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送遼醫”策劃創作——
沈陽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緊抓共情點匯集凝聚力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遼寧省醫療隊2054名白衣戰士出征湖北。沈陽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策劃推出“十送遼醫”系列新媒體產品,不僅燃起4000多萬遼寧人的熱血,也引發了網上網下的共鳴,光明網、中青看點、新浪、網易等百余家中央媒體和門戶網站紛紛轉發,創下全網6000萬的閱讀量。
破題:厚積薄發
“十送遼醫”新媒體產品,以遼寧省醫療隊十次出征的文字、圖片、視頻素材的積累為制作基礎,以受眾不斷發酵、升華的情感為主線,整合歷次出征人數、支援詳情,以真實的鏡頭語言還原呈現,策劃在先、思路清晰、厚積薄發。
2月9日,沈陽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制作了《15日內七次沖鋒!點贊遼寧1382名逆行人》產品,其中“七次沖鋒 感動閃回”視頻感人至深。沈陽日報微信公眾號以《遼寧,了不起》為題轉發此稿,閱讀破10萬+,更多網友為遼寧醫療隊點贊,網絡上開始有“欠遼寧一個熱搜”的說法。
新媒體應該成為一個凝心聚力的平台,第七次沖鋒獲得的讀者反饋讓“出征”這一題材不再是一次次簡單的出發,而是凝聚了民心,是遼寧省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和部署,不折不扣完成馳援湖北行動的體現。
借用受眾共知的“十送紅軍”共情點,“十送遼醫”成為策劃的主題詞。對新聞發展脈絡的主動判斷,也讓沈陽日報社搶佔了先機,找到了引爆點。
制作:借勢而為
“十送遼醫”策劃分為三部分:出征現場圖文、長圖、視頻。在採編布排方面,前方戰隊採集現場文字、畫面和視頻,后方文案單元側重提煉現場的情感元素並升華內涵,視頻單元側重從第一次到第十次的閃回渲染、視覺設計長圖突出十次出征的層層鋪排。
十次出征的視覺表達模式,意在體現“十送遼醫”的情感遞進,從一到十,正是不凡歷程的展現。當年,“十送紅軍”,寄托的是救亡圖存的父老期望﹔如今,“十送遼醫”,勃發的是不計得失的長子情懷。一方面展示出遼醫出征的精神氣勢﹔另一方面將鏡頭落細落小,呈現真實的感動。
長圖的制作側重准確與圖片達意,視頻的剪輯則處處展露著匠人匠心,從歷次畫面的甄選到數字情況的核對,再到對背景音樂的選擇,一個個細微的處理無不體現出沈陽日報社編輯們的用心。
反響:激起共鳴
除沈陽網、沈陽日報微信公眾號、沈陽晚報微信公眾號、沈陽網微信公眾號外,帥正新聞客戶端、沈陽發布官方微博等媒體也在第一時間推送了《十送遼醫!再披“白甲”赴荊襄 不破“新冠”終不還!》。遼寧衛視還在2月18日《遼寧新聞》后播放了《十送遼醫》3分18秒完整視頻,並在各頻道多輪次播出。人民網、光明網、中青看點、新浪、網易、騰訊、東方網等百余家中央媒體和門戶網站也紛紛轉發。
根據大數據智能檢索,從2月17日到19日,以“十送遼醫”作為關鍵詞進行全網搜索,共有百次以上轉載,評論反饋最高情感值達100%。廣大網友們的共鳴紛至沓來,網友翟泳留言,“十送遼醫戰鄂襄,我輩楷模寫輝煌”,網友木子留言,“看哭了,不求表揚不求熱搜,隻求平安回來”……
總結來看,《十送遼醫!再披“白甲”赴荊襄 不破“新冠”終不還!》的成功在於抓住了遼寧人民屢屢送別白衣戰士,情緒越來越飽滿的情感基點,並精准提煉出以“十送遼醫”為核心詞,視頻、視覺、文圖等多種形式的包裝為主題助力,視頻深藏“笑與淚”、長圖專注“起與始”、文案釋放“散與聚”,環環相扣,互為呼應,渾然一體。
包裝與制作,檢驗新媒體產品的策劃與制作功力,然而形式終歸要高度服務於內容。對於“十送遼醫”來說,其成功的內核還在於順勢而為、民心所向,精准地捕捉到“十送”這一新聞爆發點。
“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之一,優秀的作品往往可以不動聲色地完成這一使命。“十送遼醫”視頻及長圖作品,正是通過感人至深的新聞現場,一次次地感染著廣大受眾﹔用“再披‘白甲’赴荊襄”的出征,不斷地書寫出遼醫的擔當﹔用“不破‘新冠’終不還”的行動,詮釋著遼寧人團結一致、攻堅克難的精神力量。(記者 張席貴 通訊員 劉新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