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報道實踐讓新聞學子更有主心骨
李玉潔是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的一名大四學生,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她跟隨學院老師參與了一些相關的新聞報道實踐,對疫情中的信息傳播、疫情輿情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在武漢,像李玉潔這樣的新聞傳媒類學生還有不少。位於武漢的新聞傳媒院校,也通過推動線上招聘、引導學生就業等途徑積極應對,為畢業生尋一個美好的“未來”。
新聞中感受力量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今年受疫情影響,學生們的就業壓力有所增加。從學校層面來說,為了促進新聞傳媒類畢業生就業,學校不遺余力。據武漢體育學院新聞傳播學院黨委書記童鑄介紹,近年來,他們發揮體育院校的體育資源優勢,使新聞傳播專業本色與體育特色相融,培養體育傳媒人才。即使疫情嚴重時,該院也通過網絡平台引導學生就業。
“不同於線下的校園招聘會,用人單位和學生很快就能達成意向,網絡招聘流程更復雜。”湖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輔導員覃紅英說,湖大新聞學院的畢業生從大三結束的暑假開始專業實習,學院的就業動員與專業實習同步開展,學生的擇業就業也是在新聞傳播類崗位的實習實踐中同步進行。今年,學院將考研、就業等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分類,通過有針對性地發布信息,加強指導,引導學生們實現就業。記者了解到,也正因如此,在學生層面,更多的同學參加了抗疫新聞實踐。
李玉潔參加的新聞報道實踐,是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和澎湃新聞聯合推出的特別策劃《@武漢——抗疫故事接龍》,通過記錄在武漢與疫情搏斗的人們,呈現出他們在疫情之中的經歷、心情與感悟,以及面對生命考驗的自我重建。據指導老師、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副教授周婷婷介紹,作為學生們的特殊實習項目,該項目集結了學院大三、大四的18位同學形成核心報道團隊。
李玉潔採寫的稿件《一位山城姑娘的江城“守望”》,講述了在武漢生活12年的重慶姑娘文子,剛開了一家兒童眼科診所,就受疫情影響提前歇業。她在艱難應對門店租金、員工工資的同時,還向武漢一線醫療單位及留守醫院的家長、患兒捐贈了許多口罩。與此同時,文子也在探索線上運營新模式,尋求新發展。
“每次覺得艱難的時候,就想到文子。”李玉潔說,她和文子一樣,都堅信“櫻花和熱干面,都會有的”。
去媒體的仍然佔多數
覃紅英告訴記者,疫情期間媒體的報道,特別是那些在一線的“90后”青年記者,給學生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學新聞傳播的學生,有一種本領是對於新聞的敏感。疫情報道會讓他們反思自己的所學及今后的就業方向。”談到疫情對學生的影響,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本科生工作辦公室主任劉思維說,一般而言,明確就業的學生,在去年秋招時已積極應對解決了,發展方向不夠明確的學生繼續思考、尋找機會。
與此同時,劉思維也明顯感覺到各項就業幫扶措施的作用,包括國家層面、地方政府層面及學校層面的幫扶。“例如研究生擴招就是一大利好消息。還有,很多單位去年秋招來過了,今年還繼續開放崗位給畢業生,這都是國家政策的引導。”劉思維說,由於學院的專業特色較為鮮明,每年到報社、雜志社、電台、新媒體等媒體單位的畢業生仍然佔多數。此外,也有不少學生選擇到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及大型企業工作。整體而言,學院畢業生的就業選擇較為豐富。
因為在去年的校園招聘中,已經與武漢一家國企簽約,湖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大四學生田西貝的壓力要小一些。田西貝告訴記者,畢業后將主要從事黨建宣傳等方面的工作。疫情期間,她一直留意媒體報道,非常欽佩和感謝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黨員干部和工作人員,包括醫護人員、志願者、記者等,各行各業都在盡職盡責。特別是方艙醫院的“讀書哥”,淡定寧靜,善良真摯。“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也要努力這樣。”田西貝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