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5G進入快車道,媒體准備好了嗎

2020年12月01日13:11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5G進入快車道,媒體准備好了嗎

  截至今年10月,我國已累計開通5G基站超70萬個,5G網絡覆蓋300多個城市。資料圖片

  11月24日,為期兩天的2020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在浙江烏鎮正式收官。從技術層面來講,本屆互聯網大會最核心的亮點依然是5G。那麼,在5G進入快車道的大背景之下,各行各業將迎來哪些機會和挑戰呢?

  剛需是加快5G應用的基礎

  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我國5G獨立組網初步實現規模商用,網絡覆蓋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及重點縣市。截至今年10月,已累計開通5G基站超70萬個,5G網絡覆蓋300多個城市。更重要的是,僅僅一年時間,中國5G連接數已達1.8億個,推出各類終端400款之多。

  中國目前有超過10億4G用戶,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今后幾年,將有8—9億4G用戶有待升級為5G用戶,市場前景巨大。

  “有了全球最好的5G網絡,有了5G協同,我們有能力共同創造新的價值。”華為公共及政府事務部副總裁、中國媒體事務部部長璩靜表示,5G與4K/8K、AI、VR、AR等技術的聯動融合,為媒體傳播內容的生產、分發、呈現等帶來了新的變化,而5G提供的大帶寬、低時延、廣適配等特性,為媒體產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豐饒的土壤和廣闊的空間。

  璩靜認為,當下,5G、工業互聯網等數字技術與越來越多的傳統產業深度融合,但要加快5G在包括媒體在內的各行各業的應用,首先要找到剛需。得益於超大帶寬、超低時延、海量連接的特性,全社會對5G的使用意願非常強烈,但意願並不等於剛需。因此,需要深入不同的應用場景,找到一些標准,對這些需求進行篩選,找到真正值得大力投入的、有價值的剛需。

  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樸認為,5G的高速率、大帶寬、低延時能推動移動互聯網應用更快發展,滿足用戶的需求。“對用戶來說,從2G、3G、4G到5G,實際上體現的就是對帶寬的剛性需求——希望網絡接入速度越來越快。5G會更深入普通媒體傳播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孟樸說。

  談及5G發展速度,孟樸預計到2023年,全球將有超10億個5G連接數,比當初4G在全球開始商用的時候達到10億個連接數的時間整整提前了兩年。

  視頻為5G應用的最先爆發

  4K超高清視頻是5G時代最為明確的應用方向之一,有望最先迎來爆發。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雷神山、火神山的施工現場通過5G+4K的方式現場直播,以及中華龍舟大賽福州站5G現場直播、深圳深業上城小劇場5G高清直播,都是5G的典型應用場景。2019年國慶70周年大閱兵,央視為此建立了全新的直播體系,華為獨家支持移動式5G直播,讓清晰、流暢、高碼率的4K畫面,第一次在移動的狀態下通過5G傳向世界各地﹔湖南衛視《舞蹈風暴》第二季,採用了華為高密度視頻採集技術,在現場通過128個4K攝像機拍攝,利用360度自由視角將每位舞者最驚艷的時刻進行定格,呈現給觀眾“風暴時刻”震撼的視覺效果。

  2019年重慶馬拉鬆5G+VR直播則是首個廣域賽事級5G+VR直播,是全國首次將5G+VR技術應用於國際級體育賽事直播。在長達20公裡的馬拉鬆賽道沿線實現了5G網絡的穩定覆蓋和設置多路VR機位,將比賽的VR全景視頻實時回傳至播控中心,並在播控中心配備專業導播和制作團隊,通過圖文包裝、導播切換等廣播級設備實現內容精細化制作。將8路VR混編信號輸出至廣電頻道及多個媒體客戶端平台、現場展示體驗活動區,以及融媒體指揮中心大屏幕,讓觀眾以VR的方式全程參與比賽,感受馬拉鬆運動的魅力。

  據賽迪預測,2022年我國超高清視頻市場規模將超2.5萬億元,加上其他行業的應用,總體有望形成約4萬億元的市場規模。除5G+4K/8K、5G+VR等產業上的關注熱點外,超高清視頻也將在智慧醫療、安防、教育等多種應用場景中發揮重要作用。5G推動視覺分辨率的提升和銳化,與視頻業務強相關的產業鏈各個環節將受益,包括視頻、娛樂、游戲,以及4K終端、芯片、視頻雲、內容分發網絡等。

  5G將帶來更多沉浸式體驗

  如果說2019年是5G的啟動元年,那麼2020年可以稱為5G的擴展年。隨著超高清8K視頻、個性直播、Cloud VR等創新應用的興起,從過去注重5G對消費者上網體驗的優化,到現在要擴展到企業的數字化應用,推動著5G在千行百業得到應用,同時也推動著5G技術和新媒體業務結合的不斷深入。5G技術在新媒體上也從初期的採、編、傳逐漸滲透到雲端制作生產、全息通信的引入,以及形成生產傳播融合平台,並探索沉浸式體驗等更新技術的應用。

  比如,AR眼鏡這種新的生產工具,在新聞最前線能幫助記者實時了解人物信息資料,並進行第一視角的現場直播。在疫情期間逆勢高速發展的AR眼鏡廠商之一若琪的首席執行官祝銘明表示,在5G被全面普及的大背景下,AR眼鏡在接下來將佔據相機以及小型攝像機的生存空間,成為新的交互形態集大成者。

  “從內容的生產到存儲,到計算處理,再到信息的溝通和分享,最后到展現,信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集成在一個單一的品類產品上面。從過去的PC到手機,下一個將被傳媒廣泛運用的產品,我個人認為AR是最好的存在形態。”祝銘明相信,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AR會是人機交互的一個終極形態,從而改變媒體生產、傳播的基礎生態。

  孟樸表示,隨著5G的應用擴展,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技術等在傳媒數字化領域發揮的作用將越來越大。已有應用的場景在使用5G后體驗會更好,沒有應用的場景也會隨著5G實現而迸發出來。

  璩靜則認為,數字技術的創新與發展驅動著媒體生態的進化,全程、全息、全員、全效媒體逐漸成為趨勢。在5G時代“萬物皆媒”的前景下,人、物、媒介和信息之間的有機連接顯得尤為重要。(孟梅)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