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融合實驗室,新動作帶來哪些新影響
編者按:2019年11月6日,為適應全媒體時代發展需求,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強化科技支撐,科技部決定批准建設“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傳播內容認知國家重點實驗室”“媒體融合生產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和“超高清視音頻制播呈現國家重點實驗室”,受到行業高度關注。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各有側重、各具特色,是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國之重器”,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啟動半年來,4個實驗室怎樣運行?重點項目進展如何?又將怎樣影響傳媒業深度變革?一起來聽聽來自實驗室的第一手分享。
傳播內容認知國家重點實驗室:
“三個方向”助力優質內容
以人工智能研究為核心,圍繞主流價值觀精准傳播理論科學與計算、內容智能審核和風控評級、基於內容傳播領域的國家網絡空間治理等3個方向開展傳播內容認知的應用基礎研究工作
傳播內容認知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中宣部指導、科技部批准建設的媒體融合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由人民日報社主管,人民網承建。媒體融合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1月25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發表重要講話精神的重大舉措,也是順應“四全媒體”發展趨勢、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重大舉措。
今年4月23日,“傳播內容認知國家重點實驗室專題交流會”在線召開,重點實驗室主任葉蓁蓁與行業專家、重點實驗室成員圍繞“新的社會分工將定義媒體未來”展開交流。此時距離重點實驗室獲批有近半年的時間,雖然建設期正逢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但重點實驗室建設工作一直在向前推進。
人民網重點實驗室堅持開放合作模式,勤修內力與苦練外功相結合。重點實驗室成員多次前往人工智能領域領軍高校、科研機構溝通交流,召開專題研討會,了解相關領域科研進展,學習先進經驗。同時,按照“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建設原則,重點實驗室邀請高校、科研機構參與平台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成果轉化、學術交流等。
全媒體時代,媒體發展的驅動力從以內容為主轉變為以內容和技術雙輪驅動,技術在媒體發展中的作用變得空前重要。隨著5G、AI等新技術的發展,內容生產方式多樣、傳播渠道多維、接收終端多元,但同時也帶來了虛假有害內容增多、內容審核難度加大等問題。
媒體與輿論引導不僅影響大眾對現實世界的認知,也影響其價值取向與行為方式。圍繞媒體融合國際前沿研究,根據我國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需要,重點實驗室以人工智能研究為核心,圍繞主流價值觀精准傳播理論科學與計算、內容智能審核和風控評級、基於內容傳播領域的國家網絡空間治理等3個方向,開展傳播內容認知的應用基礎研究工作。通過探索主流價值觀認知體系,提升全媒體內容傳播的效率和品質,實現優質內容精准傳播、深入人心﹔通過多模態內容的智能識別與治理,提高預判力和把控力,加強全媒體內容審核,遏制虛假有害信息傳播,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符合人民利益的網絡空間。
媒體融合生產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科技引擎為融合注入澎湃動力
密切關注5G等前沿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以傳輸變革為牽引,向數據存儲、計算及應用創新延展,著力在空間數據媒體應用、物聯網新聞數據計算模型等領域實現突破
2019年11月,科技部批准新華社建設媒體融合生產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當年12月11日實驗室正式揭牌運行,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建章立制。設計“1+1+N”規章制度體系,即一份學術委員會章程、一套實驗室運行管理辦法及系列專項制度。目前,實驗室資金管理、科研管理、人員管理、儀器設備管理等10多項規章制度已起草完成。
推進科研。精心制訂實驗室2020年度科研計劃。定制化智能語音交互實現模式、基於深度融合模型的新聞生產領域文本自動生成及評估技術、視頻內容理解技術與圖像視頻描述文本生成技術等多個課題進入研究實施階段。相關課題已獲得7項軟件著作權,申報兩項專利,編寫首個新聞領域的內容標注的行業規范草案,向國際頂級會議期刊投遞6篇論文。推出《疫情防控中:中國“熱起來”》衛星新聞數據融媒體產品等多項總瀏覽量過億次的報道應用成果。
功能升級。智能化編輯部已啟動運行,智能化演播廳、全息感知智能交互系統、短視頻智能生產平台系統、情緒流新聞車媒體系統等功能區正在進一步升級。
對外合作。與中科院計算機所、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單位對接開展合作研究,並取得初步成果。
媒體融合生產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在密切關注5G等前沿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以傳輸變革為牽引,向數據存儲、計算及應用創新延展,著力在空間數據媒體應用、物聯網新聞數據計算模型等領域實現突破。
超高清視音頻制播呈現國家重點實驗室:
打造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超高清技術創新鏈
聚焦超高清電視制播、融合媒體傳播分發、視音頻服務安全等前沿媒體科技,開展基礎研究、應用示范和應用實踐,打造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超高清技術創新鏈
2019年12月6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在上海國際傳媒港舉行了超高清視音頻制播呈現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啟動儀式。該實驗室是由科技部批准建設的我國首個超高清視音頻制播呈現國家重點實驗室,聚焦超高清電視制播、融合媒體傳播分發、視音頻服務安全等前沿媒體科技,開展基礎研究、應用示范和應用實踐,打造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超高清技術創新鏈。
2019年12月7日,實驗室在上海交通大學組織了第一次高水平學術活動——“5G+4K/8K+AI媒體發展高峰論壇”。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中國科學院院士毛軍發等出席了論壇,並分別發表了網絡安全、人工智能前沿發展的專題學術報告。
實驗室積極開展“5G+4K/8K+AI”研究創新,參加春晚5G+4K傳輸試驗、國慶70周年超高清轉播、5G新媒體平台等先進媒體科技實踐,所研發的4K超高清測試序列已被納入國際電聯ITU國際標准,5G背包應用於國慶70周年等重大轉播活動。同時廣泛參與國家重大科技研究課題,先后承擔2019年度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究計劃“科技冬奧”“寬帶通信和新型網絡”等重點專項任務。在“科技冬奧”重點專項中,實驗室牽頭承擔“冬奧超高清8K數字轉播技術與系統”研究項目,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研發8K超高清轉播技術﹔“寬帶通信和新型網絡”重點專項中牽頭承擔“4K超高清電視制播系統研制”項目,研發面向未來的IP化超高清制播、存儲及智能制作技術。
此外,實驗室還積極參與2020年度科技部“現代服務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示范”重點專項、發改委“5G創新應用提升工程”等重大科技工程。
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
為全媒體傳播體系構建貢獻智慧
近期將主要在媒體融合傳播與未來形態、媒體融合的服務模式、媒體信息智能處理三個研究方向展開深入研究
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是科技部2019年11月6日批准建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由教育部主管,依托中國傳媒大學進行建設。
實驗室將致力於創建媒體融合與傳播理論及服務模式,引領媒體融合與傳播領域的科研創新,搭建面向媒體融合與傳播領域發展趨向的先導實驗環境,培養媒體融合與傳播領域的高端專業人才,服務中國特色的媒體融合縱深發展。
實驗室將結合自身功能定位,突出重點,著力推進以下工作:聚焦媒體融合領域重大科學前沿問題和國家社會發展的重點需求,開展可能引發媒體傳播格局重大變革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推進中國特色媒體融合傳播理論體系建設,探索媒體融合專業高精尖人才培養模式。基於復雜系統科學、網絡科學、社會學、傳播學、管理學、認知心理學等基礎理論和媒體信息智能處理、大數據分析等關鍵技術,著重探索媒體融合傳播系統的結構變化,進而建構基於中國實踐和傳播經典研究的理論模型,為全媒體傳播體系構建貢獻智慧。
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展示中心
近期,實驗室將主要在媒體融合傳播與未來形態、媒體融合的服務模式、媒體信息智能處理三個研究方向展開深入研究。(本文內容分別由人民網國重運管中心、新華社新媒體中心、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傳媒大學提供,轉發請注明來源為中國記協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