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華農村數字電影院線堅持農村公益電影放映——
農村公益電影放映:把大銀幕送到小村庄
近年來,河南新華農村數字電影院線有限公司堅持公益電影放映,深入基層,貼近群眾,按照“市場運作、企業經營、政府購買、群眾受惠”的發展思路,積極探索農村電影改革發展新模式,共放映故事片、科教片等公益電影14萬多場次,觀眾達上億人次,為農民群眾源源不斷輸送精神食糧,走出了一條新形勢下農村公益電影放映的新路子。
服務基層群眾,放好“惠民電影”
“圓滿完成公益電影放映,既是政治任務,也是社會責任。”河南新華農村數字電影院線有限公司經理郭建華說。公司認真做好農村公益場次電影放映的落實工作,緊緊抓住開封市祥符區被確定為全國農村數字電影放映改革發展試點的機遇,在全區建成了以河南新華農村數字電影院線有限公司為龍頭,各鄉鎮為重點,各行政村為基點的農村數字電影放映網絡,讓祥符區的15個鄉鎮、336個行政村的群眾足不出村,就能每月看上一場免費的數字電影。5年來,共放映數字電影2.1萬多場,觀眾達1800多萬人次。
“我生在花生窩,長在花生主產地。”為了讓鄉親們通過花生獲得更好的收入,在郭建華的建議下,河南影視集團拍攝了科教片《咱家花生好收成》,影片有故事、有知識,讓農民在歡聲笑語中學到了先進的種植技術。老鄉李永樂看了這部電影后,決定辭掉城裡的工作返鄉創業。在當地政府和郭建華的鼓勵支持下,2017年4月,李永樂組建了青年創業團隊,調研當地農產品,創立了自己的品牌。
為深入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加快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針對農村信息閉塞和農民急需科技知識的實際現狀,祥符區委、區政府把放映科技電影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列入為民要辦的實事之一,納入財政經費預算。通過觀看一部科技電影,讓群眾學會一門致富技術,加強農民科技培訓,促使農民責任田增產增收,服務新農村建設。
近3年來,公司已放映科技電影2.3萬多場,觀眾達2100多萬人次。鄉村裡一時流傳起“送來米,送來面,不如送部科教片”的順口溜。村干部還編出了順口溜:“宣傳科技沒會場,捫心自問苦思量,如今找到切入點,電影一放幫大忙。”河南新華農村數字電影院線有限公司送來的科教片,被群眾稱之為“惠民電影”。
助力脫貧攻堅,放好“富民電影”
科技電影被祥符區農民親切地稱為脫貧致富的“金鑰匙”。近年來,隨著當地“黃河水澆灌+科技興農”政策的實施,祥符區地膜花生增產一倍。在郭建華的積極推動下,區裡花生獲得了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保護面積達50萬畝,花生價格也翻了一番,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金字招牌”。
為實現扶貧立志,普及科技知識,助力脫貧攻堅,推動科技文化服務資源向貧困村傾斜,河南新華農村數字電影院線有限公司在71個貧困村、29個貧困戶較多的非貧困村,組織開展了“百村千場”扶貧扶智科教電影放映活動。每村在確保每年12場的基礎上,加大了電影放映力度,每村委增加10場的放映任務,共增加故事片、科教片3000場,重點放映宣傳黨和政府精准扶貧脫貧政策、脫貧致富先進典型、特色種植養殖、農村特色加工、電子商務等實用科普新片,並採取扶貧電影“點餐式”菜單放映方式。
通過文化電影放映,河南新華農村數字電影院線有限公司深入開展“志智雙扶”,讓電影幫助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觸角延伸到農村科技需求的“最后一米”,讓農民獲得物質小康和精神小康的雙豐收。承擔著“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的扶貧電影,也被廣大群眾稱之為助力脫貧攻堅的“富民電影”。
在助力脫貧攻堅的基礎上,河南新華農村數字電影院線有限公司在全省建起100多個數字電影廣場,共為群眾免費放映數字電影故事片、科教片8萬多場,觀眾達8000多萬人次。
增強文化自信,放好“為民電影”
早年間,在村裡放映普法影片時,一位老人在散場后仍傷心流淚……郭建華上前詢問,老人擦著眼淚說:“你們來晚了,要是能早幾年懂法,俺兒就不會進監獄了。”這件事讓郭建華久久難以釋懷,自此,她動起了電影普法的心思,也在心裡埋下了深深的“基層法治情結”。
2017年以來,河南新華農村數字電影院線有限公司與祥符區人民法院、祥符區人民檢察院和西姜寨鄉政府率先在西姜寨鄉建立了“法治中國夢”公益電影放映點,組織放映普法公益電影故事片、科技片1036場,讓廣大群眾在娛樂的同時接受法律知識教育,讓法律真正走進農民心中,幫助農民樹立法治觀念,使電影普法通俗易懂、深入人心,老百姓稱之為“為民電影”。
2018年6月1日,在郭建華的努力下,來自開封市蘭考縣張庄小學和開封市西姜寨鄉多家幼兒園的100名孩子,走進位於鄭州市的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接受法治啟蒙。
電影是最有效的文化傳播方式之一,郭建華說,今后將繼續利用電影聲情並茂、易於傳播的優勢,將黨的扶貧方針、惠民政策、優質文化、致富門路及時傳達給基層群眾,在更大范圍內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