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一個“老編輯”的“新編年”

2021年01月23日07:47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個“老編輯”的“新編年”

我生於1966年,對轉折年份1976年和1978年印象深刻。從那時開始,40余年國泰民安,我們與全球多數國家一路高歌猛進,使我誤以為日復一日的平安是歷史的常態,直到2020年,我才猛然悟到,無論個人單位還是家國寰宇,都充滿變數。

在這樣一個前提下,回望2020年我們做過的事情,展望2021年的計劃,仿佛就有了歷史的方位感和思維的縱深感。

書業一度暫停

2020年1月9日,一切如往昔般繁榮與靜好。我奔赴北京,參加了年年都舉辦的全國圖書訂貨會——那是全國出版人提前搶著過的“春節”,數十萬種圖書在這個集會上動銷,隨即發往全國。

會上,我曾直接、間接地與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新華書店深度接觸,和全國各地的編輯、作者與經銷商朋友熱烈交流,我曾經參加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的新書發布會,看坐在左邊的中國作協副主席高洪波用筆飛快地寫成一篇短文……誰能想到,半個月不到,全球就按下了“暫停鍵”。

接下來,大家一起親眼見証了歷史。白衣戰士出征,全國人民合力救援。

4月8日,武漢解封。春天,如約來臨。我們出版人的工作也得以重啟。在此,我覺得可以說一說,我覺得饒有意趣的事。

6月10日,我和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長王為鬆一起到北京參加一個小型出版座談會,共商出版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務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大眾化和通俗化。隻有我和為鬆來自外地,理解防疫工作對北京的重要性,我們主動攜帶了健康証明。沒想到,本來向北京人民保証沒有可能染上病毒的我,回到南京后卻又要保証沒有將病毒從北京帶回南京。

疫情還為我們的現場活動帶來不確定性。根據計劃,江蘇書展每年7月在蘇州舉辦。在我接手負責一年一度的江蘇書展論壇后,我便砥礪自己,務必將每年舉辦的論壇辦成真論壇、杜絕偽主題,每次都毫不猶豫地請擔任過國家新聞署署長的鄔書林先生幫我出主意、作演講、撐台面。先生也很給力,每次演講都令編輯們驚喜不已。2019年與先生商定了2020年演講的題目是“小康時代的閱讀與出版”,他也進行了認真的准備。我自知,每年出演講題目,都屬膽大妄為。因為從來隻有領導出題、部下答題的慣例,哪有基層的小小總編出題請領導來做的道理?我一次次提要求,雖然有點過分,但絲毫沒有收斂,根本原因在於長三角出版界同仁非常渴望與署長共同探討地區合作以及如何為全國作貢獻。誰讓鄔署長生於斯、長於斯呢?然而,署長沒法來,因為6月北京新發地暴發的疫情。

凡此種種,是疫情帶來的變故之一二。雖有許多年初訂下的計劃執行未遂,倒也磨煉了我們的心性,讓我們得知,世事並非都能如我們所願。理解歷史的暫停,善於和“不如意”共處,也是一種境界。

人間依舊美好

好在,遭遇到的諸多不確定性,終究沒有影響工作。

一半原因在於,受到戰疫的精神鼓舞。每每看到國之院士,我就充滿力量與信心﹔看見白醫執甲,看見各種自媒體上對他們與親人如何分別、又如何完成任務回家團聚的講述,就覺得,人間未免太過美好。

另一半原因在於,編輯、審讀集團抗疫題材圖書時,親眼見証、親手觸摸到的美好。

2020年,鳳凰集團旗下《現代快報》派出三批13位記者,在武漢和黃石兩地一線戰疫88天,成為江蘇援鄂隊伍中堅守時間最長的新聞隊伍。隊伍中有一位以前曾和我有過數次交往、話語不多的姑娘孫蘭蘭。我完全想象不到,她看似柔弱的身形下,擁有的堅忍與力量。她匆匆啟程,在彼時還沒有疫苗等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在湖北一呆竟是88天。她以及她的同伴因為出色而忘我工作,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接見,並被評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在她的團隊裡,有位叫顧煒的攝影記者,在武漢堅守71天,展現了攝影記者的膽識和出色的新聞意識。看到他的攝影微信日記,我受到震撼,立即組織策劃出版。

在江蘇省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持和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英國仙那度出版公司夜以繼日的努力下,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開幕首日,《武漢71日》全球中英文版發布了。同一日,亞馬遜也同步上市。圖書從4萬張照片中精心選擇,挑出200多張,見証了雷神山、火神山的落成,方艙醫院的建立,中央指導組領導的視察記錄以及病區裡的一切。

書裡的照片,鮮活又凝重,肅穆又溫暖。如此幸運,我們能通過一本書,銘記2020年我們走過的時刻。

鳳凰傳媒集團推動出版的抗疫類主題圖書,還有同樣用心用情的江蘇援黃石醫療隊戰疫手記。集團還大力促進中宣部年度主題讀物《大眼睛暖心系列》抗疫兒童繪本圖書走出去,以10多種語言,向海外近40多個國家講述中國的抗疫故事。

一個好的出版社,如果只是記錄時代變化,隨著歷史大潮的褪去,留給后人的也許只是一些特殊時代的印象。出版社要立得住,一定不能忘記“情懷”二字。

在我們成功舉辦的第二屆“鳳凰作者年會”上,我們為錢乘旦、楊九俊、黃蓓佳、莫礪鋒等先生,頒發“金鳳凰”獎章,勉勵他們為文化之事業傳承、學術薪火之傳遞所作的卓越貢獻。董事長和我還抽空赴京,遍訪名家,決定新設立鳳凰文學獎,激勵原創文學的創作生產。在獎項啟動儀式上,60余位國內著名作家、評論家、出版人齊聚,探討文學的意義、傳播的價值和出版的使命。

令人興奮的是,鳳凰集團《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莫礪鋒講唐詩課》《嘉卉 百年中國植物科學畫》這3種圖書,入選2019年度中國好書。《江南繁荒錄》等4種圖書入選2020中國好書月度榜。《國學與王朝》《第三帝國史》佔據了光明年度書榜10本好中的兩本。

持續做好書,並得到業界的認可,豈不是美事?

守住出版的正道

2020注定成為轉折年。世界在轉折,中國在轉折,行業在轉折。

那麼,2021年呢?

可以預料的是,書業仍舊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但多出好書,永遠是一個出版社的“正道”。

2021年是主題出版超級大年。建黨100周年,“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交匯年,“十四五”開局之年,每一個主題,都值得我們好好策劃、深入開掘。上半年,讀者會陸續看到一批為黨慶生的主題出版物,如《鍛造——中共建設百年史》《鐘山星火——南京第一個黨組織》《賀龍的文化初心》《周恩來與〈群眾〉雜志》《文物裡的百年黨史》《江蘇革命先驅事跡連環畫》等。

除主題出版物外,讀者們還會看到由一批國家頂尖歷史地理學家合作撰寫的著作,如《大運河畫卷》《一個長江——從雪山到海洋》《水韻大長江》《張謇讀本》等。一批超大的國家級出版工程將會陸續出書。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主任張憲文教授和朱慶葆教授主編的百卷抗戰專題史叢書將會在上半年出版40種。

蘇童、胡學生、朱文穎、黃蓓佳、王堯、阿乙的最新力作,均會亮相。《我的幾何人生:丘成桐自傳》《登峰日記——2020中國珠峰高程測量全記錄》等出於社會效益考量、奔著“中國好書”榜單而去的作品都已在醞釀。

因疫情影響,2021年對出版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需求可能會高。如果說2020年的疫情,使得電商在第一回合打敗了線下實體書店,發行方式發生了急劇轉折的話,那麼今年隨著疫情的持續,數字閱讀可能會佔據更為重要的位置。

在一個充滿變數的時代,有堅守,也懂得在危機中尋覓新機,會成為生存的基本技能。

與同業諸君共勉。

(作者:徐海,系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副總經理,鳳凰傳媒股份公司總編輯)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