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關注互聯網平台大數據殺熟等行為 算法不能變算計
去年,安徽省消保委收到消費者通過12315熱線等渠道投訴舉報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共計953件。其中,反映該公司在網絡游戲抽獎概率及規則設置上存在問題的舉報數量最多,佔總數的40.8%。然而,該公司在其約談以及整改報告中,自述公司網絡游戲抽獎概率合法合規。
為了尊重事實,正確處理,蕪湖市消保委組織召開了市區兩級市場監管部門、文旅部門、公安部門等相關部門聯合處理推進會,共同對該公司存在的概率等問題進行調查核實。“因為對概率規則等問題缺乏專業的認定能力,也很難找到權威第三方機構進行認定,調查受阻,推進較為困難。”安徽省消保委秘書長丁濤說。
這是日前在中國消費者協會舉辦的“網絡消費領域算法規制與消費者保護座談會”上,與會的地方消協組織工作人員介紹的一則真實案例,屬於典型的“概率算法”問題。
近年來,我國平台經濟快速發展,網絡購物、交通出行、旅游住宿、訂餐外賣、網絡游戲等生活消費領域都出現了大型平台企業。這些平台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手段為消費者提供了更豐富的產品或服務,為社會創造了價值。但與此同時,也存在一些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比如,網絡游戲抽獎概率不明、大數據殺熟、網絡消費促銷規則繁復等。
“這些問題的背后,關鍵是互聯網平台對算法技術的應用。”中消協秘書長朱劍橋說,網絡領域涉及消費者權益的算法應用問題有推薦算法、價格算法、評價算法、排名算法、概率算法等。
朱劍橋認為,算法本身是一種技術手段,經營者可以利用算法提升經營效率,為消費者提供更豐富、更優良的產品和服務,“但如果任其無序發展,一方面不利於市場經濟的公平有序競爭﹔另一方面也會使消費者面臨數據算法壓榨,成為技術欺凌的對象。”
業內專家指出,當前在制約算法不合理應用方面,還存在多方面難題。北京工商大學法學院教授呂來明說,算法應用的相關規制條款在實踐中存在一些困難,比如,算法歧視中的大數據殺熟問題在執法中並未實現有效監管。
如何治理一些經營者利用算法“算計”消費者的問題?中消協建議,網絡經營者應加強自律,切實承擔應盡義務和責任。包括在運用算法向消費者推薦商品服務時,應當全面客觀,反對僅以所謂“精准”推薦代替公共選項﹔應當公平公正對待廣大消費者,反對利用消費者個人數據畫像,利用算法鎖定特殊消費群體,實施價格歧視、價格混淆等銷售策略﹔應當嚴格遵守法律規定,誠信應用算法,反對利用技術手段,欺騙、隱瞞真實情況,欺凌消費者,或者實施不正當競爭等。(本報記者 齊志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