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出版機構應如何應對融媒體時代

毛俊寧
2021年01月22日07:03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出版機構應如何應對融媒體時代

  融媒體的快速發展正倒逼出版機構轉變思維方式,採取各種技術手段滿足融媒體時代讀者的閱讀需求,研究如何激發讀者新的閱讀需求,不斷改進圖書的策劃和呈現方式,進而形成良性循環,並深入研究和挖掘出版的流程、業態、產業鏈的延伸發展。

  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新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和手段更加多元,單一的傳統圖書出版形式已無法適應新的現實需要。多種媒體融合發展的時代已經到來,面對機遇和挑戰,整個出版行業亟須打破固有邊界和思維方式,向融媒體出版轉型升級。

  融媒體在我國的發展現狀

  融媒體,源自美國伊契爾教授1983年提出的“媒介融合”理念,其實際指向即融合多種媒體的展現形式和傳播形式。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新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手段更加多元,如可通過圖書、雜志、報紙、電視、電台、網站、手機APP、微信、微博、在線直播平台、公眾號等途徑快速獲取和分享信息。

  2014年被稱為我國媒體融合元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通過《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與財政部聯合下發《推動新聞出版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指導意見》,國家大力提倡新媒體的發展,“融合發展”從此成為媒體轉型的核心高頻詞。國家大力提倡新媒體的發展,基於《2019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2019年全國新聞出版業基本情況》的數據統計,我國實際利用新興媒體獲取信息的用戶數正飛速增加,電子出版物營收增速居首,增長8.6%。

  2020年,中國在線直播行業增長迅猛。《2020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指出,截至2020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擴大至9.4億,網絡視聽用戶規模達9.01億。短視頻用戶規模達到8.18億,佔網民整體的87%。

  傳統出版機構作為直接參與市場競爭的經濟體,也越來越迫切地感受到,隨著多樣化閱讀渠道的生成,圖書的讀者群體開始越來越迅速地轉向新興媒體,如電子閱讀、手機閱讀、影視化、聽書、直播等渠道。閱讀日益呈現碎片化、影像化特征。基於大數據對信息和收集、加工功能,內容的生產、分發與消費間的滲透、互動愈加明顯,區分讀者群更加容易,針對讀者興趣提供信息服務變為了現實。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隅,不謀大勢者不足以謀一時”,出版機構隻有緊跟融媒體發展趨勢,才能在競爭日趨白熱化的出版市場脫穎而出,實現可持續發展。

  出版與融媒體時代的關系

  出版,擔負著傳承人類社會文明的重要使命,能夠直接地反映一國的文化,也將深刻地塑造一個國家、民族的靈魂。中國的出版人必須始終堅守初心使命,做到守正創新,並積極迎接融媒體時代的機遇和挑戰,不斷探索、建立全球共享的媒介渠道,才能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文化,講好中國故事,不斷擴大中國出版的影響力。

  在傳統的出版流程中,紙質圖書生產后,出版機構往往通過刊登廣告、書摘,發表書評,舉辦新書發布會等形式來推介圖書。在融媒體時代,基於各種新技術的應用場景不斷擴大,多種出版形態迭代發展,這就要求出版機構要努力融合多種產品形態,紙、電子、網絡、數字、大數據出版都要有。可通過電子書、音頻、視頻等方式,更好地展現、推介圖書,與讀者互動,更好地延伸圖書的價值。一個優秀的圖書推介視頻,不僅可實現對圖書內容本身的營銷,同時也可實現出版機構品牌和編輯個人品牌的營銷。如中華書局、人民文學出版社等出版機構都大力推進短視頻業務,讓作者、編輯紛紛當上了“主播”,實現信息的快速共享。

  融媒體的快速發展正倒逼出版機構轉變思維方式,採取各種技術手段滿足融媒體時代讀者的閱讀需求,研究如何激發讀者新的閱讀需求,不斷改進圖書的策劃和呈現方式,進而形成良性循環,並深入研究和挖掘出版的流程、業態、產業鏈的延伸發展。

  出版機構如何實現有“融”乃大

  中國出版正在走向世界,面對融媒體時代的機遇和挑戰,出版機構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知己知彼,明確發展目標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實現轉型升級,首先要守正創新,明確發展目標。出版機構應先分析自身優勢,再結合外部環境,科學合理地確立發展目標。從出版業的整體發展趨勢而言,專業化的劃分愈加明顯。基於此,出版機構應深入挖掘自身專業優勢,建立富有特色的融媒體平台,大力培養適應融媒體時代的新型人才隊伍,不斷探索新的出版形式和業態,加大IP的開發力度,實現高質量發展。

  2.建立融媒體平台,打通營銷渠道

  融媒體時代,出版機構應建立融媒體平台,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尤其是網站、手機APP、微信、微博、公眾號等途徑,實現圖書出版情況的快速分享和推廣,不斷提升讀者的閱讀體驗。開通京東、當當網店,利用各類自有及合作公眾號、小程序、網絡直播平台,打通營銷渠道。

  如人民文學出版社較早涉足直播平台,目前已利用抖音等平台積累了超過40萬粉絲,打通了作品傳播渠道,建立了以文學為底色的短視頻品牌。人民文學出版社擅長借助熱點話題增加圖書的關注度。如2019年,網絡劇《慶余年》受到觀眾追捧,人文社先后發出了7條有關視頻,將實體圖書和網劇的短視頻進行綁定營銷,吸引了大量粉絲購買圖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並且,人民文學出版社不再局限於名人推書,而是主動培養自己的“主播”。讓深諳圖書內容優勢的編輯們輪流在融媒體中心擔任“主播”,採用脫口秀等方式,激發了用戶的觀看興趣,切實拉近了讀者和編輯的距離,並引發了網友的大量評論、分享。人文社還在視頻中嵌入商品櫥窗,方便網友在感興趣時直接下單購買。

  3.培養新型編輯,提供強大助推力

  在融媒體時代,編輯既是圖書質量的“把關人”,也是圖書產品的“推廣人”“代言人”,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出版機構應大力培養適應融媒體時代的新型編輯,鼓勵編輯參加線上、線下的網絡編輯、直播等業務培訓,使其成為融媒體時代的復合型人才,為出版的轉型升級提供強大的助推力。應鼓勵編輯下沉到實踐中去學懂、弄通各種技術手段和平台的優勢及特點,以便善加利用。從選題策劃、內容組織、編輯加工、產品設計、市場營銷等流程,對圖書內容和呈現方式進行一體化規劃,最終實現內容價值的最大化。

  4.加大IP開發力度,實現效益最大化

  出版社應立足自身優勢,加大IP開發力度,走“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黨政類出版社,可發揮黨史和政策研究的優勢﹔古籍類出版社,可發揮古籍整理和編校優勢﹔外譯類出版社,可發揮人才和產品優勢,結合實體書籍,推出一系列數字產品如聽書、精品課等推動線上線下的融合。同時,應積極拓展產品形式,促成作品改編為影視、動漫或其他周邊產品。還可與策劃運營、文創運營公司深度合作,通過專業運營,快速激活並有效放大某些產品的價值,不斷拓寬出版的新業態,提升市場影響力和品牌知名度,實現效益的最大化。

  在融媒體時代,出版機構隻有善於謀全局、謀大勢,打破固有邊界和思維方式,明確發展目標,不斷挖掘自身優勢,充分利用新技術優勢,大力培養適應融媒體時代的新型編輯人才,不斷拓寬出版的形式和業態,才能真正實現出版的高質量發展,為文化強國建設貢獻更多力量。

  (作者單位:九州出版社)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