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黑龍江廣播電視台記者何曉藝:無悔去一線,缺席才遺憾

2020年10月12日13:20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黑龍江廣播電視台記者何曉藝——無悔去一線,缺席才遺憾

2月13日,黑龍江廣播電視台記者何曉藝在武漢天河國際機場做直播 黑龍江台 供圖

回憶起在湖北武漢52個日夜的採訪,黑龍江廣播電視台全媒體新聞中心通聯部副主任何曉藝說,那些天雖然危險、辛苦,但作為新聞人,去一線她從來無悔。倘若缺席,才會終身遺憾。

按下“發送鍵”

何曉藝告訴記者,她大學時曾學習了5年臨床醫學。正是因為當年的學醫經歷,加上18年在新聞一線的摸爬滾打,讓她在黑龍江廣播電視台眾多的新聞請戰者中脫穎而出。

1月27日,大年初三,何曉藝反復翻看前一晚就寫好的請戰書。面對這樣的大戰役,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何曉藝想,如果她缺席了,肯定會終身遺憾。“但那時丈夫剛剛做完手術出院、女兒又面臨中考。”她還是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家人,沒想到家人特別理解和支持。

於是,她堅定地按下了請戰書的“發送鍵”,而同一時刻,全台共有70多名同事遞交了申請,最終何曉藝與另外兩名同事被選中前往武漢參與抗疫報道。1月27日晚,他們與黑龍江首批醫療隊隊員並肩前往武漢。何曉藝說,感覺到自己很幸運,他們肩負著全台、全省新聞同行的期望和信任。

拍下每一個細節

“在疫情最重的武漢一線採訪,我們每個人都必須獨立承擔起攝像、撰稿、編輯、傳輸等,這在日常是需要多人才能完成的工作。”面對黑龍江援助武漢陸續抵達的5批1000多人的醫護團隊,如何迅速地掌握大量的信息源和新聞題材?

每天7點30分,何曉藝都會和醫護人員一起上班、開早會、查房,為了全景展示抗疫歷程,她努力記錄醫院裡的每一個細節。

何曉藝在隔離病房拍攝到一段視頻對話——

患者:“王主任,我遺書都寫了。”醫生:“這個再過幾十年再用吧,先不著急。”

寫遺書的患者是協和西院五樓重症病區收治的第一批患者。他二十出頭的兒子也被感染。

黑龍江省援鄂醫療隊的醫護人員為他制定治療和康復方案,把他和兒子調到一個病房,在精神上不斷地給他支持。在雙方共同的努力下,3月7日,這對父子終於要出院了。

出院前,他特意叮囑何曉藝說:“我每天都能看到你來拍攝,你一定把所有影像資料都發給我,我要好好記住這些給了我第二次生命的黑龍江恩人。”

鏡頭也是戰“疫”武器

何曉藝每天都跟蹤拍攝,用眼睛去發掘病房裡一個個感人的瞬間。

每次在病房隔離區穿著厚厚的隔離服,一守就是五六個小時,為了一個畫面,何曉藝蹲在地上拍半天,一起身,體位性低血壓就會讓她眼前一片漆黑,再加上三級防護密不透風的層層包裹,呼吸就會有些困難。但越是這樣,越讓她感受到醫護人員的不易。

有一天在上班的班車上,醫護人員開心地對她說:“昨天我媽在電視上看到我了。”

剛開始何曉藝想,如今微信這麼便捷,天天和家人視頻報平安其實挺簡單的,為什麼在媒體上看到自己會讓醫護人員這麼開心呢?后來,她明白了,那一刻,他們代表的是黨和政府的喉舌,是對這些辛勤付出的醫護人員工作的肯定和鼓勵,代表的是億萬百姓對醫護人員的關注和期盼。

那一刻,何曉藝深深地感受到,她手中的鏡頭和文字,和醫生的聽診器、呼吸機一樣,都是這場抗疫戰斗中不可或缺的“武器”。

52天中,何曉藝27次進入隔離病房,有時為了完成拍攝會錯過就餐和班車時間。但回首走過的路,她的心中滿是驕傲和自豪。馳援武漢期間,黑龍江廣播電視台報道團隊在媒體矩陣發稿400多篇,央視綜合頻道、新聞頻道等發稿96條次,其中29個重點報道在央視《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等欄目播發,為抗擊疫情作出了媒體人的貢獻。(記者 張席貴)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