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怎樣的人才 才能讓更多《流浪地球》"霸屏"

金 鳳
2020年08月14日07:07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怎樣的人才 才能讓更多《流浪地球》“霸屏”

“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2019年春,電影《流浪地球》曾以富有想象力的劇情和炫酷逼真的特效,收割好評與票房無數,一度成為中國影史票房亞軍。

中國觀眾對科幻片歷來青睞有加,從《阿凡達》《復仇者聯盟》的場場爆滿,到《星際穿越》《火星救援》的一票難求,再到《流浪地球》的好評如潮,中國電影市場對科幻電影的需求無比巨大,也讓近年來的中國科幻電影市場產值大幅攀升。

近日,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提出要加強科幻電影人才培養,推動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中國青年電影導演扶持計劃等,向科幻電影人才傾斜﹔鼓勵高校結合自身優勢,加強科幻電影相關人才培養﹔積極向中小學生推薦優秀科幻科普電影﹔建立科幻電影科學顧問庫,吸納專家院士和科技工作者參加……

作為21世紀“最貴的資產”——人才,能否為科幻電影產業持續造血,考驗著中國科幻教育、科技、產業的創新能力。

科幻編劇“一人難求”

根據《2019年中國科幻產業報告》顯示,科幻電影市場在2018年全年總產值為209.05億元,其中國產科幻片為33.707億元。2019年上半年上映的影片產值已達172.339億元,國產科幻片佔68.565億元。《流浪地球》等國產科幻片的橫空出世,在產業份額上挑戰著好萊塢的票房統治地位,國產科幻片的貢獻日益攀升。

“不過,從目前來看,《流浪地球》還是一個獨立的文化現象,我們還需要積累工業化生產科幻電影的經驗。”南方科技大學科學與人類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吳岩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目前我國仍需培育科幻電影的產業基礎,加強人才儲備,特別是具有原創能力的科幻作家。

“國內雖然有一批科幻作家,但據我所知,科幻作家想成為科幻編劇,要能在創作之初就考慮將情節、節奏、人物等轉化為電影語言和視覺畫面,要看大量的電影,要琢磨科幻類影片的規律。”吳岩說。

將好的科幻文學作品搬上大熒幕,也考驗著影視從業者的自我迭代能力。

天津微像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曾參與過《意見》出台前期的建議征集,該公司CEO張譯文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科幻編劇‘一人難求’。好的科幻編劇需要能為電影建立世界觀,並以科學為基礎設立假定情景,這往往需要數理化、計算機、航空航天、AI等科學素養的積累,而大部分編劇是文科生,他們尚需補充大量的理科知識和科學素養。”

中國首個科幻專業博士姜振宇目前就職於四川大學,在他看來,當下的中國科幻電影產業,還急需特效制作人才,“我們還缺乏做原創性研發的人,例如迪士尼這樣的大公司有時做一個新的片子,會重新開發一些新的軟件或者算法,但國內基本沒有這樣的技術儲備,更多的還是依靠購買和使用國外既有的軟件、設備。”

科學與藝術素養缺一不可

“由於缺乏市場需求,以往每年的科幻文學碩士一般也隻有一兩個招生名額,十幾年下來,這些碩士隻有三四個人從事科幻相關職業。有的在做編劇,有的在做老師,還有的在

寫小說。”曾任教於北京師范大學的吳岩,2003年招收科幻文學方向碩士﹔2015年,他招收了中國首個科幻文學博士生。

近年來,國內多所高校也有教師開設科幻課程,例如清華大學賈立元、中國科學院大學蘇湛、重慶大學李廣益、西安交通大學王瑤、南京工業大學付昌義等。他們從科幻文學史、科幻電影、科幻寫作等角度為學生傳播科幻知識。

南方科技大學教師劉洋現在每學期開設32學時的《科學創作》公選課。這位凝聚態物理博士教學的核心內容是如何通過場景、故事、人物為科幻小說或游戲設立世界觀。“科幻往往來源於一個點子,由這個點子生發出社會問題,再嘗試用技術去解決問題。我比較重視邏輯推理,例如太陽氦散發生后,人類會面臨什麼,該如何應對。”

如何在大學階段積累科幻電影從業的技能和素養,學者們見仁見智。南京藝術學院影視攝影與制作系主任、中國高教影視學會會員尤達認為,這些學生除了要掌握策劃、劇本寫作,拍攝、剪輯,沉浸式AR、VR數字媒體技術等電影制作全流程的技術,還要大量的閱讀、觀片,了解行業發展,學會如何將人類的理性與感性融合,“尤其要注重創意性和藝術視覺化能力的培養”。

姜振宇認為,科幻產業發展不拘泥於電影,在科幻游戲、出版、美術等相關產業,同樣需要相關人才,而且電影人也需要從其他產業汲取營養,涉及科幻相關產業的發展趨勢和熱點,都應該關注。

“在大學開設科幻教育課,可以幫助大學生理解科學和工程倫理理念,在中小學則可以推廣科幻閱讀和創作,培養孩子們的想象力,提高他們參與科技創新的興趣。”江蘇省科普作家協會理事兼科幻專委會主任、南京工業大學副教授付昌義建議,可嘗試組織專家分類編寫大中小學的科幻文學、科幻電影、科幻創作等教材,分別組織大學、中小學科幻創意征文大賽,發掘優秀科幻創作人才,建立科幻創意與科技創新的聯系。

科學家是很好的領路人

《意見》指出,“建立科幻電影科學顧問庫,吸納專家院士和科技工作者參加,為科幻電影提供專業咨詢、技術支持等科學顧問服務。”而實踐已經証明,科學與藝術是可以被相互“喚醒”的,科學顧問對於科幻電影而言至關重要。

電影《星際穿越》中最令人難忘的場景,莫過於被譽為“最符合物理原理的黑洞”的“卡岡圖雅”。“卡岡圖雅”的締造者之一、該片的科學顧問,便是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基普·索恩。

“老實說,有關黑洞的圖像我也是從影片中才了解。影片中的情節,可能在現實生活中永遠不會出現, 但描述的事件都是有科學依據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祝世寧與科技日報記者分享,好的科幻片連科學家看了也會有啟發, 讓人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嘆。科幻片是一件藝術作品,但也要考慮科學性、想象力和浪漫主義的有效結合。

祝世寧認為:“科學家如果為科幻電影做顧問,可以從科學性上把關,但也要與文學家、藝術家合作交流,兼容並包。科幻片不同於科普片,要有一定的科學超前性和想象力。很多問題即使科學家也難以給出完美解釋,例如時空穿越、量子糾纏、超光速等。通過科幻片將這些問題拋出來,可以激發觀眾尤其是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讓他們感受科學的魅力。”

科學與藝術的碰撞,也曾讓吳岩瞬間被“喚醒”。吳岩參與過一次科幻作家與科學家的座談會,會上許多科學家交流了他們的科學設想。有人就提出,設計一款足夠高能的電池板,隻需鋪滿一個中國中等省份的面積,就能滿足全球用電所需。

“聽了眾多奇思妙想的設計,大家都非常興奮。科學給科幻創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意,科幻電影及創意也讓我們思考如何面向未來——我們將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科幻電影可以帶來更多思考與啟發。”吳岩說。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