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2020年中國電影:主流故事傳遞中國精神

2021年01月06日08:15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2020年中國電影:主流故事傳遞中國精神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海報 資料圖片

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海報 資料圖片

【文藝觀潮】

2020年對於中國和中國電影而言,都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影院停工半年之久,給電影行業帶來困擾和壓力。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后,在主管部門的統籌安排下,電影院開始分階段逐步開放。在2020年的下半場,中國電影抓住有利時機果斷發力,重量級作品不斷形成觀影熱潮,在這特殊的半年時光中創造了新的歷史。

電影票房首超北美,產業空間未來可期

受疫情影響,電影行業被按下了暫停鍵。面對史無前例的困境,政府部門率先行動。2020年5月,財政部、國家電影局等部門發布電影行業稅費支持政策,形成推動電影行業盡快重啟的強大動力。7月全國影院有序恢復營業,在經典影片重映的鋪墊下,一些大片開始試水並取得優異票房成績。國慶檔在《我和我的家鄉》《奪冠》《姜子牙》等大片的集體拉動下票房井噴。10月15日0時,中國以129.5億元人民幣的電影票房成績超越北美地區,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年末賀歲檔《緊急救援》《拆彈專家2》《送你一朵小紅花》《溫暖的抱抱》等陸續上映,持續拉動電影票房上升。

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國電影票房突破200億元。同往年相比,雖然降幅巨大,但三、四線城市觀影需求增長顯著,國產電影票房佔總票房的83.72%,在非常時期取得這個成績殊為不易。我國全年電影票房已超越北美登頂世界第一,即使是在特殊背景下實現這一歷史性目標,仍然可以看出中國電影市場所蘊藏的巨大活力。疫情影響推動中國電影產業的重組和結構優化調整。疫情之前,我國電影業已處於熱錢退潮后加速擠掉泡沫和資本重構、產業升級的過渡期,疫情客觀上讓這一過渡期大幅度縮短。隨著我國社會發展基本矛盾的轉變,電影在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中佔據的位置越來越重要。面對新的國際國內環境,隨著國家對文化發展越來越重視,電影產業將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新主流電影愈加成熟,中國價值傳達更加有力

近幾年,中國電影逐步探索出一條將主流價值、藝術表達和類型模式結合的新主流電影創作道路,取得較好成績。2020年新主流電影表現不俗,出現了《我和我的家鄉》《奪冠》《姜子牙》《金剛川》《一點就到家》《緊急救援》等爆款影片,多部作品票房超過10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市場主流。

電影展現了全面脫貧和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成就。《我和我的家鄉》採用拼盤式敘事模式,5個故事聚焦醫療、扶貧、教育、環保、旅游等方面,通過喜劇的樣態,以幽默的方式全方位多維度地展現了在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巨大變化,以及普通百姓在這一歷史進程中的主體地位,在給觀眾帶來了歡樂和感動的同時,引發大家思考。《一點就到家》則講述新生代農民利用現代網絡打通產銷兩端脫貧致富的故事。兩部電影分別獲得28億元和3億元的票房佳績,彰顯了新主流電影的強大吸引力。

電影描寫了偉大的民族精神。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金剛川》通過敵我雙方的不同視角,描寫了志願軍面對美軍的輪番轟炸,寧願自我犧牲也要確保主力部隊按時到達作戰位置的不屈戰斗意志,高揚了不怕強敵、奮勇向前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奪冠》探索以真人原型為基礎的體育電影創作思路,通過三代中國女排為了國家榮譽而奮斗的故事,書寫了“女排精神”在不同時期的傳承與發展,引發觀眾強烈共鳴,形成影院裡的觀眾為銀幕上的女排隊員加油的奇特觀影現象。

電影彰顯了中國電影工業體系化生產能力的進一步提升。災難動作片《緊急救援》在制作上要面對天上、地下、海裡、火中等救援場景的考驗。該片沒有像同類題材電影一樣完全依賴后期特效支持,而是採取實景拍攝和特效技術結合的方式,創造出逼真又具有情感沖擊力的奇觀化影像。《金剛川》在不到三個月的制作周期內交出成片,並達到了較高完成度。還有動畫電影《姜子牙》在將歷史人物的故事進行創造性改編的同時,將工業化生產能力與民族美學追求相結合,形成了極富中國審美特色的動畫影像建構。這些都是中國電影工業體系化生產能力提質升級的重要標志。

電影展現了多題材多類型協同發展的趨勢。紀錄電影《掬水月在手》以北京四合院的結構模式展現葉嘉瑩坎坷卻始終不忘追尋初心的一生。還有犯罪片《除暴》,奇幻片《赤狐書生》,青春片《熱血合唱團》,文藝片《一秒鐘》等也在各自的類型題材領域有所拓展。

總之,2020年中國電影深入關注歷史與現實,通過對民族精神的藝術化展現,為觀眾提供精神動力,也提振了電影人和電影市場的士氣與信心。

新發行方式攪動市場生態,小成本影片或迎來春天

2020年1月25日,撤出春節檔的《囧媽》在互聯網平台上線首播。之后,院線電影《肥龍過江》《大贏家》也相繼在視頻網站播放。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在疫情期間的文化需求,但也引發了院線、業界乃至社會的強烈反應。院線電影試水網絡發行方式,更多的是疫情下的特殊選擇。院線發行仍是電影發行主流,網絡只是其有益補充。疫情后觀眾對影院觀影的熱情爆發也表明,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公共文化交往活動空間,影院在人們社會交往日益網絡化的今天越來越成為一種稀缺資源,有其不可替代的獨特價值。

雖然網絡發行不會成為大多數影視公司的選擇,但它確實為電影行業發展打開了新的想象空間。我們看到,一批青年導演的小成本影片開始探索網絡發行。《春潮》《春江水暖》《夏日往事》等作品在視頻網站首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有些作品還在網絡口碑的推動下重新回到影院放映,二者形成一種良性互動。在我國藝術院線還不夠成熟的情況下,對於制作宣發成本有限,檔期排片不佔優勢,具有特定觀影人群的小成本影片,網絡發行提供了一種可能的選擇。如果未來能形成良性循環的行業生態,或將很大程度上緩解影片大量積壓和院線發行有限的長期矛盾,進一步細分觀眾群,創造新的觀影需求,促進青年電影人才的成長,從而拉動電影行業供需兩端的平衡,優化中國電影市場的結構多樣性和藝術多樣性。

目前,檔期仍然是影片發行考慮的首要因素。暑期檔、國慶檔、春節檔等黃金檔期競爭激烈,宣發投入大,排片壓力也大。隨著觀影需求多樣化,很多片方看到了日常檔期中蘊藏的機遇。如《除暴》《赤狐書生》等片避開了黃金檔期的正面對抗,另辟蹊徑地登陸日常檔期,也獲得了不俗票房,為錯峰發行做出了有益嘗試。

2020年,中國電影迎難而上,以優秀作品傳遞中國精神,彰顯中國力量,鼓舞和溫暖了人心。隨著中國電影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加速推進,中國電影必定能在未來生產創作出更多高品質作品,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為建設文化強國貢獻力量。

(作者:張斌,系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教授)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