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新聞媒體加強國家版圖意識建設芻議

閆鬆
2020年06月17日07:11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新聞媒體加強國家版圖意識建設芻議

什麼是國家版圖意識?國家版圖意識,主要指公民對國家疆域的認知、認同和自覺維護的意識。“地圖事,無小事”。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議,設立“國家版圖日”,推動國家版圖意識宣傳教育常態化。近年來,通過每年接力開展全國測繪法宣傳日暨國家版圖意識宣傳周等活動,樹立國家版圖意識漸漸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在國家版圖意識的宣傳教育中,新聞媒體的使命任務決定其任重道遠。同時,這對新聞媒體也是一個新課題,甚至自身也有切實加強國家版圖意識建設的迫切需要。

“問題地圖”頻入新聞媒體

新聞媒體和“問題地圖”有何關聯呢?據了解,近年來,“問題地圖”屢屢借助新聞圖片侵入各種媒體。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化地圖的應用無所不在,制作地圖的技術門檻大大下降,新聞媒體作為圖片的主要用戶,如果編輯國家版圖意識淡薄的話,非常容易使用刊有“問題地圖”的圖片。

自然資源部負責國家測繪地理信息管理工作。根據自然資源部公布信息,2016年和2019年由國家地圖管理部門曾兩次發布的地圖違法案例中,新聞出版單位尤其是新聞媒體,並不鮮見。新聞媒體錯發“問題地圖”主要表現在“錯繪國界界線、行政區域界線以及漏繪釣魚島、赤尾嶼等重要島嶼,隨意使用變形地圖等”方面。比如:2014年3月,廣東某報紙刊載的兩篇文章的配圖,由該社圖形設計人員從網站下載,並進行顏色編輯后作為配圖使用,存在錯將我國藏南地區、阿克賽欽地區繪入印度,漏繪釣魚島和南海諸島,漏繪重慶市界線等問題﹔2015年4月,貴陽某報社的兩篇文章的配圖由該社從互聯網上搜索下載,作為示意圖登載,存在漏繪台灣、海南、南海諸島等地區,中印界線嚴重錯誤等問題﹔2017年7月,某網站發布的“交互式一帶一路風險地圖”以及某國際智庫微信公眾號中登載的地圖未經審核,並存在錯繪國界線,漏繪我國釣魚島、赤尾嶼和南海諸島等重要島嶼等嚴重問題。

梳理已經出現的“問題地圖”案例可以看出,“未經審核”和“錯誤表示”是出現問題的兩個方面。正是因為相關新聞單位沒有經過審核,才會出現在使用的地圖上錯誤表示的問題。加上一些媒體在需要地圖圖片時,往往不能從正規渠道獲取,更容易造成不良影響。

因此,新聞媒體的國家版圖意識建設,關鍵在人。新聞單位採編人員的政治站位和法律法規意識培訓,已經成為緊要的任務。

提高站位 政治高度看“用圖”

國家版圖是一個國家行使主權和管轄權的疆域,包括領土和享有一定主權權利的國家管轄海域,也是反映國家疆域的地圖,體現了國家在主權方面的意志和在國際社會中的政治、外交立場,同國旗、國徽、國歌一樣是國家的象征。因此,地圖作為國家版圖的主要載體,新聞媒體在需要使用地圖時,就不能隻作為一般的圖片進行審核,而是要站在講政治的高度,時刻繃緊政治意識這根弦兒。

筆者對此有比較深刻的體會。2013年年底,一家行業類報紙在專版上刊發了一張全國性活動啟動的照片,照片是活動方提供的,共3張。編輯在選擇時,按照“擇優選取”的一般思路,選用了其中構圖較好,又有活動標識的一張。但大家都沒有注意到,這個活動啟動儀式的宣傳板上,橫向畫了一幅中國地圖,由於畫板的面積限制,這張地圖隻呈現了我國大陸陸地部分的輪廓。見報后,有關部門指出,圖片畫面中佔據重要位置的中國地圖上漏繪我國釣魚島、赤尾嶼、南海諸島,要求該報依法改正。該報對此非常重視,認為出問題的關鍵是編輯和各級審核隻重視了常規的要素把關,卻“忽視了地圖使用中應有的政治意識,致使問題出現”。事后,該報從機制上堵住地圖使用的漏洞,在相關採編制度中對地圖使用根據法律法規規定列出專門條款,並納入採編三審三校各環節的崗位職責中,成為採編工作的一項政治紀律。

上述問題在新聞媒體常見的使用“問題地圖”的現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數字時代背景下,面對來源多樣化的新聞圖片,編輯人員在選取、使用時要注意把握好兩個關系,即客觀性與藝術性的關系、畫面與文字的關系,隻有協調配合才能以最佳方式傳遞新聞信息。新聞媒體在使用地圖時要特別謹記兩點:一是謹記遵守圖片使用“客觀性”原則,錯繪、漏繪國界線或某些地區等地圖使用中出現的“錯誤表示”行為首先違反圖片“客觀性”原則﹔二是不能把地圖作為普通的新聞圖片使用和審核,要站在“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是公民義務”的政治高度,從嚴審核把關,建章立制,從制度源頭堵住“問題地圖”。

遵紀守法 “誰公開 誰送審”

實際上,早在2005年,國家測繪局、中宣部、外交部、教育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工商總局、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等八部門就聯合發布了《關於加強國家版圖意識宣傳教育和地圖市場監管的意見》,其中對新聞媒體提出了明確要求:“加強對新聞媒體刊載地圖的監管力度,公開刊載地圖,必須經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審核,並按照有關規定使用。”

《測繪法》《地圖管理條例》《地圖審核管理規定》《地圖審核程序規定》等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等,均對地圖的規范使用做出了明確的規定,要求按照“誰公開、誰送審”的原則,新聞媒體在播發地圖之前,都負有送審地圖的責任。自然資源部的地圖審核具體工作由自然資源部地理信息管理司承擔。

但是,一些媒體還在出現刊載“問題地圖”的現象,這說明除了政治站位方面有差距外,這些媒體對法律法規的規定知之甚少,對如何識別“問題地圖”及需要使用地圖時應該怎麼做也感到茫然。

根據自然資源部發布的相關信息,地圖使用者可通過看5個地方快速識別“問題地圖”:一是釣魚島、赤尾嶼,二是台灣島底色,三是南海諸島,四是藏南地區國界線,五是阿克賽欽地區國界線。

《地圖管理條例》把地圖送審的情況分成了6類:出版地圖的,由出版單位送審﹔展示或者登載不屬於出版物的地圖的,由展示者或者登載者送審﹔進口不屬於出版物的地圖或者附著地圖圖形的產品的,由進口者送審﹔進口屬於出版物的地圖,依照《出版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執行﹔出口不屬於出版物的地圖或者附著地圖圖形的產品的,由出口者送審﹔生產附著地圖圖形的產品的,由生產者送審。

對地圖審核部門的審核時效要求,《地圖管理條例》規定,有審核權的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地圖審核申請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作出審核決定。時事宣傳地圖、時效性要求較高的圖書和報刊等插附地圖的,應當自受理地圖審核申請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作出審核決定。應急保障等特殊情況需要使用地圖的,應當即送即審。

也就是說,有地圖審核需求的單位,都可以向有審核權的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提交送審材料,且地圖審核不收取費用。對於地圖使用時效有較強需求的情況,地圖審核部門還會提供“加急服務”。

知易行難。我國地圖市場龐大,除了每年公開出版的近3億冊紙質地圖,還有價值60多億的互聯網電子地圖服務。在這方面,新聞媒體必須負起正確使用地圖的主體責任,加強對地圖使用的管理。

積極引導 入腦入心促生根

新聞媒體加強國家版圖意識建設,除了自身建設,還有導向職責,這與其擔負的使命任務密切相關。其中,自覺強化對社會相關事件的引導,讓國家版圖意識在社會讀者中入腦入心,就是重要一環。

去年,就有電視劇《親愛的,熱愛的》第39集中存在“問題地圖”的話題沖上熱搜。2019年7月31日晚,電視劇《親愛的,熱愛的》第39集在一段15秒的鏡頭裡,中國地圖出現明顯錯漏——台灣、海南均未著色,與中國其他地區的顏色顯示不同。同時,地圖在中印邊境東西兩段的劃分上也出現了錯誤。此事一出,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關注。

自然資源部對該劇相關內容進行核查,發現該劇存在登載使用的地圖未履行地圖審核程序,同時該劇登載使用的地圖存在錯誤表示我國藏南地區和阿克賽欽地區國界線、我國台灣島和海南島底色與大陸不一致、漏繪我國南海諸島和南海諸島歸屬范圍線、克什米爾地區表示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等問題。可見,這件事仍然存在“錯誤表示”和“未經審核”的問題,電視劇出品方負有送審地圖的責任。

令人欣慰的是,這起社會事件在新聞媒體的積極引導下,取得了良好的宣傳國家版圖意識的效果。新華社、人民網、光明網等都對此事暴露出的問題和國家版圖意識的建設作了報道。

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筆者也非常關注這一事件,當大家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在電視劇本身時,筆者就媒體在宣傳國家版圖意識中的社會責任這個更大的范圍進行了深入思考,聯系了自然資源部地圖審核受理大廳、地圖技術審查中心等部門相關負責同志,就新聞媒體在國家版圖意識宣傳上做了什麼,還應該做什麼、怎麼做等問題,撰寫了《版圖意識這根弦兒一刻不能鬆》的深度報道,刊於2019年8月6日的《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一版頭條,受到讀者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中宣部《新聞閱評》認為:報道就目前“問題地圖”暴露的“版圖意識”不足問題,給新聞出版單位敲響警鐘。

綜上所述,新聞媒體在加強國家版圖意識建設這個新話題面前,來不得半點僥幸,卸不掉半點職責。“地圖無小事”“新聞無小事”,唯有講政治、守法律、重引導,我們才能完成時代賦予的重任。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