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網絡文學IP:影視改編的"天然富礦"

王坤寧 李婧璇
2020年05月07日07:05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網絡文學IP:影視改編的“天然富礦”

網絡文學如何從故事向文化升級?如何打造爆款IP,實現網絡文學與影視的高效聯動?4月26日,被譽為“中國電視劇風向標”的2020春交會在線上啟幕,首次牽手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中國“網絡文學+”大會,用特別方式為文化產業注入強勁動能,除在交易會官網集中展示包括現實題材、傳統文化、歷史商戰、青春勵志等題材在內的30部優秀作品外,還舉辦網絡文學論壇,就上述問題展開探討,以期實現產業鏈銜接,打造融合發展的新模式。

“女性向”IP改編成爆款

2019年,電視熒屏和網絡平台誕生了多部爆款好劇。從《親愛的,熱愛的》到《陳情令》再到《慶余年》,無不是網絡小說改編作品。可以說,網絡文學IP已經成為影視改編的“天然富礦”,在電視劇、網劇的生產創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女性向”IP特指以女性群體為消費對象的作品。晉江文學城女性用戶的佔比約93%,在晉江文學城副總裁胡慧娟看來,“女性向”IP改編趨勢正濃。“近年市場上網絡文學IP改編數量約佔傳統市場總量的20%,其中源自晉江文學城的作品佔比大約超過半數。”胡慧娟說,如今網絡文學IP已經是現代影視來源的重要源泉之一,熱播影視劇很大一部分來自於自帶粉絲的網絡文學作品。“出自晉江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香蜜沉沉燼如霜》等優質‘女性向’IP改編作品,一改整年影視市場的頹勢。”

胡慧娟認為,“女性向”IP有著投資小、口碑好、回報率高的市場反響。根據部分統計顯示,近幾年,在電視及視頻網站上播出的最有影響力的100部作品裡,27部是來源於晉江文學城的“女性向”IP作品。“《親愛的,熱愛的》等作品受到了海外觀眾的極大熱捧,事實証明,相較於其他題材,‘女性向’IP作品更易被海外市場所接受,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文化的橋梁。”

網絡文學從故事向文化轉型

2019年,《長安十二時辰》火爆全網,該劇通過匠心制作,為觀眾呈現出了一個恢宏氣象的大唐盛世景象,人們通過該劇了解中華文化、感受中國精神。“《長安十二時辰》不僅在豆瓣上得到了高分,還成功實現了文化出海。”在阿裡文娛優酷劇集中心總經理謝穎眼裡,《長安十二時辰》就是一個從故事向文化轉型的典型例子,是一個“品質IP影視化改編跟平台互相成就”的標杆案例。“《長安十二時辰》在亞馬遜上以付費形式登陸北美地區,是華語劇首次以准同步形式付費。”

“無論網絡文學還是影視作品,核心還是故事和人物。”謝穎認為,消費升級時代,人們物質需求基本得到了滿足,開始追求精神世界,大家都在等更好的故事內容。許多好的影視劇成長於網絡,上升到文化,是通過網絡連載傳達他們對世界和人的認知,利用新鮮而年輕的視角重新解讀並傳播傳統文化。

如何通過生態平台為網絡文學產業持續賦能?騰訊影業、騰訊動漫戰略總監曹珉玥介紹,騰訊影業在IP打造上一直在探索,希望通過以IP構建為核心的文化生產方式去探索文化的價值和產業價值良性循環,共同打造中國文化符號。

謝穎則認為,好IP的授權商品可以通過IP去搶佔消費者,從而完成消費的轉化。像《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長安十二時辰》的衍生品授權都是以億計算的。

“優質的影視作品是可以反哺IP的。”曹珉玥說,在《慶余年》播放期間,原著在起點讀書APP上單書的在線閱讀收入均增長了50倍以上,讓跨平台的不同場景用戶因為故事去互相討論。

精品化是關鍵

“無論是網絡文學還是改編成影視作品,都應該是追求精品化的作品。”愛奇藝副總裁、自制劇開發中心總經理戴瑩坦言,精品化是網絡文學與影視高效聯動之路。

論壇上,與會者也一致認為,要想很好實現網絡文學與影視的高效聯動效應,優質的網絡文學作品是基礎,而影視改編的專業化程度和精細化孵化能力則是一個作品成功與否的關鍵。

“現在內容創作越來越回到內容本身。”曹珉玥說,“《慶余年》播出后,最先出圈的是編劇王倦,受到追捧的背后正是觀眾對於好劇本、好內容越來越強烈的渴望投射。”

“一個好IP具有完整的故事,鮮明的人物,手法、人設和故事有創新,這樣的作品才能夠有影視改編的機會。”在戴瑩看來,改編就是在挖掘網絡文學裡面精品的內容、人物和故事設定,“通過改編把這些作品做成精品化內容,這樣才能產生很好的效應。”

戴瑩表示,在IP改編的過程中,他們會注重數據基礎,人物的設定是否有創新、故事的敘事是否有很好的創新以及正確的價值觀導向等。“一個IP之所以被大家喜歡,其實是因為它已經有了很好的數據積澱。人物和故事內容豐富,有延展性,在市場上改編后也更容易得到好的反響。挑選了IP以后,就要考慮怎麼能夠從文學的核心受眾,去影響到影視受眾的普遍共情。”

“好的IP能夠做很好的轉換,也是產生生態聯動的基礎。”戴瑩說,《鬢邊不是海棠紅》就盡可能保留了原著的氣質,在筆墨、人物上下了很多功夫,用一個個精彩的人物串聯起一副民國眾生相。他們同時還制作了《鬢邊不是海棠紅》百科,普及京劇昆曲知識點,讓觀眾在欣賞作品的同時快速了解到相關傳統知識。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