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國慶檔為中國電影加速"回血"
國慶假期離我們越來越近,對廣大影迷來說,最值得期待的就是即將到來的國慶檔電影。
截至目前,共有9部影片將在國慶檔上映。其中,具有競爭力的影片主要有《奪冠》《姜子牙》《我和我的家鄉》《急先鋒》等,涵蓋了體育片、喜劇片、動作片、動畫片等多個類型,觀眾的選擇空間不小。多款購票App上的數據顯示,民眾的觀影意願相當強烈,《奪冠》《姜子牙》等影片的“想看”人數已接近200萬人。
同時,相關政策也將助推觀影熱度進一步回升。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9月15日發布《電影放映場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指南》(第三版),明確從2020年9月25日開始,電影放映場所將調整售票方式,全部採取網絡實名預約、無接觸方式售票,且原則上每場上座率不得超過75%。這也意味著,影院“滿座”的日子,已經離我們不遠了。
各方利好消息,讓我們有理由對國慶檔電影抱有樂觀的態度。相信無論是觀影人數還是票房紀錄,中國電影都會為老百姓送上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
毋庸諱言,電影行業在今年上半年遭受了巨大的沖擊。國家電影局在4月召開的電影系統應對疫情工作視頻會議上指出,全國電影院在疫情期間暫停營業,制片和宣發基本停滯,估算全年票房損失將超過300億元。“失血”嚴重的中國電影行業,引起公眾的普遍擔憂。
但是,我國電影發展長期向好的條件和環境沒有改變。從電影自身看,我國銀幕數全球第一、票房全球第二、產量全球前三,電影產業根基雄厚。中國電影仍然處在黃金發展期,投資不會離場,人才不會離場,觀眾不會離場。由此可見,國慶檔電影的“回暖”必將重新聚集人氣、促進行業復蘇。
更重要的是,疫情也給了電影創作者一個反思的契機和時間。歷經洗禮,中國電影人會有更多嚴肅思考,也會為廣大觀眾帶來更多切中社會現實的作品。縱觀全球,各國電影產業均受到了重創,整個電影界都在調整自救。可以說,電影產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但若能意識到危中有機,學會化危為機,疫情也將成為電影產業改革升級的契機。
即將和觀眾見面的國慶檔電影,恰好可以提供典型的樣本。什麼樣的電影是觀眾愛看的?后疫情時代的中國電影應該何去何從,我們需要的已經不是“看個熱鬧”,而是對行業未來的冷靜思考。
當然,國慶檔電影能否如期而至,還要依靠各地細致、認真、嚴謹的防疫工作。網絡實名預約、無接觸方式售票,都在提醒我們,疫情防控意識一刻都不能丟。我們必須嚴格遵守各項規定,這是對他人負責,也是為了幫助電影行業加速“回血”。有理由相信,中國電影的又一個“春天”,就要來了。
(作者:李勤余,系媒體評論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