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雲上”講述中國戰疫

人民日報進校園:對話時代青年 共敘家國情懷

周卓斌
2020年06月01日06:4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對話時代青年 共敘家國情懷

  “與人民共情,就是當你看到群眾有困難時,有想幫他解決問題的沖動。”這是人民日報新聞協調部副主任、前線報道組副總指揮汪曉東的抗疫感慨。

  “一張好的攝影作品,應該讓觀看者凝視,進而激發思考,產生瞬間或者長久的感動和溫暖。”這是堅守武漢近3個月的人民日報總編室90后攝影記者張武軍的前線心得。

  “醫生以白衣為戰袍,記者以鏡頭為鋼槍。人民日報的每一張照片每一篇報道,展現的都是媒體人的社會責任與使命擔當。”這是復旦大學張欣同學的在線留言。

  “感謝這場視頻連線活動,讓我們對發生在華夏大地上的這一壯舉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是清華大學張鈺涵同學的觀后感受。

  五四青年節前夕,“人民日報進校園”雲中版系列活動推出,以“與人民共情”“擔媒體使命”“展青春力量”為題,分3期邀請人民日報全媒體方陣中參與抗疫報道的記者編輯,與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等高校的青年學子共聚雲端,探討大戰大考中的家國情懷、媒體責任、青年成長。

  “要把人民日報辦得更好,擴大地域覆蓋面、擴大人群覆蓋面、擴大內容覆蓋面,充分發揮在輿論上的導向作用、旗幟作用、引領作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人民日報社對外交流合作部主辦的“金台書聲”讀書會創辦以來,堅持走出編輯樓,邀請社會各界一起深讀黨報、深讀時代。“人民日報進校園”雲中版系列活動,就是一次新探索。

  大戰大考大課堂。廣泛征集“四類人員”信息的全媒體行動,黨報攝影人領銜為4.2萬名支援湖北醫護人員拍攝肖像的空前行動,任仲平文章《風雨無阻向前進》的精神內涵,《一線抗疫群英譜》欄目的幕后故事,“俠客島”短視頻《武漢派出所裡的哭聲》的社會影響,新媒體產品“武漢Vlog”系列的傳播風暴……黨報人親歷的中國戰疫、深懷的人民立場,打動了在線交流的青年學子。

  “人民日報進校園”雲中版系列活動,邀請國家援助湖北抗疫醫療隊成員、北京協和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周翔和骨科醫師楊陽,剛剛榮獲全國五四青年獎章的“最美快遞員”汪勇,大學生抗疫志願者盛忠凱、陸一歆等,在線講述抗疫故事和心路歷程。活動嘉賓、對外經貿大學教授廉思評價,這場特殊的抗疫斗爭,既是飽含勇毅大愛的集體記憶,感知民族精神的共情課堂,也是升華家國情懷的互動錘煉,青年一代成為抗疫中堅,引發社會關注。

  將大戰大考教材與高校網課平台結合起來,將一線戰疫故事與青年成長結合起來,將家國情懷與時代精神結合起來,活動在學子間激起共鳴。活動經人民網、人民視頻、人民日報客戶端等平台同步播出,在線觀看總量近400萬,首期兩小時留言上千條。

  清華大學李振浩留言:“我感受到了人民日報的溫度。將人民群眾的事作為大事,關切人民所關切的,與人民共情。”復旦大學施暢點贊,新聞工作者“為了離真相更近,就要離現場更近,離人民更近”。廈門大學馬丹鳳認為:“人民日報記者體現了面對疫情時的無畏、剛毅,和面對人民時的柔情、貼心。”武漢大學羅可玥寫道:“我們這代人面對疫情大都心懷家國,勇敢擔起了社會責任。”中國傳媒大學張若凡思考:“這場防控疫情的阻擊戰,淬煉岀一個個青年英雄。”中國人民大學李寅感慨:“家國是我們永恆的主題,也是我們的時代擔當。”

  “聽了讀書會,時時淚沾襟﹔此事有意義,錘煉黨報人。”人民日報退休老記者劉杰看了活動,留下感言。戰疫情,秉鐵筆,致青春。“把億萬人民抗疫的信心和力量凝聚起來”,主流媒體的使命擔當與時代青年的家國情懷,同頻共振。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