染病例,當天晚上,濟南報業全媒體記者李鵬、崔健立即趕到濟南市疾控中心,採訪病毒檢驗所檢驗人員及新冠病毒樣本檢測的全過程,而結束採訪時已是正月初一的凌晨。

  戰“疫”以來,這樣的場景已成為濟南報業全媒體記者的工作常態。在他們的“畫面”中,有人在定點醫院的病房裡與病毒日夜奮戰,有人主動下沉到社區堅守基層防控第一線,有人主動發起“加油武漢”的愛心捐贈,有人為千裡馳援的白衣戰士而高歌,有人忙碌在復工復產熱火朝天的工地上……一線記者將這些普通人的戰“疫”故事作為時代的樂章,忠實記錄下來,引發廣泛社會共鳴。

  而這些拼搏和奮斗的背后,是多少“舍小家顧大家”的遺憾與忍痛卻鮮為人知。

  2月2日,是濟南報業全媒體記者張帥人生中最不願面對的日子。腦血管和高血壓疾病——這兩個經常在採訪中被提及的詞匯,降臨到她的母親身上。清晨時分,母親突然陷入昏迷,隻有氧氣罩下極不均勻的呼吸。母親人生的最后一段路,對於張帥所有的囑咐都是“好好干”,責任扛肩頭,悲痛藏心間。料理完母親的后事,那個熟悉的身影又出現在抗疫報道一線。“孝女必不忘所托,盡忠、盡孝,立志以報家國。”張帥說。

  1月28日,是濟南報業全媒體記者祝田園與丈夫結婚13周年的紀念日。這一天,身為急診科醫生,她的老公在臨床一線救治病人,她沖到新聞一線採訪疫情。這一天,可能沒有鮮花,但他們卻更默契了:為了同一件大事而堅守崗位,有意義!

  放心出征 信心百倍

  “老婆,我要隨濟南市第四批醫療隊出征湖北,晚上就走。”“老公,你放心出征,我照顧好孩子和家人,等你勝利凱旋!”雖然嘴上說著“放心”,但妻子汪清榮對隨濟南市第四批醫療隊出征武漢赴前線採訪的濟南報業全媒體記者宋吉男仍然滿是牽挂。

  當天上午接到出征通知,汪清榮就幫丈夫把行李准備好,叮囑他在前線一定做好防護。在飛往湖北的萬裡高空,宋吉男迅速進入角色,開啟了“戰斗”模式,沒下飛機就採訪出圖文並茂的第一篇報道。在湖北黃岡的50多天裡,宋吉男親眼見証了濟南援鄂醫療隊的奮戰抗疫,他通過手中的鏡頭、紙、筆,第一時間向家鄉人民發回實時報道,為戰“疫”留下彌足珍貴的記錄。

  宋吉男在千裡之外的新聞前線戰斗,濟南報業集團關心關愛小組則用“多幫一”的方式牽挂著他的家庭,解決著家裡的實際困難。“謝謝單位和組織的關心,有后方的強大支持,我一定信心百倍地投入前線戰斗,踐行一線記者的責任與擔當!”在與后方視頻連線時,宋吉男感激地說。

  或許他們只是所有奮戰在新聞一線的一員,但就是這樣一位位看似普通的“逆行者”,化身成為一束光溫暖著這個世界,照耀著這個世界。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