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三叉戟》:永不言棄的生命哲學與兄弟結義的倫理創新

張衛
2020年06月22日11:07 | 來源:北青網
小字號
原標題:永不言棄的生命哲學與兄弟結義的倫理創新——評電視劇《三叉戟》

  電視劇《三叉戟》為何可以豆瓣獲得高分8.3?皆因它主題新穎、深扎現實,人物鮮活、如在近旁,敘事豐富、類型多樣,觀眾不由地連續追劇,鍥而不舍,接近尾聲。

  身體走下坡,精神不言棄

  《三叉戟》首先通過對三位中年警察的動態描述,探討了物質生命與精神生命的相互關系:

  當年在刑警隊“所向披靡、戰無不勝”的“三叉戟”成員“大背頭”崔鐵軍、“大棍子”徐國柱、“大噴子”潘江海中年之后逐漸退居二線。陳建斌飾演的“大背頭”由探案一線轉做后勤﹔“大棍子”徐國柱在基層派出所當巡警﹔“大噴子”潘江海從刑警隊轉為預審室預審員。他們被邊緣化,既有年齡身體原因也有形勢的不斷變化。現實面前,三叉戟是在事業上聽天由命,就此下坡呢?還是心有不甘,東山再起,重振雄風呢?馬斯洛認為人的生命具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和自我超越的需求,連老年人都在追求老有所為,老有所用、老有所成,老驥伏櫪,志在千裡,《三叉戟》中的這三位中年警探更重視自我實現,更看重的是事業上的成就,最忌諱別人說自己跟不上時代,如何在被邊緣化的情況下改變自己持續下降的成就感,恢復自己的心理青春,重啟自己的雄風和志向,如何讓精神生命逆反物質生命的下行開始頑強的上揚,這是《三叉戟》秉持的生命哲學,崔鐵軍的老婆張華批評丈夫退居二線后的生命狀態:“一個人最容易被打敗的,就是自己,最難戰勝的也是自己,你看看你現在這個樣子,如果在戰場上,你就是一個逃兵!”張華一看他有點沮喪,進而鼓勵他:“我還想當最美警嫂呢!”崔鐵軍被刺激后反而一頭扎在老婆懷裡,這是他從心底裡接受老婆批評的本能反應,他們將正視自己的處境,力求改變自己的困局,內心希冀著人生境界、人格尊嚴、自我價值最大實現和絕境沖刺。

  新時代的三結義傳統倫理再創新

  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桃園三結義、 香港電影《英雄本色》中的兄弟情,這些中國文化中的傳統倫理和集體主義精神在《三叉戟》裡重新得到體現,不僅傳達傳統文化中的兄弟之情,更重要的是它完成了古代倫理的現代化轉化和創新。

  首先,“三叉戟”的價值觀相同,他們都有職業的高度自豪感。潘江海告訴女兒,當人民警察就是因為這份職業的崇高感,他的自豪感隻在警察崗位上。盡管女兒身患腦瘤急需用錢,盡管妻子多次逼迫他盡快辦理離職手續,但他還是找各種借口拖延辭職這件事。這不僅是不甘心於江河日下,不甘心再次失敗,亦是內心堅定的使命感,借用“大棍子”一句話——“為了錢離開自己熱愛的破案崗位就沒勁了,掙多少錢是個頭啊”。其次,“三叉戟”深知彼此的脾氣性格,工作上取長補短,行動上配合默契,符合當今公安系統裡刑偵警務改革的探組制,更有利於發揮每個人的長項和小集體破案優勢。這與現代經濟運營中的“合伙人”概念極為相似,通過小集體的合力,構建自己的人生夢想﹔第三,這種小集體組合建立在兄弟情義的基礎上,彼此尊重對方的個性和長處,理解兄弟性格品行的主流,容忍兄弟的缺點,有助於每一個體的長項繼續提升,有助於其個性的充分拓展,有助於從國家利益和安保大局出發的善意糾偏,有助於將“統一行動聽指揮”變為個體的自覺自願,有利於理解兄弟在該堅持原則的時刻和地點,不顧情面地堅持原則﹔其四,兄弟間的情誼,可以不計前嫌,不計小事,及時道歉,解除誤會。“三叉戟”對戰友亦是前輩的夏春生深厚感情,因為尋找殺害老夏凶手的共同意願重新走到一起,在花姐的幫助下,他們看了大哥遺留的視頻,更加知道彼此在生死危機時刻的浴血相幫和兩肋插刀,解開了多年未能解開的心結﹔潘江海給某公司董事長出錯了主意讓徐國柱蒙受屈辱,但他及時道歉,敢於認錯,得到了徐國柱的不計前嫌﹔崔鐵軍主動為徐國柱違反抓捕程序承擔責任,徐國柱嘴上不領情,但心裡很感動,更為自己的不冷靜懊惱不已。最后,因為三人身在同一年齡段,共同面對著挑戰與壓力,遇到突發事件有事會無法冷靜分析、容易做出錯誤判斷,甚至出現極端行為,而這個相互默契的小集體的互相提醒、及時相勸,規避了單打獨斗時會出現的錯誤。

  基於以上原因,三人之間互有擔當又多有理解,才能獲得屢立戰功,屢破要案,不斷取得階段性的成績。傳統兄弟倫理的現代化轉化與創新,是本片圈粉的一大亮點。

  對比鮮明的人物性格

  《三叉戟》吸引觀眾,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鮮明對比的人物性格,

  “大背頭”崔鐵軍有點類似桃園三結義中的劉備:有領導才能,有戰略謀劃,能忍辱負重,受到冤枉不分辨、遇到危機能穩住,堅持原則,並顧全大局﹔ “大棍子”徐國柱就像張飛,愛憎分明、不怕吃苦、性格火爆,是沖鋒陷陣的一把好手﹔“大噴子”潘江海倒是有點像諸葛亮,足智多謀,思考縝密,雖然達不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至高境界,卻也盡忠職守,在底線面前立場堅定、黑白分明。《三叉戟》的編劇和演員塑造人物的關鍵是運用現實主義的性格描寫方法,從不回避他們的缺點,力避出現高大全。三人之間的相互吐槽也是此類題材中未曾出現的——大背頭:“他倆一個沒頭腦,一個不高興”﹔大噴子:“他倆一個脾氣大,一個主意多”﹔大棍子:“他倆一個是孫子,一個更孫子”。真實還原兄弟、戰友之間的相處日常,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三叉戟”之間歡樂也有脾氣﹔團結也有個性﹔勇往直前也有各自軟肋。陳建斌面對嫌疑人頑固抵賴時的束手無策、董勇表現犯錯時的頓足嘆氣和自我懊惱、郝平在審案成功時的洋洋自得和沾沾自喜,都讓觀眾更加真實感受到人物的立體、豐富和可愛。

  多層面的內容 多類型的敘事

  《三叉戟》引人入勝,還因為它描寫了現實生活的廣闊性和豐富性,呈現出多層面的內容、多類型的敘事。

  (一)智慧敘事:《三國演義》、《一休哥的故事》、《阿凡提的故事》都是智慧敘事,觀眾通過觀看主人公智慧地解決矛盾、巧妙地避開困境,因勢利導,克敵制勝,從而獲得觀看的快樂。《三叉戟》每一個案件的破獲,都體現著人民警察齊心合力的集體智慧。我們在許多案件的破獲過程中,看到了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的巧妙實施:有欲擒故縱,有以逸待勞,有釜底抽薪,有聲東擊西,有順手牽羊,有暗渡陳倉……人民警察在破案過程中的集體智慧,給觀眾帶來觀感的愉悅和酣暢淋漓,我們在觀賞全劇的過程中體驗著智慧之美。而智慧之美也是中年警察的經驗之美,“三叉戟”瀟洒自如地發揮著自己的長項,潘江海的屢施巧計攻破罪犯心理防線的審案經驗,崔鐵軍喬裝打扮以假亂真的刑偵經驗,徐國柱沖鋒陷陣、迅雷不及掩耳的近身格斗、抓捕經驗,無不讓觀眾看得眼花繚亂,嘖嘖稱贊,由衷地佩服人民警察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高超能力,

  三位警察老道豐富的辦案經驗不僅充分體現了《三叉戟》的審美價值,還讓人感受到經驗使他們在復雜案件中有著識破假象的敏銳和千鈞重力。毒品雪片案中,罪犯設下圈套,誤導警方認為董虎是販毒人,小青上線,而所謂的“小青”在與田隊長的搏斗過程中不慎摔死。崔鐵軍憑借多年辦案經驗認為死去的罪犯可能是小青的替死鬼。但是他的懷疑並沒有被接受,反而被誤解為替董虎開脫。《三叉戟》一方面批評著個別人對中年警察破案經驗的輕視和誤解,另一方面點贊著經驗的示范和經驗的傳承:全劇中青年警察將中年警察統稱為師傅,我們隨時可以看到師傅對徒弟言傳身帶,手把手地口講心授,嚴格要求,在總結大會上毫無保留地貢獻玄機,即便被排斥被輕視,也毫無保留地提供自己的破案資源。更重要地是,他們給下一代傳授了人民警察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奮不顧身的光榮傳統。他們也不斷向青年人學習網絡時代的新技術,新手段、新方法,展現著人民公安的優良傳承和勃勃生機。

  (二)喜劇敘事:《三叉戟》編劇為立體豐富地塑造人物,對人物的小毛病進行了善意的調侃,同時也突出了主人公在艱巨破案工作中的樂觀主義情緒。劇集常常以輕喜劇的方式展開敘事:例如潘江海以看病的名義去電視台做嘉賓,錯過了全體大會的授獎儀式。接到電話他氣急敗壞地趕緊往回趕,路上一邊換衣服一邊練習獲獎感言。滿心期待地進入會議室,卻發現隻有徐國柱和崔鐵軍在等他。崔鐵軍和徐國柱的調侃增加了潘江海的后悔,讓觀眾捧腹大笑的同時,更埋下日后他堅定選擇的伏筆。崔鐵軍偷偷摸摸看兒子的直播、徐國柱面對競爭對手的使壞和吃醋,諸如此類的細節都用善意的歡樂情節進行表現,而實際上暗含了編劇為角色鋪墊的細致用心,更讓觀眾在潤物細無聲中全面感受到角色的立體感。

  (三)愛情敘事: 愛情也是《三叉戟》平行敘事中的一條重要敘事線,在這條線上,有崔斌與靜怡,有彪子和楊雪……這些情感關系,無不牽動著觀眾的心。愛情敘事的吸引力建立在觀眾深層心理中的愛之本能上,情感發展也是吸引觀眾追劇的一種重要方式。本劇描寫愛情狀況多是男方自信心不足,對女方不敢表白或對女方的追求不敢接受,這是當下社會經濟運行中青年男性面臨經濟壓力,又暫時無法走出困境的常見僵局。崔斌愛靜怡,但不敢表白,靜怡再三鼓勵,崔斌還是不敢。靜怡從幫助崔斌解決心理問題下手,讓他把自己做動漫創業的秘密告訴父母,盡管父母不同意把他趕了出來,靜怡還是追出去,問他是不是把心裡話說出來感覺舒坦多了。崔斌微笑點頭,靜怡順勢問他之前喜歡的女友是誰,崔斌支支吾吾了許久沒有說出來。靜怡假裝生氣即要離開,崔斌這才說自己喜歡靜怡。靜怡沖上去摟住崔斌,兩人緊緊擁抱在一起……彪子和楊雪這一對,也是男方在經濟、地位上處於劣勢,女方不斷鼓勵男方,倆人都甘願為對方做出自我的犧牲。在岳母向女婿要房要車的年代,鼓勵青年男性不拼爹、不靠爹,以自己的努力改變現狀,這是《三叉戟》愛情描寫的價值觀,在戀愛進行時中,編劇不斷展現出女方對男方的殷切鼓勵,男女雙方手挽手經歷風雨,滿足著青年觀眾的心理願望。

  《三叉戟》通過多角度多層面的扎實努力,給人民群眾奉獻了優質劇集,多方面地滿足著他們的日益豐富的精神需要。(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常務副會長 張衛)

(責編:燕帥、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