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廣播電視台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吳彤:3天休息不到7個小時
從抗擊疫情到抗擊汛情,人們總說2020年太難了。作為時代的記錄者,我們不能退縮,這些記錄中的經歷,也讓我們迅速成長。
7月11日,是湖北省第三大湖泊長湖連續超保証水位的第四天,隨時可能破堤分洪。當天,在周邊地區採訪其他選題的我,接到緊急通知,第一時間趕往荊州市。
5天時間裡,我們一共拍攝了11條電視新聞,進行了13次直播連線。這樣的工作量,可想而知,休息時間非常少。在前3天,我們每天都是拍攝到午夜,接著寫稿到天亮。如此循環往復,連續3天的休息時間加起來不到7個小時。
熬夜,對於踏入新聞行業已4年的我來說,如同家常便飯,但這樣連續高強度的熬夜還是第一次。讓我詫異的是,這一次卻沒有感覺到累。現在回想起來,或許是奔跑著追新聞的狀態,讓人不知疲倦。同時,心裡挂著的長湖,也讓我睡不著。
此次防汛報道,是我為數不多的幾次現場災害報道經歷之一,讓我在發現新聞選題、判斷新聞價值上得到了較大的歷練和提高。
7月13日,湖北廣播電視台長江雲新媒體平台和湖北衛視《湖北新聞》欄目,兩次獨家發布《引江濟漢工程即將為長湖撇洪》的新聞。當晚,我們又繼續跟蹤這一選題,再次獨家實時記錄了撇洪全過程。
之所以能比較精准地完成這次獨家新聞策劃,是因為從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布的一份長達13頁的資料中,發現了一句話:“長湖:做好撇洪准備 利用引江濟漢工程控制水位。”其實,這份資料是公開信息,但在前線採訪多天的我們知道,位於荊州、荊門和潛江三市交界處的長湖,已經超保証水位多天,這個懸在空中的“水盆”牽動著周邊三市百姓的心。初步判斷重要性后,一直在武漢后方全方位指揮、調度防汛報道的負責人果斷決定加大報道力量,前方記者與后方編輯默契配合,一邊跟水利部門、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咨詢撇洪條件和影響,一邊聯系引江濟漢工程局詢問正在做什麼准備。新媒體編輯同步制作長圖《4年之后 引江濟漢再撇洪》,圖文並茂地解釋了什麼是撇洪以及如何撇洪。7月14日上午8點22分,長湖成功實現撇洪,1分鐘之后,我們在長江雲平台上推出了視頻新聞和長圖,再次搶到全網首發。
長湖安全后,我和多位同事急忙轉戰恩施,在武陵深山一待又是一周。因為強降雨,當地發生了有監測以來最大的山體滑坡。在這裡,我們又獨家發掘並報道了恩施沙子壩滑坡預警第一人的故事——《滑坡前36個小時 他發出這張照片救了全鄉人》。我們在滑坡體上跟拍工作人員進行地質監測時,無意中聽他們講道,這次雖然是恩施有監測以來發生的最大規模的滑坡,但沒有造成任何人員傷亡,這與村民陳光明首先發現裂縫並及時拍照上報有關,因為他拍的一張裂縫照片,為全村315戶1339名群眾安全撤離贏得了36小時的寶貴時間。
聽到這個消息后,我們立刻決定調整報道方向,聚焦這位“預警第一人”,並第一時間進行新媒體報道。十幾分鐘不到,在前后方緊密配合下,制作出一條內容翔實的新媒體產品,不僅有前方記者提供的具體文字介紹和視頻,后方新媒體編輯還設計制作了海報、長圖、抖音視頻,全網閱讀量達到1342萬,報道引發強烈社會反響。
兩次發現獨家新聞,與我們在防汛期間真正做到踐行“四力”有著直接關系。沒有用腳力走過長湖大堤,我們的心不會跟長湖水位緊緊拴在一起﹔沒有發現淹沒在近萬字材料中的那短短一句話的眼力,我們不會拍出撇洪的獨家新聞﹔沒有勤於思考的腦力,我們不會中途調整採訪選題,轉向報道“預警第一人”﹔最后,我們還要用常寫常新的筆力,將這些獨家故事講得更動聽,傳播得更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