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第七屆“好記者講好故事”

大理廣播電視台崔恩銘:這裡的“海”,這裡的人

2020年11月03日08:09 | 來源:中國記協網
小字號
原標題:大理廣播電視台崔恩銘:這裡的“海”,這裡的人

這裡的“海”這裡的人

大理廣播電視台 崔恩銘

我來自大理,是洱海邊的一名記者,這次來北京,我帶了兩樣東西跟大家分享,這兩瓶水都是洱海水,這是2016年的,這是今年的,您看這差別大嗎?

而我要講的,就是在這變化背后的故事。

畫面上的這位老人,叫趙光明,今年63歲,是大理市灣橋鎮的一名灘地管理員。他的工作就是負責洱海沿湖灘地的保潔和管護,說白了,就是撿垃圾、清海草、撈海糞。趙阿叔自己有6.4公裡長的打撈任務,每天早六晚八,一干就是二十年。

採訪趙阿叔那會兒,是洱海污染很嚴重的時候,部分水質下滑接近四類,湖邊有非常多因為污染生長的藍藻、死亡的水草還有被丟棄的垃圾。夏天烈日炎炎,阿叔一直流汗,但手中的打撈杆兒卻越握越緊。

他說過的一句話讓我現在一直記在心裡:

“我家裡有兩個小孫子,我就想在他們懂事兒的時候,讓他們看看我小時候洱海的樣子,別說6公裡,10公裡、20公裡我都能干下去!干到80歲也沒問題。”

說到這,阿叔總會拿出在他橘色上衣兜裡一家人的合照,笑得像個孩子,他看著照片,我看著他,那是一代人對另一代人的約定。

在這裡的“海”,我還認識了他。

上海交通大學王欣澤教授,2009年,作為“十一五”水專項洱海項目負責人、核心研究員,上海人王教授來到洱海上已經十幾年了。一年360天,有300天他都和他的團隊對256平方公裡的洱海中,34個採樣點進行實時水質監測和數據分析研究,他數不清有多少次乘船在湖上了,也記不清有多少次臉被風吹得干裂,身體被太陽晒的黑紅。

精准施策,科學治湖。在他和團隊的艱苦努力下,上海交通大學大理研究院通過洱海保護治理成功申報二十多項國家專利技術,他和他的團隊完成了“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重大專項”研究工作,成果榮獲雲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從上海到洱海,2670多公裡的情誼,採訪時王教授告訴我:“以一個人去影響一群人,以一個團隊去影響一個地域,這是教師才有的能量裂變和幸福感。我和這裡的風花雪月,和這裡的人融入到了一起,現在可以叫自己新大理人啦!”

在他的身上,那是科學技術人員對完成國家科研工作的約定。

跟著兩位採訪對象的腳步,當了5年記者的我在2019年向單位申請,加入洱海保護治理派駐流域鄉鎮工作隊,成為洱海的一滴“水”。雙腳行走在鄉鎮的溝渠旁、河道邊﹔雙眼觀察著每一滴污水、每一方農田﹔將筆尖扎進泥土,寫最接地氣兒的報道﹔用大腦思考方向,想著這片海的未來。

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大理考察,囑咐這裡的人一定要把這裡的海保護好。5年,這也是大理各族群眾與總書記的一個約定,目前,洱海保護取得階段性成效,2018、2019以及今年到現在,洱海每年都有7個月水質達到II類。

萬頃洱海揚清波,生態鋪就小康底色。今天的大理,11個貧困縣脫貧摘帽,13個世居民族,364萬生活在洱海邊的人奔向幸福的明天!而今年十一又有xx人走出家門,來到這片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熱土,追尋“詩和遠方”。而我們也在全省率先開通抖音慢直播,與260多萬網友一起雲游大理,坐看洱海,讓大家看看,這是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

來北京前,趙阿叔把他的這件白族扎染馬甲送給了我,說:“北京我還沒去過,可以的話你穿上它去天安門給我拍張照!”

穿上這件衣服的那一刻,我明白了,記者,唯有將自我融入人民之中,將自己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融入火熱的生活之中,去記錄時代的偉大和人民的力量,這不僅是我們的使命所在,更是時代賦予的鐵肩道義。

大理,是我新的家鄉,也是一帶一路發展中的雲南一角,更是新時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縮影之一,而未來,我也將繼續手握鏡頭、腳踩大地,跟您講大理故事,帶您看中國美景!

大理廣播電視台崔恩銘洱海保護採訪

大理廣播電視台崔恩銘洱海保護宣講

大理廣播電視台崔恩銘非遺採訪

崔恩銘同志參加工作以來,積極投身大理州洱海保護和脫貧攻堅新聞採訪、報道一線,新聞作品多次被雲南台《雲南新聞聯播》、《雲視午新聞》採用,該同志也成為大理州近年來有關生態保護新聞宣傳的主要記者之一。代表節目有《大理州決戰脫貧攻堅訪談錄》、《身邊》等。此外,該同志參與策劃直播活動《洱海之畔話鄉愁》獲得央視新聞移動網2017年度移動融媒體優秀新聞獎。演講方面,曾獲得雲南省第十二屆“紅土地之歌”演講大賽一等獎。

(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國家廣電總局、中國記協主辦的第七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決賽日前舉行,由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央主要新聞單位、全國性行業類媒體層層選拔推薦36名優秀記者講述了他們參加“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輿論監督報道的親歷故事。)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