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培養應對全媒體時代發展高水平人才
專業碩士在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實訓基地開展實踐活動。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供圖
作為高等傳媒人才培養應對全媒體時代媒介實踐變遷的方式,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學位自設置以來就面對技術變革、社會轉型、國際競爭環境變化的劇烈震蕩。發展時間短、發展要求高、發展任務重導致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教育存在著不少問題,導致新聞傳播應用型人才依然存在巨大缺口,同時,專業碩士往往成為考研時的次級選擇。因此,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的培養體系構建已經顯得十分重要。
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一直積極探索新聞傳播高層次人才的培養規律。目前,學院兼收學術型碩士與專業型碩士,具有西北地區唯一的法治新聞與傳媒法碩士點、網絡政治傳播碩士點,並已在專業型碩士培養方面實施了部分改革舉措:貫徹落實“三導師制”(新聞學、法學和實務導師),導師實實在在參與到學生的培養中﹔更新課程體系,在專業型碩士課程池中增加媒介技能、數據挖掘與網絡輿情、法治新聞與傳媒法案例評析、跨文化傳播等課程﹔改革畢業考核方式,為專業型碩士提供畢業作品答辯的選擇﹔建立專門的實驗室與實驗項目,拓展實踐基地范圍與類型,提供多種實踐機會。
培養體系亟須重構
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應該是能夠基於對技術變遷引起的社會結構、社會環境變化的把握,基於對世情、區情、國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將知識與技能融合於現實問題解決過程的優秀人才。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的培養問題不能通過小修小補、哪痛醫哪的方法來解決,唯有提升視野,在把握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的培養定位和核心能力的基礎上,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突破“行業悖論”和“技術悖論”,結合培養單位優勢,構建能將各種資源融會貫通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才行得通。
構建人才培養體系的首要任務就是解決人才培養面向的問題。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結合學校特色,將學院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培養面向的國家戰略需求概括為兩個方面。
第一,信息技術與網絡社會的崛起所產生的治理需求。當前,網絡社會是新的人類社會形態,形成了新的人類社會結構,是新的人類文明體系。同時,以網絡為代表的廣義的媒介不僅成為個體的日常生活脈絡,也嵌入其他社會制度的日常運行中,即媒介具有超越具體的傳播過程直接影響社會文化的獨立性,成為人們開展實踐的重要中介,全媒體應用、全民應用媒體成為現實的傳播圖景。新聞媒體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記錄者和推動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重要構成,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構成。現階段我國面臨的治理問題和治理環境更為復雜,治理手段也更為多樣,更需要具有復合學科背景的新聞傳播應用型人才參與到社會建設實踐中。
第二,國際傳播秩序和風險社會所產生的安全需求。全球化與現代化的交織發展使風險社會成為人類開展實踐的常態化背景。風險社會具有風險普遍存在、風險不可預知、風險難以評估的特點,而網絡的隱匿性、嵌入型、區隔性又增強了這些特點。安全問題的發展脈絡正在經歷從傳統安全到非傳統安全,從意識形態到廣闊的文化生活,從權力結構到價值結構,從整體安全到人的安全的多維度轉變。媒體是信息高速流動的集散地,對社會風險具有敏感的觸覺。隻有將維護人的安全作為基本的價值追求,樹立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識形態安全的自覺意識,才能促使媒體成為風險解決的“助推器”、民意的“晴雨表”、社會的“黏合劑”、道德的“風向標”。同時,隨著中國經濟政治社會發展,需要開展的國際交流增多,國際傳播秩序中的話語權問題關乎國家安全,特別是文化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這就需要既能做好宣傳工作,又能有效識別、防范社會風險﹔既具有國際視野、熟悉國際慣例,又能夠在國際交流中講好中國故事、維護國家利益的新聞傳播人才。
依托新技術系統教學
在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培養高層次新聞人才的過程中,學院鼓勵教師通過挂職等方式到實習基地鍛煉,並聘請一批具有一定理論水平和豐富實務經驗的業界人士為實務導師或兼職教授。
同時,學院注重探索產學研合作的新模式,與中國統計信息服務中心、中廣上洋科技有限公司、清博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華棲雲科技有限公司等簽訂戰略協議,通過共建實驗室、共同開發產品、協同開展課題研究等形式為學生發展與開展社會服務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第一,建立面向國家戰略的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能力目標與知識體系。以依法治國、網絡強國為導向,針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發展需求,明確法治新聞與傳媒法、網絡政治傳播與媒介安全、全媒體技術與創新工具、跨文化傳播與國際慣例4個特色方向的核心能力培養目標和知識體系。
第二,建立基於新媒體、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生物傳感等技術的網絡化智媒化教學平台,更新教學方法。建設融媒體平台,綜合運用大數據實驗室、網絡輿情中心,從平台技術構架、內容生成和分享體系方面重塑教學環節,打造人—電腦—手機APP—技術終端聯合的教學生態系統,並通過現實資源轉化、數字資源開發、學生自主生產等措施不斷擴充教學資源庫,形成以學生為核心的教學系統。
第三,建立以社會服務實踐和國際傳播實踐為核心的實踐教學生態系統。以貫通“國際—國家—地區”“媒體—技術公司—政府宣傳部門—文化產品生產部門—國際機構”的“三層五維”的人才實踐創新基地為支撐,通過創新工作坊、合辦節目、專業競賽、社會服務、國際實習、文化交流等形式,實踐技術與價值、知識與實踐、世情與國情的融合認知,營造服務國家建設的實踐教學生態系統。
人才培養體系建設是確保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和整體效能的基本保障。科學的人才培養體系需要尊重人才培養的共同邏輯與我國的特殊國情。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不斷創新,建立起復合型新聞傳播高層次應用人才培養體系,為新聞傳播人才以及其他學科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特色化培養提供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改革教學內容與資源組織方式、改進教學方式的有益參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