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鄉村題材影視作品怎麼做能突圍

2020年10月14日15:20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鄉村題材影視作品怎麼做能突圍

第三屆中國農民電影節開幕式現場。資料圖片

中國農村地域廣闊,人口眾多,電影史上有很多鄉村題材的電影,比如早年的《狂流》《李雙雙》《喜盈門》,以及后來的《美麗的大腳》《一個都不能少》等,都反映了農村的變化。國慶檔上映的電影《一點就到家》,也是鄉村題材電影,受到各方較多關注。但不可否認,鄉村題材影視作品在市場中依然未能得到普遍認可,圍繞這一話題,參與第三屆中國農民電影節的各方代表紛紛建言獻策。

要關注農民 需要什麼電影

“振興農村,文化振興是根本,因為文化是靈魂,是動力的源泉。電影這一形式應該關注農民農民的生活選擇、農民的訴求,以及農民對生活的向往等。但不可否認,農村電影市場正在逐漸萎縮是擺在面前的現實。”中國科教電影電視協會黨委書記、秘書長,第三屆中國農民電影節總策劃季林說道。

“現在有關鄉村題材的電影越來越少,制作人也不太願意投資,這是電影市場的普遍現象。”國家一級編劇史建全說,鄉村題材電影雖然有豐富的題材和獨特的潛力,但是發展並不樂觀。現階段主流創作人員不願意花時間創作鄉村電影,對現代農村不了解,有些創作模式老套,資金投入太少,再加上后期宣傳不到位,影院的排片量少,這些問題都阻礙了鄉村電影的發展。

中國電影家協會農村電影專業工作委員會副會長孫麗艷也表示,鄉村題材作品目前編劇隊伍很匱乏,或者編劇深入生活不夠。“農村是個廣闊的天地,鄉村影視是大有可為的。隻有扎根農村,到一線採風,才能做出更多更好的適合時代的作品,把當下農村的新貌、新人、新故事真正挖掘出來,受眾才能從心裡愛看。”

談及如何回歸鄉土文化,浙江省電影家協會駐會副主席、秘書長熊穎俐認為,鄉土文化就是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也就是所要傳承的中華民族文化的根。“要通過創作更好的鄉村題材作品,生動地表現農業振興,農村發展進步,農民富裕、成長的進程,要關注農民需要什麼樣的電影。”

對此,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名譽主席趙化勇也十分認同,他表示,影視作品的創作,首先要了解第一觀眾是誰。如果第一觀眾是城市受眾,那麼劇本的方方面面都要滿足城市受眾的需要。如果影視作品是為了滿足農村觀眾的需要,那麼創作視角就需要變化,否則,創作和受眾是脫節的。

“現在國家越來越重視農村的發展,因此,我們希望借助中國農民電影節,為鄉村題材電影在困難中開辟出一條道路,也希望各方加大對鄉村題材電影的扶持力度。”史建全說道。

鄉村影視觀眾不僅限於鄉村

“農民脫貧致富后,物質生活有了明顯變化,精神文化生活也要跟得上。鄉村題材影視作品要想真正繁榮起來,就要形成市場,而形成市場的關鍵是人,沒有人就沒有市場,所以說如果想讓鄉村影視作品真正掀起一個高潮,就需要政府的更多關注。”趙化勇說道。

南開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劉亞東也談道:“拍電影要考慮到票房,考慮到回報。在我看來,目前‘三農’題材的電影,完全靠市場化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因此,還得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當然,最終‘三農’題材的電影要走向繁榮發展,必須得經受市場的洗禮,在市場經濟中獲得活力,這樣才能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鄉村影視劇的核心是能否找到體現時代脈絡的故事。“在我看來,鄉村影視作品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學術委員會原專職副主任陸小華認為,對中國人來說,幾千年的農耕文化使得我們記憶中滲透著鄉愁。鄉愁可以把城市和農村連接起來,因此,鄉村影視的觀眾絕不僅僅限於鄉村。

對此,北京大學歷史文化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柴寶亭認為,不管是城市題材還是鄉村題材的作品,最重要的是要反映真實的生活,唯有在真實生活中進行藝術提煉,才能讓城裡人願意看,農村人也願意看,不見得農村人就隻看鄉村題材。

收獲口碑抓住兩端人群

在被問及中國鄉村電影今后的發展方向時,國家一級導演秦勇表示,未來,5G將滲透社會的各個領域。對於影視行業而言,5G時代預示著一個全新的內容時代,要在4G、5G之間找到契合點,找到全新生機。

“以前人們開玩笑說——世界上有幾十億人嗎?沒有,世界上隻有兩種人——男人和女人,看手機的人和不看手機的人。”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王甫說,在融媒體時代,影視作品也要重視融媒體形式的開發,實現碎片化、移動化。在劇本創作的時候就要對以后想讓哪個客戶端、用短視頻傳遞哪些內容等有所考慮。

對於好作品的呈現,陸小華認為,還要符合受眾接受信息的傳播路徑,才有可能成為爆品或現象級作品。“從創意大綱到劇本寫作,再到拍攝等整個生產過程,都要考慮到傳播。如果在作品的生產過程中沒有考慮到移動傳播的新路徑,那麼,這個作品真正面對市場的時候,就會受到影響。從現在來看,獲獎已經不是一個影視作品爆紅的最主要渠道,獲獎只是作品的后期確認,最主要渠道已經轉變為口碑傳播,形成口碑也就形成了最大的驅動力。”

正如陸小華所言,在這個時代,創作需要體現時代脈絡。一個好的故事內核總是要抓住觀眾,抓住兩端的人群——一端是被互聯網影響的新一代農村居民,另一端是年齡大、隻會用老人手機,甚至不會用手機的農民。今天影視作品傳播的路徑是移動獲知、大屏觀看、社交確認、共情驅動。因此,討論鄉村影視劇和討論其他題材劇一樣,要抓住這樣一個新的理念:按照融媒體思維設計的作品,才有可能既在大屏播放,也能在移動互聯網上獲得更大的影響。(記者 李雪昆)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