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刊社融媒產品:立體化多角度 提升融合質量
“在網絡傳播不斷改變新聞輿論生態的今天,隻有主動變革新聞生產方式,用新手法、新形式、新語言組織融媒體報道,進行報道創新,才能不斷推出受用戶歡迎的兩會融媒體作品。”正如中國教育報刊社黨委書記、社長翟博所說,受疫情防控常態化影響,中國教育報刊社整合所屬“兩報四刊三網兩端”及新媒體矩陣的內容資源、採編資源、平台資源、傳播資源、人力資源,將兩會報道做出深度和新意,不斷推出受用戶歡迎的兩會融媒體作品。
截至5月24日19時,中國教育報刊社(報網微端)各平台累計發布兩會報道230篇(不包含移動端各平台重復發稿數),總閱讀量1.3億次,10萬+文章總數130篇,其中過千萬2篇,過百萬10篇,單篇最高閱讀量2116萬。
從謀劃到落實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又是教育改革發展一個具有標志性、轉折性意義的年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此次特殊背景下的兩會報道,是對媒體的一次大考。
對此,中國教育報刊社提前策劃、整體布局。據中國教育報刊社總編輯陳志偉介紹,此次兩會報道,中國教育報刊社常態化運行的中央編輯部把報道功課做在前面,提前策劃報道方案,並實行報、刊、網、端、微、屏採編全天候、一體化的統一指揮調度體系,集中調度各部門協同內容生產和平台分發、推送,形成專業、快速、立體的全媒體報道格局。
同時,整合資源,抓好落實。每天10點半,從輿情研判會開始,策劃、採訪、編輯、發布、傳播、評價……中央編輯部全程掌控新聞生產和傳播的每一個流程。報紙、雜志、網站、客戶端、微博微信、平台號……中央編輯部統籌協調所有媒體的版面、欄目和稿件。上會記者、后方記者、媒體編輯、技術編輯、評論員隊伍、傳播推廣隊伍……中央編輯部統籌指揮從全社抽調的超百人的採編隊伍。
從文字到直播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今年兩會期間,中國教育報刊社組織報道組,推出了“代表委員對話駐村第一書記”大型融媒體報道。
其實,自2015年開始,每年兩會,中國教育報刊社各編輯部的記者、編輯都會從幕后走上台前,擔任起節目主持人、攝像師、剪輯師的角色。與往年不同,由於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2020年《兩會E政錄》欄目採取一名主持人遠程視頻連線代表委員的方式進行,並在網站和客戶端直播。
兩會期間,中國教育報刊社繼續發揮權威、專業的傳統優勢,圍繞群眾關切,採寫推出了一大批有特色、有見地的系列報道。“聚焦打好教育脫貧攻堅收官戰”“聚焦疫情下的高校畢業生就業”“聚焦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系列報道,有深度、有廣度,彰顯了媒體報道的格調和品格,頗受好評。
從紙端到“指端”
一小時內,閱讀量突破10萬!5月24日中午,《中國教育報》移動內容團隊制作的融媒體圖文可視化報道《中國教師抗疫圖鑒》一經推出,便在網絡上瘋狂刷屏。
“在無光時,他們便是炬火!”“將來,我也會像我的老師一樣,護著我的學生。”“哪有什麼歲月靜好,隻不過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看完淚奔!師者高尚!”不少網民在報道下方留言,向教育工作者致敬。
從紙端到“指端”,此次兩會報道,中國教育報刊社堅持移動優先、新媒體優先,前方后方協同,網上網下聯動,將一網(中國教育新聞網)、兩端(中國教育之聲客戶端、中國教育報客戶端)和中國教育報微信微博、平台號等新媒體矩陣,作為兩會宣傳報道的最前端,所有新聞第一時間在網站、客戶端、微博微信及平台號上發布。在移動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開設兩會重點欄目,包括《兩會聚焦》《兩會熱點》《兩會熱搜》《兩會伴讀》等。全天候發布了大量權威、及時、有用的兩會報道,移動端多項關鍵數據創下新高。
除了“兩報四刊三網”的日常出版、更新外,中國教育報刊社客戶端、微信及各個社會化平台在今年的兩會報道中也都保持著實時更新,通過以中國教育報微信為核心,輻射頭條號、微博、一點號、抖音、快手等10余個社會化平台號。
從單打獨斗到“一魚多吃”
視頻報道是中國教育報刊社提升2020年兩會宣傳報道傳播力、影響力的一大重點。一次採訪、多元生成,從傳統的單打獨斗到“一魚多吃”,中國教育報刊社整合資源、渠道、流程和人力,發揮網端微屏自身特點,推出了多篇頗具品質和格調的報道。
以“駐村第一書記對話代表委員”融媒體報道為例,中國教育報刊社融媒體報道團隊分成7路,每個團隊3至4人,走進未摘帽的貧困縣,一次性採集素材,然后根據報紙、微信、客戶端等不同介質的屬性,生產出有供報紙使用的整版嚴肅深度稿,有供移動端輕閱讀的推文,有即時的視頻連線直播,有精加工、頗具看點的短視頻小故事,力求將兩會報道的影響力做到最大。
同時,老牌欄目《兩會E政錄》的內容圍繞教育脫貧攻堅、線上教育、大學生就業、幼小銜接等兩會熱點教育話題,還將代表委員的精彩觀點剪輯成短視頻、微視頻,借助騰訊視頻、今日頭條、抖音、快手等平台進行差異化傳播……以多種形式呈現,集體發聲、形成聲勢,全渠道提升新聞產品的品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