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難中尋機,擇業更多樣

疫情之下的特殊畢業季 新聞傳播專業學生就業呈現新特點

2020年06月17日07:10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疫情之下的特殊畢業季,新聞與傳播專業學生就業呈現新特點——難中尋機,擇業更多樣

近日,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發表了一封致廣大校友的倡議書,希望能夠發揮廣大校友的優勢,為本校今年本碩畢業生就業提供必要的幫助。截至5月25日,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本科生就業率為35.17%,簽約率為14.48%,研究生的就業率為48.53%。

消息一出,引起傳媒界、教育界廣泛關注。疫情之下,今年的新聞與傳播專業畢業生都面臨哪些難題?學校又應該如何給予幫助?目前中國傳媒業正處於新舊時代交替的變動時期,社會與媒體的巨大變化對新聞專業學生就業有哪些影響?

疫情增加就業難度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就業率腰斬!新聞一出,就引起了熱議,事實是否真的如此嚴重呢?

在看到這則新聞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匡文波立即聯系了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了解情況。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時,匡文波介紹說,在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就業相關數據中,有部分學生升學、出國或自己創業的數據尚未來得及計算在其中。“高校就業率的統計數據是指拿到工作單位錄取通知並簽了三方協議、上傳到省市就業系統的數據,一般在年底才算最終確定,此前發布的數據是5月25日統計的,所以只是階段性數據。今年因為疫情等原因,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研究生復試、公務員考試等都在推遲或延期,拿到錄取通知但暫未簽約的畢業生數據在系統上暫時體現不出來。就業數據是動態的,目前依然是畢業生找工作的黃金期,所以說就業率‘腰斬’並不准確。實際上,據我了解,該學院的最新就業數據顯示還是不錯的。”

疫情是影響今年畢業生就業的關鍵詞。2020年畢業季,求職、面試、簽約等所有節奏需要重新調整。中央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趙麗芳告訴記者,中央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20年共有畢業生162人,截至5月底,本科生和碩士生就業率均在50%左右。與往年相比,今年畢業生就業周期整體拉長兩個月左右,根據學生反饋的就業進展,學院整體就業情況還比較樂觀。不同學校,畢業生就業面臨的難點不太一樣。就趙麗芳了解到的情況來看,他們學院畢業生主要遇到的問題是就業周期滯后、心理焦慮加劇和不確定性增強。

在疫情沖擊下,今年大學生就業市場的供需兩端均受到了一定影響。南京曉庄學院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孫濤告訴記者,影響主要表現在需求量顯著減少、靈活就業的難度加大,同時一些選擇自主創業的學生,面臨的客觀條件限制更多了。

流向結構化特征明顯

“近5年,我們畢業生的就業數據總體保持穩定,本科生在90%左右,研究生100%。本科生選擇升學的比例與前5年相比有所提高,2018—2019年,國內升學加國外(境外)留學的比例均超過50%。今年,已有33名學生拿到錄取通知和offer。新聞與傳播類專業整體流向結構化特征還是比較明顯的:升學+選調生+企事業單位+傳統媒體+互聯網行業。”趙麗芳向記者介紹了中央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畢業生的擇業流向。

目前,中央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開設新聞學、廣告學兩個本科專業,以及新聞學藏語實驗班本科專業方向。碩士生層次包括新聞學、傳播學學術碩士和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趙麗芳表示,本科專業各方向的就業率差別不大,就業去向有所差別。新聞學、廣告學兩個本科專業目前有將近一半的學生選擇升學讀研。新聞學藏語實驗班以民族地區媒體、選調生和企事業單位為主。

新聞與傳播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選擇呈現出多樣化、靈活性和多變性的特點,這是孫濤近年來對該類專業畢業生去向趨勢的觀察結果。他還注意到,現在傳統媒體需要的人才總量變低,進入主流媒體的學生在減少,同時各種新媒體發展迅猛,需要的傳媒人才不斷增長,吸納了相當一部分畢業生。

就業是一次雙向選擇,不僅學生在選擇工作,崗位也在選擇適合自己的人才。近幾年,復合型畢業生更加受到就業市場的青睞。

正如經濟領域的產品生產需要滿足不同層次的市場需求一樣,新聞與傳播人才的培養也是這個道理。在孫濤看來,現在企業既需要動手能力強、上手快的應用型人才,也需要具有良好理論素養及相應專業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孫濤就此提醒高校,需培養學生樹立靈活的就業觀,強化融媒體、跨媒體、全媒體能力和對“一專多能”人才的培養。

“具有全媒體理念、掌握多媒介表達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更加受青睞,除此之外,在某一領域具有專長,能攬‘瓷器活兒’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中也更具競爭力,比如過硬的文字能力、視頻能力、數據挖掘與處理能力等。”趙麗芳如是說。

“新聞與傳播專業學生的就業情勢,歸根結底是傳媒業的縮影。”匡文波認為,傳媒業大發展,就業則好,反之則難。解決新聞與傳播專業學生的就業問題,關鍵是要把傳媒業做大做強。鑒於傳統媒體式微已經是客觀事實,新媒體成了新聞學子就業的主體,所以,在教學上全面轉向新媒體教育是必走之路。

天高雲闊任我行

趙麗芳於1995年大學畢業。據其回憶,那時雖然已經有了就業雙選的自由,但當時的學生很少有雙選意識和就業意識,基本還是“等學校分配”“靠學校提供”。她感慨:“今天,學生入校就開始了就業意識的培養,比過去更積極、主動,機會也更多。”

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近一兩年畢業和剛找到工作的新聞與傳媒專業的畢業生。從他們的回答中,記者感覺到,興趣偏好和能否為他們帶來自我價值的提升,成為影響他們就業選擇的最大因素。

即便脫離了媒體行業,新聞專業依然受用

於安琪:新聞專業研究生畢業,現就職於房地產行業。

“畢業以后我綜合考量了薪金和職業發展方向,選擇進入房地產行業,雖然離開了媒體行業,但新聞專業的學習背景讓我具備了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組織能力。無論在哪個行業都需要表達、展示,能夠提煉關鍵詞和精准傳達是很重要的,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在職場中絕對算是加分項。”

選擇出國是想感受更多元的文化、教育

任婉雲:現就讀於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全球媒體傳播專業。

“在國內讀完本科后,我覺得就業還早,還是想讀書充電,一直很想感受不同國家的文化教育,而且如果以后工作,很難有出國長時間生活學習的機會了,於是就在本科畢業前申請了留學。畢業以后還是會回國,想從事媒體與廣告傳播方向的工作。”

結合志向和喜歡這個城市

蔣瀟:畢業於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現就職於東莞廣播電視台。

“我一直都向往做一名記者,臨近畢業的時候去過多個城市面試,最后考慮城市的宜居程度和生活成本等,選擇了在東莞工作。身邊同學就業選擇很多樣,有考研和出國讀研的,也有考公務員的,還有在游戲公司做宣傳方面工作的。”

首選是與專業相關的傳統媒體及相關單位,卻未能如願

譚卓(化名):畢業於浙江傳媒學院,曾在美國密蘇裡大學新聞學院交換一學期,主修跨文化新聞、經濟金融商業新聞。現就職於某互聯網公司,擔任輿情分析師。

“我首選是與專業相關的傳統媒體及相關單位,但是今年由於疫情影響,招考情況不太理想。於是我擴大了選擇范圍,開始嘗試互聯網公司貼近我專業的運營類崗位。基本上我向互聯網大廠投遞簡歷都能接到筆試邀請,我也向國企和事業單位投遞了簡歷,但是收到的反饋非常少,僅有一家事業單位反饋。最終,我收到的錄取通知有互聯網公司360、中視前衛以及一家廣告公司。

“我在選擇就業工作單位或公司的時候,首先會考慮崗位與專業匹配度、公司平台及發展前景。我的研究生同學目前就業情況不是特別理想,主要集中在互聯網公司、電商平台、企事業單位等(具體就業率還未統計出結果)。我們這屆研究生一共100名,目前已知在電視台、電台體制內的不超過10個。因為受到疫情影響,同學們普遍開始擴大自己的就業選擇面,仍在找工作的同學也有很多。”(見習記者 朱麗娜)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