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第七屆“好記者講好故事”

雲南廣播電視台邱月婷:記錄平凡英雄 汲取前行力量

2020年11月03日08:08 | 來源:中國記協網
小字號
原標題:雲南廣播電視台邱月婷:記錄平凡英雄 汲取前行力量

一碗沒吃上的過橋米線

雲南廣播電視台 邱月婷

大家好!當記者八年,這是我第一次站在演講台,正好借這個機會停下來,想一想,講講工作以來對我影響最深的人。我和她的故事要從雲南的特色美食——一碗過橋米線說起。

這個人是張桂梅。就在上個月,她當選了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十多年前她偶遇的一個輟學女娃讓她意識到重男輕女的觀念在少數民族貧困地區依然存在。女性和老師的天性促使她創辦了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通過教育改變山裡女孩的命運,阻斷貧困的代際傳播。這是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12年來參加高考的1600多個女孩全部考進大學,很多人畢業后又回到女高、回到基層工作。

去年10月我第一次採訪張桂梅,她每天工作十六七個小時,我們就陪著熬十六七個小時,堅持了將近兩個禮拜。我發現,一到飯點她就攆我們走,不准我們在食堂吃飯,給錢也不行。這是我第一次遇到這麼“有個性”的採訪對象。我們開玩笑地問她“您是不是覺得我們幾個太能吃了,舍不得啊?”,她回答說:“辦學太難了,得把錢花在孩子身上,誰來都一樣。我也不能收你們錢嘛”。而她呢,我發現有時一個饅頭就是她的一餐飯,一碗面條可以吃兩頓。我勸她多吃點、養好身體,她卻說習慣了。我繼續追問,才知道其實她從小愛吃肉,一頓能吃半斤,可是華坪的孤兒和貧困學生改變了她,為了多幫人,她不得不控制生活支出,開始吃素。看著年紀和我父母差不多的張桂梅,我有些心疼,就說“等您來昆明,我請您吃飯,想吃什麼?”她先是拒絕,熬不過我,才說出了“過橋米線”四個字。她說上一次吃還是十多年前來昆明開會時用的工作餐。我有些錯愕,過橋米線在雲南那麼常見,怎麼會十多年沒吃過?堂堂一個校長,想吃的怎麼這麼簡單?

這次採訪給我的震撼不僅如此。張老師一身的病,經歷過兩次腫瘤手術,幾次暈倒在講台就幾次從醫院偷跑回學校,可到現在仍是事無巨細親力親為。她今年63了,拿著退休工資干著在職時的工作。而學生呢,每天都在上演“速度與激情”,一分鐘內就能迅速列隊,十分鐘內可以吃完飯,困了就站著上課。課間操她們唱的是《紅梅贊》、跳的是《南泥灣》,還要高喊“高考加油”的口號。我覺得這不僅是學校,還是一支紀律部隊。可沒幾天,我們不自覺地會跟著一起唱歌跳舞,一起喊口號﹔理解學生為什麼要玩命地讀﹔我漸漸明白了為什麼張桂梅十多年沒吃過過橋米線。

她獲得過首屆“興滇人才獎”,這是我們雲南規格最高的獎勵,有30萬獎金。我問她錢怎麼花?她雲淡風輕地說“捐了”。30萬元,可以買多少碗過橋米線啊,全部捐給了麗江市丁王村民族小學,怎麼舍得啊?她很實在地回答“舍不得,所以我都沒敢去領獎金,怕錢到手裡就花了,當時我侄兒腎衰竭急著用錢呢。”30萬是屬於張桂梅的個人榮譽,怎麼花都無可厚非,可是她舍了親情,因為她想著侄兒身邊有一大家子人管,但丁王村民族小學是危房,雨季到不能再等了。對不起侄兒,是她的遺憾。可后來,她哥哥和二姐先后病危,她因為忙著籌集辦學經費、照顧住院的學生,錯過了見他們最后一面的機會,得到的只是親人叫她再也不要回家的抱怨。

張桂梅真的這麼絕情嗎?我多次從旁打聽她和家人的關系,知道她家庭環境不差,而且排行老幺特別受寵﹔我還知道這個一身病但活得像個“鋼鐵俠”的女人其實也一樣,有牽挂、有不舍。隻不過在張桂梅眼中,她的家人還包括了那些在她喪偶失意時接納她、在她患重病時捐錢、給山貨的老鄉。

我們率先獨家報道了她想預支喪葬費、不想把錢花在身后事的想法﹔也跟著她一路顛簸、踏上會“瘦身”的家訪路,張桂梅從不在老鄉家裡吃飯,反而把帶去的干糧和錢送了出去。就這樣,10多年她走了10萬多公裡,沒有報銷過一分錢的差旅費。

像張桂梅這樣的人,十幾年舍棄的、錯過的何止一碗過橋米線。她舍不得把錢花在自己身上,更舍不得把寶貴的時間花在慢悠悠燙一碗米線、喝幾口熱湯上,她把工資和社會各界捐助的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也包括她的一生。

至於我和張桂梅的過橋米線之約,今年6月和8月,她來昆明錄節目,踩著點來,一錄完就往回趕,兩次安排好的過橋米線都泡湯了。對張桂梅來說,過橋米線雖是念想,但微不足道!對我來說,雖有遺憾,但意義重大。從疑惑到震撼,從感動到信服,我一次次走進張桂梅,也一次次審視自己。作為記者,光報道她的事跡是不夠的,我想多挖掘細節,讓觀眾理解她、走近她、成為她。節目播出后,很多人找我們打聽捐款方式,更多的人從張桂梅身上獲得力量。我也一樣,在疫情最嚴重的的時候沖向湖北。我想對榜樣最好的致敬就是心懷崇敬,忠誠地記錄和追隨!

2019年10月底在麗江華坪縣採訪雲嶺楷模張桂梅老師

2020年2月在湖北省咸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採訪

2020年6月在雲南省曲靖市羅平縣舊屋基鄉進行“扶貧印記”蹲點採訪時和村民一起育秧苗

邱月婷承擔全國兩會等重要報道任務﹔作為編導參與《長江之戀》—長江流域十二省市聯合大直播、張桂梅雲嶺楷模專場發布會、電視節目《張桂梅思政大講堂》、“扶貧印記”專題片制作等重大項目﹔作為雲南省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隊員赴湖北採訪﹔參與雲南省第三屆醫師節慶祝活動的主持工作。近兩年參與的“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40人》獲第35屆(2018年度)雲南新聞獎一等獎﹔制作的《(建設美麗雲南)“洋村長”林登眼中的“清水雲南”》獲第36屆(2019年度)雲南新聞獎三等獎﹔參與的“長江之戀”十二省市聯合電視現場直播獲第36屆(2019年度)雲南新聞獎三等獎。先后獲得中共雲南省委省直機關工委“優秀共產黨員”、雲南廣播電視台“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國家廣電總局、中國記協主辦的第七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決賽日前舉行,由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央主要新聞單位、全國性行業類媒體層層選拔推薦36名優秀記者講述了他們參加“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輿論監督報道的親歷故事。)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